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10923900000006

第6章 咳嗽

“原文”

温邪郁于肺卫,咳嗽音嘶,脉微。(129)

泻白散

久嗽鼻塞,究属邪郁于肺。(737)

泻白散

痧后咳呛,便溏目痛。(431)

黄芩泻白散

肺热作咳,鼻衄。(554)

黄芩泻白散

风热壅于肺卫,咳嗽鼻塞。(921)

桑皮 芦根 象贝 桔梗 通草 花粉

风热作咳。(877)

杏仁 桑皮 芦根 桔红 桔梗 通草

气逆作咳。(753)

杏仁 桔梗 白芦根 桑皮 通草 枇杷叶

热郁作咳,尿赤口渴,辛凉泄之。(527)

薄荷叶 象贝 黑山栀 天花粉 连翘 苦杏仁

风热上阻,咳嗽头胀,宜治肺卫。(988)

杏仁 桔梗 通草 桑皮 桔红 芦根

邪未尽泄,肺气不降,咳逆短气。(957)

枇杷叶 苏子 桔红 蒌仁霜 浙苓 杏仁

邪郁于肺,咳嗽痰稠。(666)

桑白皮 杏仁 桔红 川贝母 花粉 桔梗

热郁上焦,头胀咳嗽脘闷。(683)

丝瓜叶 桔红 杏仁 枇杷叶 桑皮 桔梗

风痰郁于肺卫,咳嗽鼻塞不利。(910)

杏仁 桑皮 桔红 前胡 桔梗 姜皮

舌白腻,咳嗽,入暮寒热,复感新邪耳。(953)

杏仁 桔梗 桑白皮 藿香 桔白 老姜皮

脉弦数,咳嗽头胀。(103)

青蒿 南沙参 苦参 川贝 白花粉 桔红

脉细涩,咳嗽三月不愈,温邪伏于肺卫使然,渐延阴损劳怯。(43)

玉竹 桑叶 花粉 川贝 南参 梨肉

温邪侵于肺卫,作之咳嗽。(16)

杏仁 桑叶 川贝母 花粉 黄芩 南沙参

左脉弦,咳嗽,阳气偏亢,温邪侵之,宜用甘药。(33)

北梨肉 白花粉 青蒿 白沙参 霍石斛 川贝

温邪郁于肺卫,咳嗽音嘶。(37)

射干 花粉 生草 桔梗 玄参 象贝

温邪上郁,咳嗽音哑。(96)

薄荷 射干 连翘 桔梗 杏仁 象贝

温邪上郁,咳嗽头重。(228)

杏仁 米仁 桔红 白旋复花 蒌霜 桑皮

温邪发热,咳嗽咽痛。(194)

玉竹 白沙参 桑叶 川贝 南花粉 梨汁

温邪咳嗽,头胀鼻塞。(201)

薄荷 象贝 桑白皮 桔梗 杏仁 生甘草

风温阻于上焦,头胀咳嗽身痛。(241)

杏仁 苏梗 象贝 桔梗 连翘 花粉 桑皮 通草

温邪作咳。(257)

桑叶 川贝母 南沙参 杏仁 南花粉 大甘草

温邪作咳。(18)

玉竹 南沙参 生草 桑叶 川贝母 花粉

温侵作咳。(121)

玉竹 南沙参 竹茹 桑叶 川贝母 杏仁

咳嗽盗汗,责之阴弱气浮,温邪乘虚袭之。(308)

玉竹 南沙参 霍石斛 茯神 川贝母 地骨皮

温邪作咳。(137)

薄荷 连翘 黑栀 花粉 桔梗 生草

温邪侵于上焦,咳嗽舌干。(328)

桑叶 川贝 桔梗 花粉 杏仁 连翘

燥侵咳嗽。(768)

桑叶 川贝 花粉 杏仁 南参 桔红

咳嗽音嘶。(508)

桑叶 南参 杏仁 川贝 花粉 桔红

阴亏气燥,咳嗽。(1151)

