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邻盗斧出处自《列子·说符》:从前有一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他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觉得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所他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丢斧子的这个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了。他找到斧子以后,又碰到了邻居家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就觉得他那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不像是偷斧子的了。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使我们领悟到唯心主义先验论在我们认识客观事物中的危害。
在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中,历来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到思维的唯物主义反映论;一条是从思维到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先验论。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认识是人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离开了人的实践任何正确的认识也不会产生。
唯心主义先验论与此相反,他们认为思维的逻辑范畴,如因果性,必然性,时空性等等是先于实践经验的,是人脑中固有的。从而坚持精神是世界的本源,完全颠倒了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的真实关系。主观唯心主义还认为,认识是人们心灵的自由创造,是主观臆想的产物,是头脑之中固有的,认为“物是感觉的复合”,只有感觉才是唯一真实的。认识就是在整理自己的感觉。而感觉和经验是主观自生的,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这种先验论的错误,在社会上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人不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不去从实际出发分析、解决问题,自觉或不自觉地犯了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这个丢斧子的乡卞人就是这样,自己的斧子丢了,应当首先从实际出发,回忆和分析各种情况,根据可靠的事实来做出判断。
但是他却没有这样做,反而主观臆断为邻居儿子偷了,于是从这个感觉出发,进而认为这个邻居的儿子说话、走路都像个偷斧子的人了。幸亏他几天之后找到了斧子,不然他的疑心会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