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10923900000039

第39章 咳血

“原文”

燥侵作咳,但左脉弦数,恐络动失血。(777)

桑叶 南沙参 嘉花粉 玉竹 川贝母 麦门冬

脉数无序,上焦肺气燥矣,胸臆隐隐痹痛,怕其咳吐痰血。(122)

枇杷叶 蒌皮 杏仁 北梨汁 苏子 川贝

温邪作咳痰血。(524)

桑叶 花粉 南沙参 川贝 杏仁 生甘草

阴弱,风温作咳,痰血。(212)

玉竹 花粉 白沙参 茯神 川贝 甘蔗汁

阴虚温侵,作咳痰血。(88)

玉竹 南沙参 白花粉 川贝 霍石斛 生甘草

体弱挟邪,咳嗽头胀,怕其络松失血。(985)

桑叶 川贝母 南沙参 玉竹 北梨肉 天花粉

温邪作咳,脉弦数,恐咳伤阳络失血。(189)

桑叶 杏仁 花粉 川贝 生草 南参

温邪作咳,形寒,曾失血,宜用轻药。(59)

杏仁 桑叶 川贝 桔梗 桔红

阴伤阳浮,咳血头胀。(553)

竹叶心 川贝母 南沙参 鲜莲肉 天花粉 白茯神

左脉弦,嗽血气逆,酒客动怒致此,当理肝胃。(520)

金斛 茯苓 白牛膝 米仁 牡蛎 白扁豆

阴弱气燥,化热逼络,嗽血,心中辣热,宜用甘药和之。(923)

葳蕤 南参 茯神 川贝 霍斛 鲜藕

肺热音嘶,咳呛痰血。(419)

桑叶 南参 冬瓜子 川贝 兜铃 南花粉

肺热,咳嗽痰血,宜禁火逼。(116)

玉竹 竹茹 白扁豆皮 柿霜 川贝 霍山石斛

咳嗽失血,左脉弦数,少阴颇亏,厥阳不潜使然。(40)

熟地 茯神 山药 牡蛎 川斛 湘莲

脉数,失血咳嗽。(202)

熟地 北五味 茯神 芡实 湘莲 甜北参 山药 牡蛎 天冬 人乳粉 阿胶 麦冬

阴亏阳浮,则为嗽血,如见咳嗽,投以清润肺药,恐中戕病剧(256)

熟地 北五味 海参 天冬 阿胶 北沙参 湘莲 茯神 河车 霍山斛 山药 芡实

失血咳呛梦泄,皆属下焦不藏。(493)

熟地 北沙参 天冬 旱莲草 茯神 川石斛 山药 女贞子

左脉弦数,内热咳嗽痰血,脏阴暗耗,阳动不潜使然。(815)

熟地 川斛 天冬 阿胶 茯神 麦冬

咳嗽失血,脉大而数,由湿邪未净,延及少阴之损,将来有音哑之变。(687)

熟地 麦冬 鲜莲肉 川斛 茯神

失血气逆,咳呛能食,宜乙癸同治。(529)

熟地 川石斛 牡蛎 天冬 茯神 牛膝

久嗽腰痛,行动气逆,脉细失血。(113)

熟地 山药 麦冬 川斛 茯神 北参

久疟伤阴,阳偏络松,嗽逆痰血,法宜益阴。(304)

熟地 茯神 真阿胶 川斛 淡菜 稆豆皮

少阴肾真下损,冲气不纳为嗽,扰络痰血,金赖胃强纳谷。(722)

熟地 参三七 霍石斛 五味 白茯神 鲜莲子

血虽止,脉尚弦数,晨起咳呛,阴亏阳动不潜使然,静养为主。(469)

熟地 麦门冬 真阿胶 茯神 川石斛 鸡子黄

久嗽音嘶失血。(227)

糯稻根须 元参 鸡子白 金钗川斛 川贝 南沙参

嗽久失血音哑,由外邪伤阴,阴枯则阳浮上亢,为少阴损也。(835)

细生地 元稻根须 人中白元参 鸡子白 粗旱莲草 白桔梗 生草

久嗽失血。(916)

熟地 扁豆 甜北沙参 川斛 茯神 炒松麦冬

脉动搏且长,相火偏炽,阴分失固,咳呛痰血,最易成损,全在自知病因,勿妄欲念,恐心动精摇耳。(323)

补阴汤加二至、丹皮、川斛

劳嗽气逆,胃气不减,带病延年,不必见嗽见血,用药治之。(929)

都气丸

咳嗽失血,右胁痛引,阴先亏而,先宜理其络痹。(830)

紫苏子 桃仁 枇杷叶 冬瓜子 茜草 薏苡仁(程注:而字不可解,当是耳字,抄方者耳听之误也。)

咳嗽痰血气腥,邪陷于肺络。(847)

苇茎汤

气热咳嗽痰血。(1156)

苇茎汤

肺热嗽血。(741)

芦根 鲜冬瓜子 米仁 熟桃仁

咳伤肺络失血。(674)

旋复花 桃仁 苏子 冬瓜子 橘红 杏仁

嗽减痰多,交雨水节,血复溢。(76)

