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百病外治经典良方
10920600000136

第136章 小儿夜啼

◆敷脐疗方

1.朱砂0.5克,五倍子1.5克,茶叶适量,药物研末,与捣烂或嚼烂的陈细茶拌匀,加少许水,捏成小饼状,敷于脐中,胶布固定,每晚更换1次。

2.全蝎2个,蜈蚣1条,僵蚕5条,蝉蜕头5个,研末,置脐中,外盖煎熟的鸡蛋。

3.胡椒5粒,栀子5个,葱白3条,共捣烂调匀,加鸡蛋清调成糊,敷于小儿脐上,12小时后取下。

4.吴茱萸、丁香、肉桂各等量,共研细末,取适量药末置于普通药膏,贴于脐部,每晚1次,次晨去掉。

5.远志、合欢皮各5克,二药捣烂,置伤湿止痛膏中心,外敷于肚脐处,固定,每日1换。

6.焦山楂、鸡内金各等量,二药研为细末,每次取药末10克,米醋调为糊状,外敷于患儿肚脐孔处,敷料包扎固定,每日1换。

◆敷贴疗方

1.伏龙肝(灶心土)60克,研末,打入鸡蛋1个,再用少许清水调如糊状,外敷患儿百会穴、双足、手心及剑突下,包扎固定,每日1换,连敷3~5日。

2.伏龙肝、地龙粪、豆豉各适量,共研细末,清水调匀,外敷患儿百会穴、双足、手心及剑突下,包扎固定,每日1换,连用3~5日。

3.蚯蚓10条,冰片2克,捣成糊状,敷于小儿囟门上,半小时后取下。

◆艾条悬灸疗方:取纯净干燥艾绒,卷成直径约1.5厘米的圆柱形艾卷,外裹桑皮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神门、内关穴位,约距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位灸5~10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香佩疗方:蝉蜕10克,黄连、当归、白术、陈皮各5克,石菖蒲6克,丁香、灯芯草、砂仁、艾叶各4克,展砂3克,牛黄冰片各2克,共研细末,装入用花布做成的等边三角形(各5厘米)布袋内,用针线缝紧,挂于小儿胸前或缝贴于小儿内衣上,不可湿水,连戴数日。

◆敷脐疗方

1.丁香5克,研末,同米饭适量捣烂做饼,贴敷肚脐上,包扎固定,每日1换。

2.牵牛子2克,朱砂0.5克,共研细末,调成糊状,睡前洗净脐孔,将药敷在脐孔上。

3.朱砂1克,五倍子3克,

共研细末,再用适量嚼碎的陈细茶叶拌匀,加水少许,捏成饼状,敷肚脐,胶布固定,连用5~6夜,每夜换药1次。

4.朱砂3克,僵蚕4克,五倍子5克,淡竹叶6克,夜交藤8克,研为细末,加米汤适量调和成一小圆形药饼,晚上睡前3小时敷脐孔处,外盖纱布,胶布固定,连涂3~4晚。

5.牵牛子7粒,捣碎温开水调成糊状,睡前敷脐。

6.朱砂适量和水少许,放于瓷盆底上磨溶,以毛笔蘸朱砂液涂于小儿脐部,同时,涂心口及手足心,连敷3日。

7.酸枣仁、郁李仁各5克,捣烂,放在伤湿止痛膏中心,敷贴于肚脐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连续3~5日。

◆敷贴穴位疗方

1.朱砂8克,研为细末,加冷开水适量,调成糊状,敷贴于劳宫、涌泉穴,上脘穴位。

2.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米醋调为糊状,放伤湿止痛膏中心,贴敷足心涌泉穴及神阙穴,每日1换,连敷3日。

◆外敷双足涌泉穴疗方

1.朱砂、铅粉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取6克,用鸡蛋清调为糊状,外敷双足涌泉穴,每晚1次,连续3日。

2.生枣仁10克,捣烂,置伤湿止痛膏中心,外敷双足涌泉穴,每晚1次,连续3日。

◆药兜疗方:丁香、肉桂、吴茱萸各15克,研为细末,做成药物兜肚,每日晚上佩戴,睡前用热水袋热敷药兜15~20分钟,每3日换1次药。

◆药枕疗方:白菊花、沟藤各80克,淡竹叶,灯芯草各50克,琥珀20克,五味子10克,打碎,装入枕芯中,夜间枕用。

◆挂乳疗方:取狗尾巴毛1小撮(男儿要母狗,女儿要公狗),晚间挂在小儿乳部,当夜即停止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