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魔鬼成语
10914800000025

第25章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天赋如沃土,耕耘方有成

近读孔融轶事一则,似有所悟。《世说新语·言语》中说,孔融十岁时去参加一个聚会,受到主人李元礼及其一班宾客的称赞。但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说了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没想到孔融反应敏捷,立即回敬道:“想君少时,必当了了。”

小小的孔融弄得陈韪好不尴尬,真是挣足了面子。但是细细想来,陈韪所言“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确也是实情。不说世人皆知的《伤仲永》中的小主人公仲永,少年奇才而随年而逝,就在我们今天,这样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最使人震惊的恐怕是中国科技大学首批少年班里的学生宁某了,当年一位老教授发现了他的“超常天赋”而力荐,主管教育的方毅同志高度重视,由此而引发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诞生,宁某也成了众人关注的新闻人物,人们对他寄予了巨大的希望。然而“小天才”并未能如愿以偿地成为“科学巨子”,当他的同窗都纷纷功成名就的时候,他还是学业平平,在巨大的精神压力面前,他选择了皈依佛门作为人生的归宿。

确实,人生漫漫,变化万千,过度地看重少年时的表现,有时会害了孩子。我们有些当父母的,看到孩子在哪方面稍有长处,便沾沾自喜,急于给孩子定位,穷于为孩子的未来设计,成功的当然有,由此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也大有人在。至于孩子少年时表现平平,甚至某些方面还颇不如人,也没有什么可以气馁的,你的孩子有自己的优点,有自己的成长轨迹,给他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健康成长就行了,不要和别人盲目攀比。

据说有一位美国的家长教训孩子说,你看人家汤姆逊像你这么大都是小小明星了,你呢?没想到儿子说,你看人家克林顿,象你这么大都是总统了,你呢?闻此不禁哑然失笑,不过个中道理,我们都可以去揣摩一下。

杭州天长小学的周武老师所做的一份跟踪调查发现了一个发人深思的“第十名现象”。

周武老师担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近10年。他有意识地对1990年前后毕业的150名小学生做了跟踪调查,结果在这些如今已上大学或工作了的学生中间,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第十名现象”,绝大部分当年学习成绩在班里居前名的固然是“尖子”,但前3名之外,第10名前后直至20名的学生,却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长为“栋梁型”人才。相反,有些当年备受老师宠爱、成绩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长大后淡出优秀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屡屡受挫。周老师称其为“第十名现象”。

一些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学校的教师和家长往往单纯地用语文、数学成绩来给孩子排队,搞得他们压力很大,也使他们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反而束缚了智力的发展。倒是一些学得轻松、活泼的孩子,在打好基础、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潜力、个性与兴趣,这样成才的机率就很高了。

俗话说: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任何有成就者,无一不是沿着勤奋之路走向成功的。

我们不否认人有天赋,但有天赋而无勤奋,天赋成不了天才。纵观古今事业有成者,不难发现,一个人能否最终有成,为社会进步做出较大贡献,往往不取决于天赋高低,而在于他一生是否勤奋努力。

据说,清朝咸同年间,位居“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幼时其天赋并不高。有一天,他在家中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多少遍了,还没背下来,这时,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于屋檐下,想等他读完书睡觉之后下手偷东西。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啥书?”然后,贼将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曾国藩心想,这贼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可惜,他没把天赋用在做正事上。我天赋不高,当以勤为径了。于是,他一生勤奋不息。他虚心求教,博采众长,不因平庸而懈其志。他虽不配称天才的军事家,但他却是一个成功的军事家。而他的成功恰恰在于他善于向别人学习。

历史上,勤能补拙有成者不胜枚举。我国著名学者罗尔纲先生,一生著述逾500万言,编辑史料达2000余万字。他在《困学记》中曾说,自己青少年时体弱多病,但勉力向学。为搜求史料,他十年如一日,通读南京图书馆70余万册图书,终于获得许多珍贵史料。他留下的传世之作《太平天国史》,前后共耗时30年。罗尔纲先生的成功秘诀同样是一生勤奋。爱因斯坦是举世公认的大科学家了吧?但他生下后,并非天生就喜爱数学、物理,且到了3岁还不会说话。他的成名,也是在于一生勤奋。正像他说的那样:“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

英国哲学家休谟曾说过:“横溢的天赋有如沃土,如果不加耕耘,则只能产生莠草,而不产葡萄或橄榄供人享用。”休谟说的耕耘就是勤奋。一个人天赋再高,没有勤奋,不可能走向成功;相反,一个人天赋并不高,但知拙而勤奋,便可抵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