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微笑是一句世界语:塑造青少年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10924900000065

第65章 成功等于目标

22岁以前,莎士比亚一直住在他的出生地——斯特拉福镇。在他小时候,经常有剧团来镇上演出。小莎士比亚十分喜欢观看戏剧演出,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经常和一群孩子模仿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演戏,并通过书本接触到了一些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戏剧如此强烈地吸引着这个男孩,于是他早早便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长大后要当演员或者写剧本。14岁那年,父亲做生意蚀了本,莎士比亚被迫中断学业,开始帮父亲一起养家。几年后他结了婚,后来又成了三个孩子的父亲,尽管那时他还不满21岁。

年轻的莎士比亚并不甘心在小镇上庸庸碌碌地过一生,于是在22岁时离开了家,随着一个戏班子步行来到了伦敦。在那里,他找到一份为剧院骑马的观众照看马的工作,虽然这不是什么好差事,但毕竟能进一步接触到戏剧,莎士比亚很满足,所以工作起来非常认真,渐渐有了口碑,骑马来的观众都愿意把马交给他。就这样,莎士比亚一边工作一边坚持自学文学、历史、哲学等课程,并自修了希腊文和拉丁文。只要有时间,他就悄悄观看舞台上的戏剧演出,私下揣摩演员们的演技。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当剧团招募群众演员时,莎士比亚毛遂自荐,登上了梦想中的舞台。无论多么小的角色,他都一丝不苟地去对待,努力与敬业很快为他带来了好运,在他陆续扮演过几次配角之后,他认真的态度和精湛的演技就得到了剧团经理的认可,不久后,剧团将他吸收为正式演员。莎士比亚少年时的一个梦想实现了。27岁时,他创作了历史剧《亨利六世》三部曲,剧本公演后好评如潮,莎士比亚再次实现了他的另一梦想——成为了一名剧作家。

名言:

Do not,for one repulse,give up the purpose that you resolved to effect

——W illiam Shakespeare

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莎士比亚

名人剪影: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著名的剧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喜剧《威尼斯商人》等和154首十四行诗。

成功指南针:

莎士比亚在27岁的时候就实现了他的人生梦想,而许多人在这个年纪还没有出发。是什么原因令这个文化程度不高、早早便结婚生子的人与“戏剧之父”的头衔联系在一起的呢?潜能大师博恩·崔西说过:“成功等于目标,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解。”如果用这句话来诠释莎士比亚的追梦之路,是不是很恰当呢。

人生如海上行船,随时都会遇上风浪,若想成功抵达彼岸,离不开智慧、毅力以及勇气,可是,若在航行中忘记了目的地,除了随波逐流,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人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一旦确立志向,定下目标,就总有实现的可能,好过盲目的空等。相信吧,如果你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所有的豪言壮语都只是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