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百病外治经典良方
10920600000130

第130章 小儿腹泻

◆敷脐疗方

1.苍术2份,槀本1份。共研细末,取适量药末用唾液调匀敷肚脐,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

2.取葱白5根,捣烂,吴茱萸10克,研末,醋适量,共调成糊状,加热至40℃左右,趁热敷脐部,每日换药1次,治疗婴幼儿腹泻。

3.吴茱萸、肉桂、广木香、公丁香、地榆各5克,研末敷于脐上,盖纱布,胶布固定,2日换药1次,4次为1个疗程。治疗婴幼儿腹泻。

4.吴茱萸2克,丁香、木香各1.5克,肉桂、苍术各3克,共研细末,食醋调成糊状,敷脐眼,胶布固定,2日换药1次,治疗小儿急慢性腹泻。

5.石榴果(取皮)30克,捣烂成泥,敷于肚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6.丁香、木香各10克,肉桂5克,研细末,装1布袋内,用绷带敷在小儿脐上一夜,对小儿受凉引起的腹泻有腹痛者,效果较好。

◆敷贴疗方:生半夏研末,白酒调糊状,敷于双天枢穴(脐旁开2寸),胶布固定,每日换1次。

◆兜肚疗方

1.取艾绒约30克,烘去潮气(无艾绒,也可用艾叶去茎梗杂质,揉成绒状),用棉布或纱布做一只兜肚,夹层内铺入艾绒,用线缝好,固定在患儿的肚脐上,晨起取下。

2.干姜、艾叶、小茴香各20克,川椒15克,共研细末,做成兜肚,佩戴在脐腹部,每晚用热水袋热敷药兜15分钟,10日换药1次。

◆外敷双足涌泉穴疗方

1.苦参、苍术各30克,共研细末,用时取药末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敷于双足涌泉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日为1个疗程,用于湿热型小儿腹泻。

2.吴茱萸2~3克,研为细末,以温水调成糊状,敷贴涌泉穴(男左女右),纱布包扎,轻者2日换1次,重者24小时更换1次。

◆热盐敷贴方:先在患者的腹部放一层较厚的棉布,再将适量的食盐放在锅内炒热(温度以不致烫伤患者皮肤为宜)。然后,将炒热的食盐放在纱布上,再用适量的大蒜剥皮,打成蒜泥,放在热盐上,最后,用布带裹腰一圈将盐和蒜一起固定在腹部疼痛部位。每日更换1次。

◆中成药疗方:用2%碘酒在患儿脐周消毒(半径约为5厘米左右),然后,用75%酒精脱碘,再用75%酒精将云南白药的药粉调成糊状,以4厘米径在脐周敷盖,最好用洁净纱布固定,24小时后,除药更换。

◆艾灸疗方:取艾叶适量,对准腹泻特效穴: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处(粗细皮肤交界处),距离3厘米左右,以病人感到温热且能忍受为度,左、右穴每次各灸10~15分钟,每日2~3次。

◆敷脐疗方

1.苦参末1~2克,温水调敷脐部,以伤湿止痛膏固定,24小时换1次。治疗急性热性腹泻。

2.丁香、肉桂各等份,研极细末,每取0.5~1克敷脐,以伤湿止痛膏固定,24小时换1次,治疗虚寒腹痛。

3.独头蒜适量,捣烂如泥,加入适量的食盐、米醋、糯米饭,调捏成一小圆形药饼,微加温,外敷脐部,盖上纱布,胶布固定,连敷2~3次。

4.仙人掌30克,艾叶20克,葱白10克,生姜9克。共捣烂成泥状,鸡蛋清调拌,外敷肚脐处,每日换1次。

5.五倍子30克,白胡椒、雄黄、薄荷各20克,黄连15克,麝香0.3克,共研细末,加凡士林调拌和制成如花生米大的药丸。婴幼儿腹泻时,在患儿脐中放1粒药丸,外用胶布粘好,每日1次。

◆足浴疗方:取银杏叶干品100克(鲜叶150克),加水2000毫升,水煎20~30分钟(鲜叶煎煮时间稍短),待药液温度降至40℃(不烫手)时,浸泡搓洗患儿双足约30分钟,每日2次,如药液凉了,可反复加热再浴。

◆艾条灸疗方:取陈艾叶适量,晒干,用桑白纸(或其他燃性良好纸张)卷成艾条,点燃,对准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囱际(粗细皮肤交界)处,距离3厘米左右,以痛儿感到温热且能忍受为度,左右穴各灸15分钟,每日2~3次。

◆药兜疗法:苍术、木香、党参、诃子、茯苓、神曲、炒淮山、炒扁豆各6克,熟附子3克。共研细末,制成药兜,配带于脐腹部,10日换药1次。

◆药袋裹腰法:大蒜适量,剥皮后打成蒜泥,放在热盐上,用布袋裹腰一圈将盐和蒜泥一起固定在腹部疼痛部位。每日1换,此法适宜1~12岁儿童。

◆药浴疗方:鲜生姜15~30克,捣烂加水煎煮,待药液温度适宜时,给患儿洗澡,全身皆洗,每次5~10分钟,洗后用毛巾擦干,盖被子待微汗出即可,每日1次。

◆中成药疗方:用2%碘酒在患儿脐周消毒(半径约为5厘米范围),然后用75%酒精脱碘,再用75%酒精将云南白药粉调成糊状,敷盖在脐周围,半径约为4厘米,以消毒纱布固定,24小时后更换。

◆验方:神曲10克,麦芽、谷芽各5克,山楂、茯苓各10克,黄连3克,半夏5克,陈皮3克,木香、厚朴少许,上药共放锅内加水煎,每日1剂,服药后,当天见效。

◆偏方:取吴茱萸3克,丁香、木香各1.5克,苍术、肉桂各3克,五倍子10克,共研成细末,搅拌均匀后加适量食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胶布严封固定,2日换药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