玉竹 桑叶 南沙参 川贝 花粉 扁杏仁

体质阴亏,燥侵作咳。(1069)

桑叶 白沙参 玉竹 川贝 天花粉 生草

阴亏气燥音嘶。(1157)

玉竹 桑叶 南沙参 川贝 花粉 北梨汁

伏热作咳。(879)

桑叶 川贝母 杏仁 南参 天花粉 梨汁

脉数,阴亏气燥作咳。(730)

桑叶 川贝 白沙参 葳蕤 花粉 地骨皮

热郁于肺,咳而咽干。(718)

桑叶 杏仁 生草 花粉 桔梗 川贝

风侵作咳身热。(857)

杏仁 桔红 桑叶 苏梗 通草 桔梗

风邪作咳。(810)

杏仁 南沙参 花粉 桑叶 川贝母 桔红

身复发热,咳嗽转盛。(374)

桑叶 川贝 杏仁 南参 桔红 花粉

热伤气,作之咳。(861)

桑叶 川贝母 青蒿 南参 天花粉 骨皮

脉黄发热,咳呛脘闷,其开上焦。有效。(787)

(程注:脉黄不可解。必有脱失,或是脉数苔黄之意,中间脱去二字耳。内经固有辨络脉颜色法,唯从来案中未曾有也,其脱误无疑。)

杏仁 桑叶 花粉 黄芩 川贝 连翘

嗽甚喉痒。(699)

经霜桑叶 生地 霍斛 天冬肉 上清阿胶 南沙参 麦冬 大麻仁

复受风邪,嗽反甚,头反胀,暂以轻药肃其上焦。(769)

经霜桑叶 南沙参 生甘草 葳蕤 大川贝母 白

元米四合泡汤代水

温侵嗽盛,清之是适,而脉微涩,形瘦食少,真元颇亏,年未及五,乃未老先衰之象。(366)

玉竹 桑叶 白沙参 川贝 霍斛 甘蔗汁

阴质体亏,近受燥火,咳呛少寐,暂以甘寒肃其肺卫,续以培元为妥。(998)(程注:当作阴亏体质)

葳蕤 茯神 桑叶 南参 霍斛 梨肉

右寸大,此金燥作咳,莫作饮治,宜以清润为主。(515)

壮玉竹 南沙参 霍山石斛 川贝母 白茯神 生

扁豆白

阴亏燥侵,嗽甚。(1043)

玉竹 川贝母 麦冬 霍斛 南沙参 茯神

咳嗽少寐,阴亏气燥所致。(903)

玉竹 南沙参 茯神 川贝 霍山斛 骨皮

咳嗽身热,脉弦数,阴虚挟邪,勿轻视之。(808)

玉竹 麦门冬 霍山石斛 川贝 南沙参 鲜地骨皮

嗽咳胸引痹痛,小便频数,肺阴渐涸矣。(865)

麦冬 甘草 地骨皮 北参 玉竹 川贝母 白元

米煎汤代水

嗽减,自汗口干。(223)

玉竹 茯苓 南参 骨皮 白糯米泡汤代水

嗽不减,左脉弦。(286)

玉竹 川贝 南沙参 地骨皮 生草 白糯米泡汤代水

阴弱气燥咳呛,宜用甘药,以养胃之阴。(1062)

葳蕤 麦门冬 霍山石斛 南参 北梨肉 炒黄川贝

左脉弦数,阴亏气热,咳嗽口燥。(708)

生地 茯神 麦门冬 川斛 天冬 鲜莲肉

脉弦数,咳嗽虽缓,尚宜谨慎调摄。(823)

生地 川石斛 知母 阿胶 川贝母 麦冬

左脉弦,阴亏阳浮不潜,咳嗽盗汗。(1080)

生地 阿胶 天冬 茯神 川斛 牡蛎

脉数,阴液内耗,气燥化热,舌红苔黑,咳嗽渴饮。(1115)

生地 麦冬 甘蔗汁 阿胶 知母 霍石斛

脉弦涩,嗽逆,此阴亏气浮使然,非客邪可散,先以胃药。(1116)

