书城养生十二时辰养生法
10929800000053

第53章 先睡心再睡眼

“先睡心,再睡眼”是历代养生家都十分强调的睡眠养生方法。睡前摒除一切喜怒忧思,烦恼杂念,放松精神,做到淡虚静,静静地躺着,使大脑处于轻松状态,合上双眼,自然内心就会安宁酣然入睡。

睡眠是大脑神经主导下的生理行为,大脑神经活动在抑制的状态下才容易转入睡眠状态。睡前需要一个平和、放松的心境。

所谓先睡心,就说指在睡觉之前一定要保持情绪的稳定,不要兴奋、激动或者愤怒、伤心,这些都会影响睡眠的质量,甚至导致失眠。

事实上,不能睡心者是难以入睡的。正如《老老恒言·安寝》中所说:“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断非意想所及。”也就是说你越想尽快入睡,反而睡不着。只有情绪放松下来,消除一切杂念,即先“睡心”之后,才能逐渐进入睡眠。

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断非意想所及。1.节制娱乐。

卧室就是卧室,卧室的功用太多,就模糊了它作为睡眠的特定功能。如果家里有足够的空间,就不要把卧室作为娱乐、学习、工作和待客的场所。卧室的诱惑太多,会侵扰睡前的心境。睡前,不应进行那些需要高度用脑的娱乐活动,比如说象棋、围棋、麻将、扑克等,否则就会使人过度兴奋,难以入睡。另外,感人肺腑的文学作品,一部引人入胜的电视剧、电影都会让你心情激动,情绪发生波动,或高兴,或伤悲,或恐惧,会对人的睡眠造成干扰。

2.别把烦恼带上床。

你的工作可能很令人头疼,你可能有很多烦恼,但是不要让它们剥夺了你的睡眠。

有人上床之后还在冥思苦想,把当天的所作所为乃至与人交往的某些对话和场景“过一遍电影”,或者计划着明天的工作。当然留到床上来思考的问题,大多是一些使人烦恼和焦虑的事情,因而越想越焦急,心理上的警醒程度升高,更加难以入睡。

睡眠之前必须保持大脑安静、情绪平和,切忌忧虑、恼怒。若你需思考当日所做的事情或次日应做的事情,那你应该在上床前处理完,上床之后就不要再想这些事情了。

3.解除精神负担。

如果您为失眠而苦恼、焦虑,一到晚上睡觉时就精神紧张,这样就会陷入恶性循环,越是着急入睡,越是难以入睡。现代研究显示约80%的失眠是精神疾病所造成,因此,懂得缓解压力,以及避免杞人忧天等情绪,是很重要的。所以面对失眠,一定要顺其自然,解除精神负担,在晚上睡前,可以做一些放松心情的事情,和朋友散散步、洗澡、看小说、听音乐等,都可以帮助你忘掉白天的紧张和烦恼,保持心情的宁静,使你不用药物也能告别令人苦恼的失眠。

《养生三要》里说:“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有言:不觅仙方觅睡方……睡足而起,神清气爽,真不啻无际真人”。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枕头上度过的,睡眠与健康是“终身伴侣”。传统养生学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

能眠者,能食,能长生。在所有的休息方式中,睡眠是最理想、最完整的休息。经过一夜酣睡,多数人醒来时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当睡眠不足时,第二天就显得疲惫不堪,无精打采,工作效率低;若经过一次良好的睡眠,这些情况就会随之消失。所以睡眠好比是给电池充电,是“储备能量”的过程。科学研究证明,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劳,使脑神经、内分泌、体内物质代谢、心血管活动、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能得到休整,促使身体完成自我修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说“睡眠是天然的补药”。

睡眠是天然的补药。白居易就很重视睡眠,他认为充足的睡眠对养生是非常有好处的。他多次情不自禁地赞美睡眠的作用和带给他的好心情,如“清宵一觉睡,可以销百疾”、“一饱百情足,一酣万事休”等,对于酣睡后的舒适畅快,诗人是有切身体会的。

可能是因为生病的原因,诗人特别贪睡,“病爱枕席凉,日高眠未辍”,太阳都很高了,他还做着美梦。可病重的时候,由于身体上的不适,经常使他难以入睡,“一从衰疾来,枕上无此味”,表现了他对健康的睡眠十分向往。如果能睡一个“既得安稳眠,亦无颠倒梦”的好觉,他就非常满足和兴奋。

充足、安稳的睡眠对保持身体的健康是必要的,尤其是对生病的人,更需要睡眠来恢复精神和体力。讲求睡眠确实是养生的一个好方法。据说奥地利有个长寿村,那里有个风俗习惯,就是从来不叫醒入睡的人,当地人认为那是对别人健康的不负责任。

