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健美长寿学
10915800000011

第11章 积极防控禽流感

一、人间禽流感和流感大流行的知识

1.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高热、肌痛、头痛,伴有严重不适、干咳、咽喉痛或鼻炎,多数患者可在一到两周内恢复。流感潜伏期短,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播迅速,病毒易变异,人群对变异的病毒株普遍易感,控制难度大。流感流行呈一定季节性,但大流行可发生在任何季节,并且可以迅速蔓延至全球。流感病毒分A、B、C三型,A型和B型流感对人类威胁较大,其中A型流感病毒变异频繁,可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对人类威胁最大。流感被列为我国丙类法定传染病。

对于儿童、老年人和有心肺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患者,流感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流感流行期间,流感和流感相关肺炎可引起超额死亡率。美国估计每年流感流行造成的损失高达710亿—1670亿美元,每年流感流行导致5%—15%的人群患上呼吸道感染,住院和死亡者主要是高危人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流感流行造成全球每年出现300万—500万个严重病例,并导致25万—50万人死亡。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

2.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主要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H5和H7亚型中具有高致病性毒株所引起的一种禽类烈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禽全身系统中毒症状或严重呼吸道综合征,发病突然,迅速蔓延,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感染的鸟类可以在症状首次出现的同一天死亡,对工农业生产尤其对畜牧和禽业可造成严重的损失。禽流感已被国际兽医局列为甲类传染病,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甲类监测传染病。

3.什么是人间禽流感?

人禽流感是指由禽流感病毒H5N1、H7亚型中某些毒株侵入人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所表现的临床症状随病原的亚型不同而异:从轻微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至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2003年12月1日到2006年2月9日,全球已经报告175例人禽流感病例,死亡88人,病死率50%左右。

4.禽流感对人类健康意味着什么?

禽流感的出现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危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起人间病例的出现,病死率较高。季节性的人流感发生时,大多数人仅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H5N1型病毒引发的人禽流感病例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恶化迅速,病死率高,主要引发肺炎和多器官衰竭,可引起一半以上患者死亡。二是病毒本身的变异,更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只要条件充分,就会变异成能够人传人的高传染性病毒。这种改变标志着全球大流行的开始。

5.什么是流感大流行?

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的亚型重现,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从而引起流感在全球范围的广泛流行称为流感大流行。流感大流行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传播迅速和波及范围广的特点。

上世纪发生的三次流感大流行均引起大量人群发病和死亡。第一次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死亡约4000万—5000万人;第二次1957年亚洲流感大流行,死亡约200万人;第三次1968年香港流感大流行,死亡约100万人。

6.人如何预防禽流感?

(1)普通人如何预防禽流感?

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应避免与禽类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远离家禽的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触摸活的鸡、鸭、鹅等家禽和鸟类;如有空调设备,应经常清洗隔尘网;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对室内家具保持清洁,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

禽肉和蛋类一定要完全煮熟后吃。流感病毒被加热到56℃并持续30分钟,或者被加热到60℃并持续10分钟时就会丧失活性,70℃时用2分钟就可以将病毒灭活,禽流感病毒可高温加热杀灭。另外,常用消毒药如福尔马林、漂白粉、碘制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2)养鸡人如何预防禽流感?

工作时戴口罩、穿工作服,减少人体直接接触鸡只的机会,工作服要清洗、消毒。接触污染物应洗手,处理鸡场粪污时应戴手套。此外,发生疫情时,尽量减少与禽类接触,接触禽类时应穿上防护衣。

(3)禽流感的病因

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是由A型流感病毒H5和H7两类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人主要是接触了发病禽后感染禽流感的。

(4)禽流感的症状

一般为发烧、头痛、发冷哆嗦、浑身疼痛无力、喉咙痛、咳嗽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12岁以下的儿童最容易受到感染。

二、党中央高度重视禽流感

1.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向有关地方和部门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依靠科学、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做好禽流感、人间禽流感和流感防控工作;切实加强疫情监控,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一旦发现疫情,坚决扑杀,彻底消毒,防止疫情扩散;务必把疫情扑灭在疫点上,阻断疫情向人的传播,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胡锦涛主席在APEC峰会上就防控禽流感专题发言

2005年11月18—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禽流感防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胡锦涛表示,中国支持亚太经合组织在禽流感防控领域开展合作。中国将于明年4月在北京举办亚太经合组织新发传染病研讨会,加强人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控的区域合作。会上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流感大流行防控倡议》,号召APEC成员在现有卫生和备灾合作基础上,通过单边和集体努力,采取紧急行动,从源头遏制禽流感并防止人间大流行。

3.中美签署文件共同行动应对流感大流行

2005年11月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与来访的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了会谈,并签署了《中美禽流感共同行动倡议概念文件》。中美两国承诺致力于阻止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内的新发传染病的传播,并寻求扩大努力,准备、预防和应对潜在的人类禽流感大流行。