北沙参 霍斛 扁豆 麦冬 茯神

久嗽食减。(252)

北沙参 麦冬 扁豆 茯神 霍斛

嗽逆脉数,肺阴耗耳,恐延肺痿。(463)

北参 霍斛 茯神 麦冬 白扁豆皮

久嗽,左脉弦。(363)

生地 川贝母 麦门冬 霍斛 南沙参 真阿胶

嗽而呕恶,胃气弱也。(1033)

白扁豆 北沙参 霍石斛 川贝母 麦冬肉 块茯苓

久嗽痰浓,胃中伏湿耳,但形神憔悴,脉微,最不易治。(1013)

生白扁豆 真川贝 燕窝 霍山石斛 白茯神 米仁

嗽而脉数,脏阴亏矣,金水同治,第参之色脉,恐延损怯。(1)

熟地 甜北参 麦冬 茯神 川石斛 天冬

咳嗽梦泄内热,金水同治。(30)

熟地 川石斛 扁豆 茯神 北沙参 麦冬

左脉数,咳嗽耳聋。(71)

熟地 天门冬 川斛 茯神 稆豆皮牛膝

脉弦劲,咳嗽,宜摄脏阴。(378)

北沙参 阿胶 熟地 天门冬 麦冬 茯神

脉弦涩,体质阴伤,阳浮不潜,咳嗽内热,法宜填摄脏真。(655)

熟地四两 川石斛八两 牡蛎二两 旱莲草二两 山药二两 真阿胶一两五钱 天冬二两 北五味一两 茯神二两 女贞子二两 湘莲二两 麦门冬一两五钱

咳嗽盗汗鼻衄,脉数,阴亏气浮使然,葆真为要,否则延怯。(1056)

熟地 石斛 白扁豆 茯神 北参 麦门冬

下虚气逆,作咳内热。(94)

熟地 天冬 知母 茯神 麦冬 川斛

脉弱带数,真元颇亏,内热咳呛。(169)

熟地 天冬 稆豆皮 茯神 北参 霍石斛

少阴空虚,冲气上逆,卧则咳呛,咽干隐隐燥痛,少阴之脉循喉咙,阴少上承,阳乃亢耳。(215)

熟地 女贞子 金钗川斛 天冬 人中白糯稻根须

久嗽音哑咽痛,脏阴损矣,恐不易复。(1050)

熟地 元参 霍山石斛 人中白 天冬 糯稻根须

劳嗽音哑咽痛,胃强能纳,庶几带病撑持。(766)

熟地 茯神 元稻根须天冬 麦冬 川金石斛

阴伤,气阻脘闷,嗽逆气急。(878)

熟地 茯神 丹皮 牛膝炭 川斛 牡蛎 泽泻 稆豆皮

营阴枯槁,气燥作咳。(993)

熟地 天冬 稆豆皮 阿胶 茯神 鸡子黄

左脉涩,按之跃,肾阴空虚甚矣,急急葆真,勿见咳投以清润肺药。(1076)

熟地 阿胶 龟版 天冬 茯神 牡蛎 麦冬 霍斛

咳嗽音嘶痰多。(87)

熟地 牡蛎 丹皮 山药 茯苓 川斛 泽泻 牛膝

久嗽,失音咽痛,火升足冷,属少阴不潜耳。(247)

熟地 萸肉 北五味 丹皮 山药 茯苓 苦黄柏 知母 桂心 泽泻 青盐 牛膝

嗽久不已,病不在肺,而在少阴矣,且左脉弦数,法宜摄阴。(694)

熟地 鲜莲肉 茯神 川斛 左牡蛎 天冬热止嗽盛。(751)

熟地 茯神 北沙参 川斛 麦冬 鲜芡实

左脉弦数,嗽逆气急,盗汗。(833)

河车 龟版 川斛 芡实 天冬 茯神 熟地 牡蛎 五味 阿胶 山药 湘莲

脉细数,咳嗽音哑,此属阴损,金水同治。(111)

固本汤加北沙参

阴亏内热,咳嗽咽干。(695)

