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要找到踏实的感觉
10915900000073

第73章 真正的宽恕

有一个部落把“宽恕”作为一种仪式。当有人犯错的时候就会被带到村子中央,接受众人的赞美。整个部落的男女老幼都停下手里的活儿,将罪人团团围住,轮流列举他做过的好事,歌颂他的善行和美德,每一个细节都不遗漏。仪式最终发展成一个欢迎的庆典,大家欢迎犯错的人回归到集体中来。

把惩罚化为温暖,把伤害变成祥和,把排斥变为宽恕,这的确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犯错的人没有被排斥,没有受打击,整个部落重新团结成为一个整体。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虽然宽恕无法改变过去,却能够改变未来。只有那种既往不咎、懂得宽恕的人,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

宋代的王安石当宰相的时候,因为苏东坡与他政见不同,便借故将苏东坡降职减薪,贬官到了黄州,搞得苏东坡好不凄惨。然而,苏东坡胸怀大度,根本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更不念旧恶。王安石从宰相位子上垮台后,两人的关系反倒好了起来。苏东坡不断写信给隐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共叙友情,或讨论学问,互相勉励,十分投机。苏东坡由黄州调往汝州时,还特意到南京去看望王安石,结果受到了热情接待,二人结伴同游,促膝谈心。临别时,王安石嘱咐苏东坡:“将来告退时,要来金陵买一处田宅,我好与你永做睦邻。”苏东坡也满怀深情感慨地说:“劝我试求三亩田,从公已觉十年迟。”就这样,二人一扫嫌隙,成了知心好友。

古往今来,不计前嫌、以宽恕为上,从而化敌为友的佳话真是不胜枚举。人活于世,最难得的就是将心比心。谁没有过错呢?当我们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时,是多么渴望得到对方的谅解啊!是多么希望对方能把不愉快的往事忘记啊!既然我们都有这样的想法和愿望,那么为什么不能用宽恕的胸怀去理解他人呢?

记得有一位朋友说过:“我只记着别人对我的好处,忘记了别人对我的坏处。”因此,这位朋友很受大家的欢迎,拥有很多至交。乐于宽恕是一种心理平衡,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身受其害的是自己的心灵,使得自己痛苦不堪,何必呢?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人的确需要有点“不念旧恶,宽恕为上”的精神,况且在人与人之间,许多情况下人们误以为“恶”的,其实未必就是什么“恶”。退一步来说,即便是“恶”,如果对方心存歉意,诚惶诚恐,而你不念恶,礼义相待,进而对他格外地表示亲近,也会使为“恶”者感念你真诚,弃“恶”从善。

心灵钥匙

对自己有恩、帮助过自己的人,我们要牢牢记住,并时刻想着去回报他人;而对自己有过伤害、有愧于我们的人,我们则要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往日的恩怨,不以势压人,不落井下石,不计前嫌,着眼于将来。这样才会使我们具有更大的人格魅力,这才是一个人成功立业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