4.温家宝总理赴禽流感疫区检查工作

2005年11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辽宁省黑山县检查禽流感防控工作时指出,严防禽流感向人的传播是整个防控工作的重点,要切实做到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搞好医学监测,完善突发人感染禽流感应急预案和防治方案,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5.中国筹资支持全球禽流感防控事业

2006年1月18日,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在北京召开。温家宝总理就进一步推动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建立全球防控合作机制;二是加强防控能力建设;三是发挥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作用;四是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温家宝总理还介绍了中国政府在防控禽流感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和为推进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并代表中国政府宣布提供1000万美元用于支持全球禽流感防控事业。

温家宝表示,中国还将继续通过双边途径向周边和其他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三、禽流感疫情

1.全球人间禽流感疫情概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公布,2003年12月1日至2006年2月9日,全球共确诊人间禽流感(H5N1)病例175例,死亡88例。大多数病例有病死禽或病死禽污染环境的接触史,部分病例有家庭聚集性。但初步的调查并没有发现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H5N1)增强了传播能力,也没有发现其具有人传人的能力。

从发生禽流感的国家分布来看,大多数国家都处于候鸟迁徙的路线上。在人间禽流感发生的地区通常会有动物禽流感的发生,两者具有一致性。

2.我国人间禽流感疫情的概况

截至到2006年2月9日,我国共确诊人感染禽流感病例11例,7例死亡。其中,湖南、安徽、四川、福建各2例,广西、辽宁和江西各1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41岁;女性8例,男性3例。其中8例发病前1周内均有明确的病死禽接触史或者病死禽污染环境的暴露史。

四、禽流感的危害

1.动物禽流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全球动物禽流感疫情范围不断扩大,形势不容乐观

2003年底至2004年7月,越南、泰国、中国等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H5N1亚型高致病性动物禽流感,我国共有16个省份发生了50起动物禽流感疫情。

2005年4月至2006年2月9日,我国共有14个省份的34个县区发生了动物禽流感疫情,泰国也于2005年9月份出现了新的疫情。近期,动物禽流感疫情的范围已逐渐扩散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罗马尼亚、希腊、英国等欧洲国家,有全球蔓延的趋势,形势不容乐观。

(2)动物宰杀产生巨大经济损失

动物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全世界各国通常的控制措施为疫点周围3公里以内的家禽全部宰杀,5公里以内的家禽达到100%免疫,对疫情发生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2005年,我国共死亡禽只15万羽,捕杀家禽2257万羽,政府对捕杀家禽给予的财政补贴达2亿多元。仅我国辽宁省黑山县动物禽流感疫情就扑杀家禽1000万余羽。

(3)感染动物种类不断扩大

监测结果表明,越南和泰国的水禽(主要是鸭)中,无症状携带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比例越来越高,所污染的环境和范畴也越来越大。

我国农业部门的监测数据同样表明,野禽和水禽中也有携带H5N1亚型禽流感的现象。尤其是以往多正常携带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的野生候鸟出现大规模发病、死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此外,在虎、家猫等哺乳动物中也发现了携带并排出病毒的现象。

2.禽流感病毒已具备感染人的能力

由于动物禽流感暴发流行持续存在,不发病而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野生候鸟和水禽也广泛存在,人群与患病和无症状的禽类密切接触多次,长时间,就容易突破人、禽种属屏障,导致人类感染,引起发病和死亡。除亚洲几个国家相继发病外,欧洲的一些国家也发生了人间禽流感病例。

3.禽流感病毒造成流感大流行的可能

自1997年出现人间禽流感病例以来,禽流感(H5N1)病毒已经发生了多次变异,产生了几个新基因型,但目前所分离到的禽流感病毒尚不具备人传人的能力。在多次出现人间禽流感病例的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如果通过重组获得人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或适应性改变自己的受体结合位点,获得有效的人传人的能力后,则可能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导致流感大流行。

虽然目前全球已有几起家庭聚集性人禽流感病例报道,但至今没有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能引起人传人的确切证据。

4.流感大流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0世纪流感病毒的变异曾引发3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除造成大量人口发病及死亡外,对世界经济和人类文明的破坏也极其严重,甚至引起社会动荡。例如,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的死亡人数,约为2000万—4000万人,超过1347—1351年4年中鼠疫流行时死亡的人数;这次流行涉及28%的美国人,67万余人被夺去了生命,10倍于世界战争中的死亡人数,并使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下降了10岁;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流感大流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测,在下次全球流感大流行中,美国将有约9万—21万人死亡,31万—73万人住院,1800万—4200万人去医院就诊,估计造成的经济损失为713亿—1665亿美元,还不包括商业和社会活动中断造成的损失。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如果下次流感大流行的毒株直接来源于禽流感H5N1,估计全世界死亡人数可达500万—1.5亿人。

5.中国人间禽流感防控和流感大流行应对

2004年1月,我国发生动物禽流感疫情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卫生部门将有效防控人间禽流感作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应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禽流感的有关知识,积极做好防控工作,以确保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