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要找到踏实的感觉
10915900000101

第101章 放下执念与妄念

在这个世界上,不乏为名为利而汲汲营求高官厚禄的人,而当有那么一天,让他从小人物变成了大英雄时,往往会因为过度自我膨胀,遭人所恶所弃,可怜的是他却身陷其中仍不自知,依然嚣张跋扈,惟我独尊。他虽拥有一身虚名,却必须处心积虑维护自己的地位、权势,甚至因此不惜出卖、伤害他人,以保护自己。

春秋末年,晋国有一个蛮横不讲道理、贪得无厌的贵族叫智伯。他自己本来有很大一块封地,可还嫌不够。有一回,他平白无故地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也是晋国的一个贵族,他很讨厌智伯的这种行为,不肯给他土地。

魏宣子的一个臣子叫任章,很有心计,对宣子说:“您最好给智伯土地。”宣子不理解,问:“我凭什么要白白地送给他土地呢?”任章说:“他无理求地,一定会引起邻国的恐惧,邻国都会讨厌他;他如此利欲熏心,一定会不知满足,到处伸手,这样便会引起天下的忧虑。您给了他土地,他就会更加骄横起来,以为别人都怕他,他也就更加轻视自己的对手,而更加肆无忌惮地骚扰别人。那么他的邻国就会因为害怕他、讨厌他而联合起来对付他,那样他便不能这样长久下去了。”

任章见宣子点头称是,似有所悟,又接着说:“《周书)上说,‘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您不如给他一点土地,让他更骄横。再说,您现在不给他土地,他就会把您当他的靶子,向您发动进攻。您还不如让他与天下人为敌,使他成为众矢之的。”

于是,宣子马上改变了主意,割让了一大块土地给智伯。智伯尝到不战而获的甜头,接下来便伸手向赵国要土地。赵国不答应,他便派兵围困晋阳。这时,韩、魏联合,趁机从外面打进去,赵国在里面接应,里应外合,内外夹攻,智伯便灭亡了。

要知道,普天之下,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洞穿世相的人与世无争,一切遵循自然规律行事,不主观妄为,反而获得了别人所无法争到的东西,这正是不争之争。一个始终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过失。在这里,有一个关于日本白隐禅师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大德,无我执,无妄念”的境界。

从前,有个姑娘和人恋爱,未婚先孕了。父亲追问孩子的爸爸是谁,姑娘说白隐禅师是孩子的爸爸。这位愤怒的父亲便找到白隐禅师,用棍子把他痛打了一顿。白隐禅师面对这种不白之冤,无由之祸,也没有辩解,更没有抵抗,而是任由那位狂怒的父亲把自己揍了一顿。

孩子生下来之后,被扔给了白隐禅师,禅师也就把孩子接受下来,悉心照料,每天去各处乞讨奶水喂养孩子,时刻面对大家的讥笑、谴责、鄙视和辱骂。后来,姑娘的情人从外面避完风头回来,看到这种情景,心生负疚,便与姑娘一同来找白隐禅师请罪,并向大家说明了真相。

峰回路转的时刻,白隐禅师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只是说:“既然孩子是你们的,你们也愿意要了,那就把孩子抱回去好好养育吧。”

一个断除了“我执、妄念”的人,就是这样以包容之心待人处世的。不要用抗拒的心态来面对这个世界,凡事以对立的心态对待,唠叨、抱怨就会永无断绝,如此便难以用宽容的心来原谅和接受他人的不同见解,于是就很难活得快乐、自在。

心灵钥匙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于自己的妄念,不肯放下,那么你的生命质量也只能达到这种程度而已。我们要想解脱,就一定要先了解自己内心的毛病,面对现实、面对社会,走出执著,做到“不妄念”,以包容来圆融世相、超脱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