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要找到踏实的感觉
10915900000029

第29章 打开自卑这把锁

每个人都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只针对你的弱点,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毫无用处,别人瞧不起的人,那便是一种自卑的心态。

自卑的心态,往往表现为抑郁、悲观、孤僻,如果任其发展则会影响与人的交往,直接阻碍一个人走向群体与其他人交流。可以说自卑是一把锁。

吴明,出生于某偏僻山区一户贫穷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从小就饱受欺凌,忍气吞声,躲躲藏藏。但他脑子聪明,又刻苦用功,终于一步步升学,最后考上了某民族学院。

大学生,世人谓之天之骄子,应该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可他没有。相反,那种自卑心理、封闭意识更严重。

他对周围人的衣着打扮、生活用具、谈吐、知识乃至家庭经济状况,得出一个结论:自己的一切都不如他人,自己不好意思甚至不配与他们一起谈话做事。

于是,他从不敢进歌厅舞厅,从不主动与同学们说话,低着头走路,蒙着头睡觉。班里系里组织的文娱、体育活动,他能逃避尽量逃避,不能逃避则蹲角落、排队尾,惟一的想法,是不进入同学们的视野。他总觉得,人家的目光都在对他挑剔、讽刺、挖苦、嘲笑。

一次,班里组织元旦联欢晚会,他去了。同学们击鼓传花表演节目,他坐在角落里局促不安,非常紧张。当鼓点在他那里停止时,他窘迫得面色苍白,尴尬难堪了一阵后,冲出了房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另一次,班里过中秋节聚餐,同学们都兴致勃勃、意趣盎然。当大家举杯为全班同学的友谊干杯时,竟发现他不在。班长回宿舍一看,他正把头蒙在被子里抽泣。

吴明的孤独生活,同学和班干部都看在眼里,但是他以强烈的自卑心理和封闭意识,拒人于千里之外。于是,随着时间的拉长,没有人觉得他奇怪,虽哀叹其不幸,但没有人再主动找他说话,帮助他。他总唉声叹气,愁眉苦脸,极端消沉,没有一点精神,对任何事没有一点兴趣。

随着课程的增多,心理负荷的加重,他终于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精神崩溃了。

那个学期期末考试,他三科不及格。按照学校规定,应该留级,还需交500元学费。这对本来心理压力就很重的他来说,无异于伤口撒盐。他得知这一消息后,坐立不安,茶饭不思,当天夜里,他失踪了。

第三天,人们在学校后面的湖里发现了他的尸体。他背着一大口袋石头跳湖自杀了。

他是大学生,但他是大学中的孤独者、掉队者,孤独使他失去了青春、前途、情谊……

吴明的结局令人惋惜,却也令人痛恨,他自己给自己上了一把锁,锁住了自己内心的情感,隔绝了他人的所有温暖和善意,把自己孤独地丢在自卑的荒原之上,最终心死人亡。

当孤独因自卑而变成了孤僻,很多的悲剧就无法避免。所以,适度的孤独是提升一个人的精神素质的良方,而自卑导致的孤僻就会使人走向极端。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自卑而孤僻的心理呢?

这便需要一个宽容的环境。包括自卑者自身的开阔胸怀,也包括周围人宽容和善的对待。其实,现代生活的发展给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这个空间里消费自己创造出来的财富,参与各种活动,互相交流感情,协调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为自己与他人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愉快、和谐的气氛对人的心理感受有着很大的影响,活泼开朗的人总能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他们总是积极地投入生活,从中寻找理解和支持,得到力量和鼓舞。因此,他们的生活便会排除孤独和寂寞。然而自卑的人往往容不得外面那沸腾的生活。他们最容易消极厌世,自我封闭,把自己拴在一个与世隔绝的角落里,默默地承受孤独所带来的一切哀愁。

但是,自卑的人并不都是孤独者,他们只是容易受到自我内心世界的包围,不敢也不相信自己可以向别人展示自己而已。但是,人的性格具有可塑性,只要不走极端,适时地敞开自己的心怀,找一个知心朋友倾诉倾诉,自卑的内心就会打开心锁,走出孤独。

心灵钥匙

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具有迎接失败与他人嘲讽的心理准备。明白世界充满成功的机遇,也充满失败的可能。所以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应付挫折与干扰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自卑这把锁自然无法锁在你宽广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