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魔鬼成语
10914800000043

第43章 郑人买履:思想上的误区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破旧,于是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

这个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一路上,他紧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极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摆满了柜台。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鞋子。郑国人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最后选中了一双自己觉得满意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了。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己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现在更大了。他十分沮丧。

有几个人围过来,知道情况后问他:“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的。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人的脑瓜子真像榆木疙瘩一样死板。而那些不尊重客观实际,自以为是的人不也像这个揣着鞋尺码去替自己买鞋的人一样愚蠢可笑吗?

而今,现实生活中这种“郑人买履”的现象随处都有,例如:商场商品打折,购物者只看那折打了多少,也不去考虑这商品的价值最多能值多少,宁肯以商品的价格去衡量商品的好坏,也不愿用商品的质量去检验商品价格的贱和贵。

更具有代表意义的是:婚姻如鞋子,在人们看来选择一双漂亮又昂贵的鞋子就是好鞋子,殊不知这双鞋子适不适合自己的脚呢?其实,不能说鞋子不好,只能说不同的鞋子适合不同的脚,就如“生活中最完美的并非是最适合你的,最适合你的并非是最美好”的一样。现在,人们往往喜欢对所选择的对象事先就制定出一个标准:以一个数字框出一个选择的范围,去衡量、去判断。又如:

先生们选择女人的时候,首先就为女人定下一个年龄的限度,非这个年龄不娶,至于其他条件均可不究。因此,生活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快三十的姑娘,因为单位效益不好,自己有些特长,为此,决定离开家乡外出发展,在离开家乡之前便将户口的年龄改小了六岁,到了某城市不久便找了一个从年龄上看似大她很多的男人,经济实力雄厚,离异有一小孩,然后他们就结婚了。

那男人很高兴自己找了一个未婚又比自己小很多的女孩,姑娘更高兴自己找了一个看似比自己大很多而实则年龄相当的而经济收入尚好男人,皆大欢喜。且不对这事评价,单说这年龄,户口本上的年龄其实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它可大可小,只有站在面前实实在在的人才是真真切切的。

人的年龄有三种:一种是生理年龄,一种是心理年龄,还有一种是感观年龄。生理年龄是注定的,但不是绝对的,它不是绝对三十岁的人就是三十岁的模样,或许她看上去有四十岁、五十岁,也或许她看上去只有二十岁,那么后两种年龄,是后天的生活环境、成长环境、身体状况、所受到的教育、为人处事以及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对自身素养的培育,造就了人的心理、心态、性格、精神风貌等各方面的差异,这种综合的体现,更是人们年龄的真实所在。

有些女人们选择男人的时候:只是为银行存款上的数目而吸引,年龄象父亲也无所谓。她以为自己嫁了有钱的男人就等于找到了财富,以为自己从此就会过得很幸福。其实,存款上的数字说明不了什么,更说明不了他存款上的数字越大他就越大方,对你越慷慨。或许,这只能成为他在你面前挺直腰杆的一种盾牌,殊不知这存款单上的数字只是为寻得一个年轻女人而作为自己身价的一种标榜呢?

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赚来的钱真能舍得花在你这个对他家庭毫无贡献的人的身上吗?他就是愿意,还有儿女呢?能答应吗?或许在他家人的眼里:你就是为了他的钱财而去的,这样,你将永远都得不到幸福。除非是彼此了解,真心相爱。尺子不要量在存款单上,要量在人的身上更实在,哪怕他有些穷,但愿为你奉献他一生,这才是你所求的。再者,钱财不重要,重在能力,一个有能力的人何惧无钱呢,只是暂时能够展现他能力的机会还不到罢了。

生活中人们总会有些思想上的误区,那就是:人们总认为世界上的事,如果有这样的发展,就应该有那样的结果。但宇宙间的事物是离奇而又微妙的,不是任何事物都顺着人们的意志而转移,当你认为这件事应该是这般发展的时候,其实事情往往就朝着另一个方向驶去。这没有理由,很多事物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是没有理由可以解释的,要相信眼前的真实存在。

别将自己的主观思维作为一种尺子,去衡量世界瞬息万变的事物。顺其自然、尊重社会、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会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