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要找到踏实的感觉
10915900000052

第52章 但求付出,不图回报

真心帮助,不夹带任何杂念的付出,就是真善;不怕将来没有回报的付出,就是真善;不对付出者存任何轻视之心的付出,就是真善。这里有一个付出的故事。

有一次,佛托着瓦钵出来化缘,遇到两个小孩在路边玩沙子。他们看见佛,就站起来非常恭敬地行礼,其中一个孩子抓起一把沙子放在佛的钵盂里,说:“我用这个供养你。”佛说:“善哉!善哉!”另外一个孩子也抓起一把沙子放在佛的钵盂里。佛就预言,若干年后,一个是英明的帝王,一个是贤明的宰相。

若干年后,一个孩子当了国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阿育王;另一个就是他的宰相。在典籍中,关于阿育王的史实与传说很多。比如,他曾经打败东征的亚历山大;他建的一座寺曾经飞到中国来,就是浙江宁波的阿育王寺。

阿育王因一把沙子就得到了这么大的回报,很多人向寺庙里捐金捐银,却什么好处也没得到。原因无他,越有所求就越得不到。

其实,这不仅仅是佛法,也是做人的道理。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心怀一种优越感。这种态度是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反而因为自己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消了。对此,我们不妨从佛光住持身上学习一下。

佛光住持对于徒众一向疼爱有加,慈悲为怀,并希望这些徒众达到“利和同均”的理想生活。

一天,掌管会计的僧人拿来一叠请求拨款的条子,皱着眉头对佛光住持说:“师父!最近徒众们患牙病的很多。牙疼虽然不是大病,但疼起来却也痛苦不堪。我们愿意给大家方便,可医药费实在太昂贵了,一个人补几颗牙就要大笔金钱,实在不是我们能够负担的。”

“就算不能负担,也要尽力设法解决。”佛光住持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会计又说:“这些人受了恩泽,不但不知回报,说些好话,反而再三批评,牢骚满腹。依我看,实在不该给他们出这笔冤枉钱。”

佛光住持自言自语般地说道:“这些人口中虽然说不出什么好话,但是却不能不为他们装一口好牙!”

佛光住持的做法,如果按照我们常人的理解,就叫做以德报怨。而住持但求付出、不图回报的做法即叫做慈悲。现实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具备佛光住持这样的心胸和做法。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怀揣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他们认为帮助别人自己就会有所牺牲,别人得到了自己就一定会失去,所以总是千方百计想要补偿回来。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你帮助了别人,并不意味着你就吃亏了,且不说这是助人为乐高尚品质的良好体现,就单从是否获益的角度来说,你也未必就一定没有丝毫回报。

心灵钥匙

人终究是有情感的动物,你帮助了别人,别人肯定会在心底保留着这份恩情,说不定在日后你陷入困境的关键时刻,受过你恩惠的人就会挺身而出来回报你。你怀有慈悲心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大自己,事实上最终获益的也包括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