北沙参固本汤

久嗽用肺药不应,脉数,金水同治。(319)

熟地 生地 北沙参 天冬 麦冬

温邪作咳,误以辛温表散,音失咽痒。(306)

补肺阿胶汤

肺阴已伤,热神尚炽,咳嗽音哑。(723)(程注:热神二字不可通,疑是邪字之误。大概是影抄之故,故多误画耳。)

补肺阿胶汤

此肺痹为嗽,音嘶,莫作损怯治。(191)

补肺阿胶汤加桔梗

身热二载,咳嗽咽干。(654)

玉女煎去牛膝

湿阻化热,咳嗽渴饮。(299)

芦根 白通草 浙苓 杏仁 桑白皮 米仁

因湿作咳,疮疡。(60)

桑皮 米仁 桔红 姜皮 杏仁 前胡

湿痰上阻,咳逆不得卧,痰降嗽始却。(870)

杏仁 旋覆花 白茯苓 姜汁 半夏 蒌瓜霜 白

芥子 竹沥(程注:蒌瓜当作瓜蒌)

气痹,咳嗽脘闷。(1028)

枇杷叶 杏仁 枳壳 白桔梗 桔红 桑皮

气痹,脘闷咳嗽。(362)

杏仁 枇杷叶 化桔红 枳壳 白桔梗 白茯苓

动怒气逆,作咳脘闷。(150)

枇杷叶 苏子 钩藤 广桔红 茯苓 桑叶

温邪未净,脘闷咳嗽。(530)

杏仁 白茯苓 桑皮 半夏 广桔红 米仁

风邪作咳。(602)

旋覆 苏子 川贝母 杏仁 桔红 蒌仁霜

风侵于肺络,咳嗽不已,渐延劳嗽。(25)

白旋复花 杜苏子 扁杏仁 瓜蒌仁霜 广桔红 海浮石

咳引胁痛。(938)

旋覆花 苡仁 桃仁 冬瓜子 桔红 青葱

嗽逆呕逆不得卧,经谓:嗽而呕者属胃咳也。此由嗽伤阳明之气,厥阴肝邪顺乘使然。凡女科杂症,偏于肝者居半,即如是病,经一阻则遂剧矣,非泛泛咳嗽之比。(512)

人参 旋复花 白芍 茯苓 代赭石 南枣

咳而呕逆,脉虚弦,宜益肝胃。(499)

人参 旋复花 淮小麦 茯苓 代赭石 大南枣

嗽而呕恶,肺胃不降耳。(854)

枇杷叶 桔红 茯苓 旋覆花 杏仁 竹茹

劳损嗽逆呕恶,养胃阴固属正治,然难奏绩。(1048)

人参 麦冬肉 茯苓 茯神 炙草 白粳米 南枣

肺胃不降,咳嗽呕恶。(706)

枇杷叶 桔红 桔梗 杜苏子 杏仁 桑皮

噫气嗽逆,当降肺胃。(84)

枇杷叶 半夏 广桔红 青竹茹 茯苓 白粳米

久嗽,肺气燥劫,食下不降,得饮则适,有年致此,恐噎膈之患。(453)

枇杷叶膏

咳嗽音嘶,脉细,宜摄少阴。(207)

贞元饮

久嗽阴伤晡热,此属虚损。(653)

真元饮(程注:当是贞元饮也。)

嗽久,形凛心悸。(423)

贞元饮

脉数而软,嗽逆暮盛。(13)

贞元饮加茯神、葳蕤

劳损嗽甚,气急。(862)

都气丸

少阴不纳冲气,咳嗽咽干。(242)

都气丸

下焦不纳,咳嗽气逆。(531)

都气汤加牛膝、川斛、青铅

客邪咳嗽,今脉右弦数,嗽盛汗泄,上病延及下焦矣,是以音渐失也。(969)

都气丸

脉弦,嗽逆不得卧,属下虚不纳,乃虚症也。(1058)

都气丸

子后咳逆嗽甚,汗多脉细。(841)

