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10923900000037

第37章 胸痹

“原文”

劳伤阳气,胸背痹痛。(410)

栝蒌薤白白酒汤加半夏、杏仁、茯苓

胸痹。(455)

薤白 白茯苓 生姜汁 半夏 杏仁

胸痹。(811)

小半夏汤加茯苓

血瘀胸痹,恐暴涌汗泄则脱。(153)

半夏 茯苓 闽姜延胡索

阳失流行,胸背痹痛。(231)

桂枝 茯苓 姜汁 白蜜

嗽痰胸痹。(803)

苇茎汤

气不宣达,胸痹,大便不行。(486)

枇杷叶 紫苑 枳壳 土蒌皮杏仁 桔梗

气郁痰滞,胸痹不舒。(976)

枳壳 槟榔 檀香 乌药 四味磨汁

“按语”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之证。多见于心肺疾病。此类医案虽少,但基本可看出叶氏胸痹之治法。

1 化痰通阳

张仲景曰“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认为胸阳不振,阴邪上乘,痰浊痹阻是胸痹之根本病机。叶氏尊仲景之论,治以“化痰通阳”,方用仲景瓜蒌、薤白剂为主。但治法上进行了进一步引申,提出了“辛滑”通阳,“流运上焦清阳”的高论。即“辛”味通阳,“滑”性流利祛痰。常用薤白、桂枝、瓜蒌、半夏、杏仁、茯苓、白蜜等(如:410条、231条)。血瘀胸痹则配元胡等活血通络(如:153条)。

2 调五脏、畅气机

心肺并居胸中,心肺的功能正常与否,和其它脏腑又有密切关系,肺气不畅、脾胃气滞、肝气郁结亦可致胸痹。叶氏结合脏腑辩证,调五脏、畅气机、化痰浊而治胸痹。如486条,乃肺气郁闭,胸中气机闭塞而成痹,治以理肺化痰(肺痈亦见胸痛,属胸痹范畴,故用苇茎汤治);又如811条,从用方看,乃脾胃枢机不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浊壅塞上焦而为痹,故治以和胃降逆化痰;再如976条,从用药看基本为“四磨、五磨”之意,当为肝气郁结,气逆于上,痰阻而致胸痹,故治以顺气降逆,宽胸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