睡眠对生命是必不可少,睡眠被称为人和动物的救星,连最机灵的长颈鹿,每夜还要睡25分钟。具体地说,睡眠的生理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睡眠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促使人体生长发育的“生长素”只有在睡眠时才会大量分泌。所以儿童的生长速度在睡眠时要比醒时快3倍,俗话说“能睡的孩子长得快”,就是这个道理。老人的生理机能减退,易疲劳,也应该多补充睡眠。

2.睡眠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疲劳通常与各种劳动的强度、速度及持续的时间有关,速度越快、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疲劳。疲劳是机体生理功能将接近最高限度的信号,这时需要适当休息,最好的休息方式就是睡眠。因为睡眠时,人体一方面把体内蓄积的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尿素等继续分解排泄出去,另一方面又使自身获得充分的休息。

3.睡眠能保护脑力,使精力充沛。

睡眠对人的神经系统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保护性措施。睡眠和清醒交替进行,是正常生理过程的必要转换,没有这种交替转换人就会发生疾病。睡眠时人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人体大多数功能降低,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有利于营养供给、弥补损耗、储存能量、解除疲劳。人体大脑的皮质细胞具有高度的反应性和复杂的功能活动,需要丰富的营养,睡眠能保护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维护皮质这种高度分化的组织功能,有利于防止遭受严重的损伤。

为了健康,我们必须重视睡眠,让自己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充沛的精力来自夜间充足的睡眠。一个良好的睡眠可以使身体得到彻底的休息和放松,使各器官恢复活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而长期失眠的后面,可能隐藏着严重的机体和心理疾病。研究表明,睡眠时有呼吸暂停现象的人,患脑卒中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3倍,患高血压的危险也大大增加。睡眠不足还容易引发肥胖。如果两个晚上不睡觉,血压会升高,免疫系统也会发生变化,使人难以抵抗传染病,抵御早期癌症的能力也会下降。如果每晚只睡四个小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减少,容易得糖尿病。睡眠时间短的人,比每天睡6~8小时的人的寿命要短。所以为了健康,我们必须重视睡眠,让自己有充足的睡眠时间。相声艺术界的泰斗马三立老先生,生前是相声界年事最高,从艺时间最长的表演艺术家。他1914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传统艺人家庭,2003年告别观众,享年89岁。

在马老先生的养生顺口溜中,有一句“觉不少睡,话不多说”。老人一生勤奋,但生活很有规律,尤其注意保证睡眠的时间和质量。他非常重视睡眠,每天保证8小时,尤其是在晚年。如果有特殊原因耽误了睡觉,也要在白天补上一觉,并努力给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不受打扰的环境,如果有电话响,也尽量不接。

觉不少睡,话不多说。别人的照顾总是有距离的,自己给自己的照顾才最贴近。人到老年,更应该做好自身养护。像马老那样,从保证自己的睡眠开始,做好自己的养生顾问,对老年人的健康是很有帮助的。

为了保障健康,首先应该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来说,成年人只要7~8小时就够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适当延长睡眠时间,60~70岁的老人每天应睡9小时,70~90岁的老人每天睡10小时,90岁以上老人每天应睡10~12个小时,不宜少于10小时。以上不同年龄所需的睡眠时间也不是绝对的,如病人或病愈不久的人,睡眠时间就需要长一些,睡眠质量高的人可以适当减少。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睡眠病症是一个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良好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有27%的人受到睡眠病症的困扰。睡眠不足造成的影响已经不可小视了。要养成科学、合理的睡眠习惯,我们还要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

第一个错误观念是“数羊入睡”法。这一方法在失眠的人群中很流行,但一些专家指出,“数羊”太单调,不适合排遣焦虑情绪并安然入睡。专家建议失眠的人想象一些轻松的情景更容易入睡。

第二个错误观念是打鼾对健康无害。偶尔打鼾且鼾声均匀,对人体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但如果在7小时的睡眠中,因打鼾引起的呼吸暂停超过30次,每次暂停时间超过10秒,就是典型的睡眠呼吸暂停疾病,容易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20多种并发症。

第三个错误观念是老年人睡得少很正常。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需要充足的睡眠,由于老年人睡眠功能退化,夜间较难入睡,给人造成了“觉少”的错觉,所以老年人应该在白天适当补充睡眠时间。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是越来越多成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所以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和放松的心态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前提。偶尔的一两次失眠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如果连续失眠,可以试试听音乐、看书、散步、用热水洗脚等能令精神放松的方法。正常人的睡眠每天应维持在7~8小时之间,体质弱、需要多休息的人应适当增加。白居易在病中时就特别贪睡,因为睡眠对某些疾病来说是很好的修养方式。睡觉时最好右侧卧或平躺,枕头不要过高,床不要太软或太硬,这些都是睡觉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清宵一觉睡,可以销百疾。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各器官排出毒素,使人精力充沛、容光焕发,皮肤光滑而有弹性。就像白居易说的,“清宵一觉睡,可以销百疾”,好身体来自好睡眠,为了健康,我们都应该重视睡眠,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