都气丸

两尺空大,嗽逆,行动气急,当摄下焦。(173)

都气丸

脉微数,脏阴伤矣,冲气不纳,作为劳嗽。(603)

都气丸

久嗽脉数。(616)

都气丸

嗽减尿频。(728)

都气丸

行动气逆,咳嗽痰多(1134)。

附都气丸

此非肺邪,乃下焦阳气浇漓,浊阴僭逆,为之浮肿咳嗽也。女科致此,当以阴中求阳。(34)

济生肾气丸

久嗽腹膨,宜理少阴。(373)

六味汤加车前、牛膝

久嗽,恶风寒热。(1042)

小建中汤

形寒心悸咳嗽。(61)

小建中汤

久嗽伤营,形瘦食减。(935)

小建中汤

脉数咳嗽,盗汗形寒,营卫交虚矣。(2)

小建中汤

劳伤营卫,咳嗽寒热,日久有劳损之患。(607)

小建中汤

劳伤营卫,咳嗽寒热,心悸。(971)

小建中汤

劳伤营卫,寒热咳嗽,自汗妨食。(1057)

黄芪建中汤

此劳伤为嗽,脉来弦大,食减则剧。(746)

小建中汤去姜易茯神

脉涩,咳嗽背凛。(90)

茯苓桂枝汤去芍加米仁

脉小,咳嗽背冷。(736)

杏仁桂枝汤去芍加米仁

寒热咳嗽身痛。(211)

栝蒌桂枝汤去芍加杏仁

温邪郁而不泄,头痛咳嗽脘闷。(261)

杏仁 花粉 桂枝 炙草 生姜 大枣

形寒咳嗽,脉小。(145)

杏仁 桂枝 生姜 炙草 花粉 大枣

卫阳怫郁,形冷咳嗽。(161)

苦杏仁 大桂枝 生姜 炙甘草 天花粉 大枣

寒热咳嗽。(851)

桂枝汤加花粉

温邪怫郁,咳嗽形凛发热。(267)

栝蒌桂枝汤去芍加杏仁

阳伤挟邪,形凛发热,咳嗽,脉带歇,恐喘急。(216)

杏仁 粗桂枝 生姜 茯苓 炙甘草 大枣

湿郁阳痹,形凛咳嗽。(500)

玉竹桂枝汤

营虚卫薄,寒热咳嗽汗多,法宜和之。(978)

桂枝汤加玉竹

客邪发热作咳,脉来细小无力,则为淹缠之候。(930)

桂枝汤加玉竹

左脉弦数,咳嗽脘闷寒热。(1152)

小柴胡汤去参

脉微,按之数,咳嗽,食下便溏,此阴损及阳,殊不易复,须胃强能纳,庶可撑持。(217)

六君子汤去半夏加白芍

“按语”

咳嗽虽为临床常见之症,但因其成因复杂,要欲十全,实属不易。《医学真传》曰:“诸病易治,咳嗽难医”。叶氏此咳嗽门医案计148条,约占全书13%,细观详析,其治咳不囿于治肺一途,或理脾、或补肾、或滋阴、或益阳,辨证而施,思路独到,药虽平淡,但蕴含真知灼见,方药有一定规律可循。现从治肺、治脾、治肾三方面试析其奥。

1 治肺

(1)风寒犯肺,散寒肃肺,常用桂枝汤加减。

风寒犯肺之咳,常见“咳嗽背凛”(90条)、“咳嗽形凛发热”(267条)以及头痛、身痛等,叶氏常用桂枝汤加减来治疗。此类医案共12条。其用桂枝汤多去芍药加杏仁、或茯苓、米仁,其次是瓜篓、花粉、玉竹。如90条、267条。所以去芍药,大概是嫌其阴柔恋邪;加杏仁取其宣降相合,利肺止咳;用茯苓、米仁当是挟湿,有脘闷、痰多,米仁既能化中焦之湿,又能利肺化痰,为叶氏治咳所喜用;口渴加花粉,以生津止渴;痰稠加瓜篓,以利肺化痰;营弱多汗,“脉来细小无力”(978条、930条)则加玉竹养阴。

