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魔鬼成语
10914800000084

第84章 光明磊落:往往是对现实法则的挑战

“光明磊落”有两个出处:《晋书·右勒载记下》:“大丈夫行事,当礌(磊)落落,如日月皎然。”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意思是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光明磊落”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自己做了什么事儿都不怕人家看见,有时候碰巧别人没看见,自己也会如实说出来,对错任由人评说。敢做敢当这种性情和品质,就是光明磊落。

可是,放眼现实,我们发现真正能够做到“光明磊落的人并不是很多。”

这是因为,“光明磊落”是需要承担风险,付出代价的。比如,人们总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完美的,而这并不现实。可有人偏偏想要追求这不现实的完美,那么他必然尽全力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一切问题,一切缺点都推给别人;他必然有无数隐私,包括过去的也包括现在的,包括真实的过失也包括他想象的不妥,凡是他认为有可能破坏自己完美形象的,他都隐藏。这样的人,他可能光明磊落吗?不可能。在他看来,光明磊落的代价太大,那代价就是他一直崇尚的完美无缺。殊不知,他本来就不是完美的,掩藏,只能更加远离坦荡。用我早已听熟的那句话说:这无非是用第二个缺点来掩饰原本的缺点而已。

如此说来,光明磊落反而不是高尚品质了。事实也正是如此,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恐怖活动就是个很好的注释。当某次恐怖袭击发生后,某个恐怖组织会表示对此事负责。这种行为令人佩服,觉得这些人真是大丈夫,真君子,光明磊落,敢作敢当—-—简直都有些潇洒了。但是,恐怖行为并没有因这种“光明磊落”而得到丝毫的同情,更不用说赞赏了。这说明不但光明磊落的行为正在快速地减少,而且光明磊落也不再能够赢得人们的尊重,从而为自己的行为增加一些积极的评价。恐怖分子敢作敢当虽然算得上一种光明磊落,但反而会遭致更猛烈的打击——因为这种敢作敢当完全被看作是对正义和公理的肆意挑战和侮辱。如果恐怖分子矢口否认,大家反而觉得他们毕竟还是有所忌惮的。

不幸的是,光明磊落往往就是对现实法则的挑战。一个普通员工在公司大会上公开站出来指责总经理经营管理方面的失误,这算得上光明磊落了,也会赢得一部分人的赞赏和尊重。但这种行为是公司法则所禁止的,尤其会受到“总经理法则”的强烈反弹——一个普通员工怎么能够在公开场合指责公司一把手呢?光明磊落换来的就是被炒了鱿鱼,这跟谭嗣同的下场是同样的性质。

光明磊落的人少了,说明现在的人变聪明,变灵活,变机动了。这是事实,但是社会的发展并不总是以牺牲道德做为代价的,我们不能以偏盖全,做人还是要光明磊落一些。有的时候可能真要遭受一些挫折或受到一些误解,但日久见人心,真正能做到光明磊落的人,最终还是会得到生活给予的丰厚的回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