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要找到踏实的感觉
10915900000093

第93章 舍弃现在,也是明智的选择

有时候选择放弃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十分痛苦的,适时的放弃,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亦需要包容的心态和长远的见识和智慧。人生之树,只有舍弃空想与浮华,才能撷取甜美的果实。

杨振宁小时候就喜爱物理,而且想成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1943年杨振宁赴美国留学时就立志要写一篇实验物理论文。1946年,杨振宁成为艾里逊教授门下的研究生。艾里逊教授是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教授,他正准备建造一台40万电子伏特的加速器,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能参与这样的实验令杨振宁欣喜若狂。然而,他在实验时常常由于操作不慎而发生爆炸,以至于当时实验室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此时,杨振宁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一天,一直在关注着杨振宁的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关切地问杨振宁:“你做的实验是不是不大成功?”

“是的。”面对令人尊敬的前辈,杨振宁诚恳地回答。

“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一篇理论论文,我建议你把它充实一下作为博士论文,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泰勒直率地对杨振宁说。

杨振宁听了他的话,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从心底深处感到自己做实验确实是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服输,非常希望通过写一篇实验论文来弥补自己实验能力的不足。他十分感谢泰勒的关怀,但让他放弃实验又不甘心。“我想考虑一下,两天后再告诉你。”杨振宁恳切地说。

杨振宁认真思考了两天。他想起了小学时的一次手工课,自己兴致勃勃地捏制了一只鸡,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时,他们笑着说:“很好,很好,这是一段藕吧?”往事一件接一件地在他的脑海中浮现,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实在不强。最终杨振宁接受泰勒的建议,放弃了写实验论文的打算。从此,他如释重负,毅然把主攻方向转向理论研究,最终于1957年10月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假如杨振宁固执己见,无法放弃自己要成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的夙愿,那历史将不会出现转折点,而他将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一无所获,很可能会因此一蹶不振,一事无成;幸运的是,他及时改变心态,放弃了不适合他的目标,最终获得了新领域的成功。

心灵钥匙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放弃自己的所爱。有远见卓识的人,在人生的重要关口,常常凭借勇气和胆识,舍弃空想与浮华,在新的领域里拼搏进取,进而撷取甜美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