(2)风热犯肺,辛凉解散,喜用辛凉轻剂。

温热之邪犯肺者,用药多为杏仁、桑皮、杷叶、贝母、薄荷、花粉、桔梗、芦根之类。此类医案共30条,如921条、877条。叶氏认为:“肺位居高,主气,为手太阴脏,其脏体恶寒恶热,宣辛则通,微苦则降”。用药宜取“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其后清代名医吴鞠通所创立的辛凉轻剂桑菊饮,实导源于此。叶氏治温热之咳,据热易伤津之理,又常配以花粉、石斛、沙参以保津液。郁热较重者,则采用“辛凉泄之”,加入栀子、连翘或黄芩以清泄其郁热,如527条、16条,或用泻白散、黄芩泻白散,如:554条。

2 治脾

(1)阴伤肺燥,甘凉养胃,培土生金。

叶氏治阴伤燥咳,特别重视肺与胃之间的关系,认为治疗此证“法当补养胃阴,虚则补母之治也。见咳治肺,生气日惫矣”。如:“阴弱气燥呛咳,宜用甘药,以养胃之阴”(1062条);“脉弦涩,咳逆,此阴亏气浮使然,非客邪可散,先以胃药”(1116条)。故常用麦冬、沙参、石斛、玉竹、生地、茯苓、白扁豆、白糯米等为主治疗。麦冬、沙参、石斛、玉竹、生地滋养肺胃之阴;茯苓、白扁豆、白糯米醒脾和胃,诸药相合,培土生津,补而不滞。

(2)营卫交虚,温建中阳,妙用“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乃温建中阳之剂,叶氏妙用来治营卫交虚之咳。如:“脉数咳嗽,盗汗形寒,营卫交虚矣,小建中汤”(2条)。多为“久嗽伤营”(935条)或“劳伤营卫”(971条、607条、1057条)所致,症见:“咳嗽寒热”、自汗、盗汗。用温建中阳的“小建中汤”来治咳,似乎未涉及咳嗽的主要脏器——肺,而是专事温建中宫,实为通过温补中焦的方法来补益肺脏,补阳益阴。巧妙的利用了“虚则补其母”的原理。温建中土,既可双补营卫,又可培土生金,即叶氏所谓“培土生初阳,是劳损主治法则”的具体应用。

3 治肾

(1)肾虚肺燥,金水同治,善用“熟地”。

肾虚肺燥之咳,乃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刑金灼肺或咳久及肾所致。常见呛咳或久咳,或伴梦泄,或伴耳聋,或伴盗汗、鼻衄等。叶氏谓“精气内伤,非泛常治咳消痰所可投”,“当用摄纳肾阴,滋养柔金,为金水同治之法”。如“咳嗽梦泄内热,金水同治”(30条);“左脉涩,按之跃,肾阴空虚甚矣,急急葆真,勿见咳投以清润肺药”(1076条)。还特别提出“久咳用肺药不应,脉数,金水同治”(319条)。常用甘温味厚,阴柔最甚之“熟地”,以滋少阴,或配女贞子、旱莲草;以天冬、麦冬、石斛、阿胶等养肺清热,共收奇功。

(2)摄纳无权,补肾纳气,多用“都气丸”。

年高或病久咳之人,肾元亏虚,摄纳无权。症见:气急咳频,平卧则气冲咳甚,身动气喘,声音不扬,尿频,脉虚。如1058条、173条。叶氏认为:“肺肾为俯仰之脏”,“肺主出气,肾主纳气”。治以补肾纳气,多用“都气丸”。伴“浮肿”者则用“济生肾气丸”或“六味丸”加牛膝、车前子,并特别指出:“女科至此,当以阴中求阳”(34条)。重症则大胆加入重镇降逆之品,如“下焦不纳,咳嗽气逆”(531条)投以“都气汤加牛膝、川斛、青铅”,每得捷效。

另有痰饮咳嗽病案,见“痰饮”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