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10923900000027

第27章 黄疸

“原文”

湿热内郁发黄,丹溪谓:五疸皆由湿热而成。(101)

茵陈 枳实皮 广皮 大豆黄卷 谷芽 陈皮茯苓

湿阻发黄,腰痛尿赤。(970)

台术 小赤豆皮 茵陈 米仁 连皮茯苓 白苦参

酒客挟湿发热,疹未宣达,湿温内郁,蒸黄脘痹,法宜和之。(138)

茵陈 广白 连皮 豆卷 桔梗 生草(程注:连皮者连皮苓也,广白则桔白,未免太简矣。)

努力络瘀,气痹发黄,日久有失血之累。(285)

丹皮 香附 大麦芽 黑栀 茯苓 淡竹叶色黄,腹痛便溏,脾弱不运耳。(548)

人参 焦术 广皮 神曲 茯苓 炙草 白芍 麦芽

色黄,腹膨形寒。(1102)

谷芽 茯苓 米仁 半曲 新会 木瓜左脉弦,瘅热知饥,色黄。(796)

青蒿 知母 丹皮 白芍 银柴胡 鳖甲

“按语”

叶氏应用汤药治疗黄胆的7个病案共用药物28种,应用较多的药物是淡渗利湿,清热化湿,消食和中药。按出现的次数由多到少排列的前8种药以次是:茯苓、麦芽(谷牙)广皮、茵陈、大豆黄卷、米仁、丹皮、白术。从以上用药情况看符合黄疸气机郁滞,胆失疏泄的病机特点。

叶氏治疗黄疸用药特点如下:

湿热内郁,利湿退黄常用茵陈配豆卷,如(101)、(138),湿阻尿赤茵陈配苦参(970)。据证用药,气机阻滞,郁而化热,凉血为先(285);脾虚不运,健脾益气,用四君子汤加减(548条);腹胀者建脾和胃用二陈汤加减(1102条);湿热后期,阴虚邪伏,养阴透热用青蒿鳖甲汤。湿宜碍胃,顾护胃气常用麦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