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发展大战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10926700000011

第11章 引子

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当今世界上,无论是社会经济较发达的或较落后的国家,还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在努力实现本国的现代化。但是,其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又是不一样的。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赫尔曼·卡恩指出:“现代化不再意味着美国化或者西方化,虽然还可以从西方学到很多东西。……每个国家将寻求自己的道路,自己决定选择哪一座山岳去攀登,通过什么道路去攀登,以及出于情感或其他的原因,将保留多少旧的包袱和‘遗产’。”一切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不仅有彼此相同的共性,而且也有相互区别、独具特色的个性。由于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所造成的现代化建设的差异,最主要也是最根本地表现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和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的不同,而在相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由于生产力的起点水平、地理环境、人口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因素所造成的现代化建设的差异,则表现为在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支配下的丰富多彩的发展模式。任何现代化道路和模式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现代化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是借鉴已有的现代化道路和模式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出来的。作为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两代历史巨人,毛泽东和邓小平在确定现代化目标的同时,都十分关注中国社会发展中现代化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和建构。综观中国现代化建设几十年的历史,在现代化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上,毛泽东与邓小平有着大思路上的一致性,在道路的选择上都坚定地主张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在现代化模式的建构上都主张立足本国特色走自己的路,从而表现出理论上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但由于时代及主观认识条件的差别所导致的殊异性,他们在如何走自己的路即建构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模式的问题上,又有着明显的不同,从而表现出理论上的阶段性和发展性。理清毛泽东邓小平在现代化发展道路选择和发展模式建构上的连续性、继承性、阶段性和发展性,是进行毛泽东邓小平发展战略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