旋复花 扁杏仁 米仁 蒌仁霜 冬瓜子 浙苓

形浮嗽逆痰血,宜降肺胃。(272)

旋复花 苏子 半夏 枇杷叶 米仁 茯苓

咳嗽失血,左脉犹弦,此努力络伤为病。(519)

生地 牛膝 稆豆皮 珠菜茜草 鲜嫩藕

咳嗽失血,脉涩,下焦不纳,春深气泄使然。(525)

生地黄 白茯神 稆豆皮 真阿胶 天冬肉 鲜藕汁

肝阴内耗,不时寒热,咳嗽失血。(691)

生地 炙黑甘草 生白芍 麦冬 上清阿胶 白茯神

脉弦数,咳呛失血。(834)

淡黄芩 桑叶 川贝母 真阿胶 南参 细生地

络伤嗽血,脉弦,切勿动怒。(721)

丹皮 生地 稆豆皮 黑栀 茜草 鲜荷藕

久郁气血交痹,是以烦冤痰血,开怀为主。(1031)

丹皮 黑栀 半夏 橘红 柏仁 丹参

饮冷伤阳,下体怯冷,气逆嗽血,法宜温纳。(875)

桂七味丸

脉弦涩,体质阴亏,阳易外浮,不时寒热,咳嗽失血,宜益阴和阳。(931)

虎潜丸

脉涩,失血咳嗽,妨食盗汗,渐延劳怯之途,勿忽视之,须静养为妙。(1161)

小建中汤

失血后,脉涩咳呛,宜养肺胃之阴。(478)

北沙参 茯神 麦门冬 白扁豆 百合 霍石斛

血后咳嗽,宜益肺胃。(487)

北沙参 麦冬 霍斛 白扁豆 茯神

血后咳嗽咽干,肺胃之阴亏耳。(1044)

北参 麦门冬 霍斛 扁豆 川贝母 茯神

滋阴降火,强壮筋骨。

“按语”

叶氏在治疗咳血的48个医案中,共用药40多种,应用较多的药物主要为滋养肺阴药、止咳化痰药、补阴药。按出现次数由多到少排列的药物依次为:熟地(生地)、石斛、川贝、南(北)沙参、麦门冬、花粉、桑叶、玉竹、苏子、杏仁等。从以上用药看出咳血的基本病机,即温燥之邪伤及肺络,血溢脉外。指出本病的治疗“禁火逼”、“静养为主”。

叶氏治疗咳血有以下特点:

1 止血不忘养阴

叶氏为温病学派的代表之一,其治疗温病贯串着保津救阴的原则,而治疗咳血亦不例外。肺阴虚之治,叶氏主以甘寒清燥润肺,“温邪作咳,形寒,曾失血,宜用轻药。杏仁 桑叶 川贝 桔梗 桔红”(第59条)。“燥侵作咳,但左脉弦数,恐络动失血。桑叶 南沙参 嘉花粉 玉竹 川贝母 麦门冬”(第777条)。叶氏常用大量的养阴药顾护肺津、胃阴、肾液,以肺阴为枢机,故用药必用甘寒甘润药物,常用石斛养胃阴;熟地滋肾阴。石斛“甘淡、微寒……”清肾中浮火,而摄元气。除胃中虚热,而止烦渴。清中有补,补中有清(清·严浩,等著《得配本草》)。叶氏用石斛、沙参、麦门冬治疗咳血,体现了“养胃土之津以生金”的思想。

2 咳血日久,当肺肾同治

肺肾阴液互相滋养,肺津敷布以滋肾,肾精上滋以养肺,即“金水相生”。久咳肺阴虚,必致肾阴虚。如第835条嗽久失血音哑,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方用细生地、旱莲草滋肾水以助母,人中白降火止血,元参、鸡子白、白桔梗、生甘草利咽清热、开音散结,元稻根须养胃。又如第493条“失血咳呛梦泄,皆属下焦不藏”,方用熟地、北沙参、天冬、旱莲草、茯神、川石斛、山药、女贞子滋养肺肾。第304条“久疟伤阴,阳偏络松,嗽逆痰血”,方用熟地、真阿胶 川斛、淡菜体现了叶氏重视肺肾之阴。

3 咳血不忘肝肺同治

咳血病位虽在肺,但肝脉贯膈上肺,肝气升发太过,气火上逆,循经犯肺,导致肝火犯肺,脉弦(第721条)、烦冤痰血(第1031条),治宜清肝泄肺,药用丹皮、生地、黑栀、丹参清热凉血,橘红、半夏行气燥湿化痰。

4 热毒壅肺之肺痈,宜清肺排脓

第847条、1156条、741条均对肺热咳血的治疗,提出清肺化痰、逐瘀排脓,方用苇茎汤,苇茎清肺热,冬瓜子、苡仁清热化痰、利湿排脓,桃仁活血逐瘀,为治疗肺痈成脓的常法。

5 咳血之后的调理

在第478.487.1044条中叶氏提出血后咳嗽,用北沙参、麦冬、石斛、川贝以滋养肺胃之阴。从五行相生中,土旺生金即脾胃生肺,胃强则受纳、腐熟水谷正常,配合脾的运化,化生气血津液,同时可以生金,即培土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