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魔鬼成语
10914800000012

第12章 齐人攫金:强烈的动机导致盲目的行为

《列子·说符》中有一则“齐人攫金”的有趣故事。说有个齐国人,一大清早,赶到集市上去买东西。当他走到一个金银铺前的时候,竟当众抢起金银铺的金子来,然后抱着金子就逃。铺主立时叫来士兵把他抓住了,抓至官府,官吏审问他说:“铺子旁边有那么多人,你为什么敢抢金子呢?”只听这人答道:“抢金子的时候,没看见别人,只看见金子。”在我们看来,这个齐人的行为很可笑,更不可理解,但它正道出了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动机的影响。可以说,是过于强烈的抢金动机使这个齐人做出了事后也许连他自己也觉得不可议的愚蠢举动。

1.动机强度影响人解决问题的思维

动机就是指推动和指引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因,是促使人去解决问题的动力。它能唤起人的行动,使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这一活动。

我们人类的活动总是有目的的,特别是人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需要艰苦而紧张的智力劳动,更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这一目的就是解决问题的动机,它维持思维活动的始终。很难想象,一个对任何事情都毫无兴趣的人,一个对问题的解决无一定动机的人,能够去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在挫折面前表现出坚强的毅力,也就谈不到在思维活动中有所建树。所以,动机水平太低,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那么,是不是说动机越强解决问题的效率就越高呢?为了探讨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心理学家伯克曾以黑猩猩为对象作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前预先把不同的黑猩猩分别饿2、6、12、24、36、48个小时,然后分别把它们关在铁笼子里,铁笼子外面一定距离处放一串香蕉,香蕉附近放一根长棍。在背离香蕉的笼子的另一端放一根短棍。我们就看到,在这种情景中的黑猩猩首先站在靠近香蕉的笼子一端,眼望着香蕉。但要想吃到香蕉,它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先拿到笼中的短棍,用短棍将长棍拨过来,再用长棍去够香蕉,不过,笼中的短棍是放在背离黑猩猩站立的方向,不容易被看到,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黑猩猩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这些黑猩猩是不是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

饿2小时的黑猩猩才吃过东西不久,要拿到香蕉的动机相当低,所以它注视了香蕉不久,注意力就转而被笼子本身这个无关因素吸引,东走西逛地看起笼子来了,似乎已忘记了要解决的问题。而饿上48小时的黑猩猩,看到香蕉却是迫不及待了,动机特别强烈,这时的它就像那个当众抢金的齐人一样,眼里只有香蕉。它伸出爪子去够香蕉,但总够不着,就目瞪着香蕉发脾气,用尖声叫喊来“示威”,根本没有注意到笼子的对面还有根可以利用的短棍,所以,这个黑猩猩也没有顺利解决问题。而只有那动机强度适中的黑猩猩,才最终用正确的方法拿到了香蕉。

这表明,当动机强度很低时,活动效果很差,因为这时人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活动易受干扰,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去有效的解决问题。随着动机强度的增加,活动效果也逐渐提高,动机强度适中时,活动效果达到最优水平。而此后动机强度再增加,活动效果会转而下降。这是因为动机太强,人们的全部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在目的物上,使思维活动的领域变得十分狭窄,思维僵化,人就会忽略情境中其他的对于解决问题可能是很重要的线索。就如故事中的那个齐人,由于整日梦想发财,对金子的占有欲极端强烈,一见到金子,周围的一切就都“视而不见”了,才做出了愚蠢的举动。

所以,“齐人攫金”的故事应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在解决问题时,将动机水平调节到最适中的点上,你将站在钟型曲线的顶峰。

人要顺利解决问题除自身要有适当的动机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

2.知识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扎实雄厚的基础知识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强大动力因素,同时,知识面越广博,联想的天地越大,机遇越多,创造的成功率也越高。比如,马克思写《资本论》时,摘录了1500多本书的资料。古希腊的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通晓哲学、物理学、生物学、美学、语言学、逻辑学等学科。可以说,任何专门的创造性成果都是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对一般问题的解决也是如此,也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下面,你不妨看一看日常生活中的这两个故事,去体会知识的作用。

故事一:有个捕鸟者,很熟悉鸟的习性。有一次,他在湖边支起了一张大网,果然有许多鸟都陆续钻进去寻食。过了一会儿,他见网里的鸟已不少了,就上前去收网。但他的行动被网里的鸟发觉,它们一起振翅高飞,竟将网带上了天空。怎么办?追!他毫不犹豫地作出了决定。于是,网在天上向前走,他在地上跑着追。有许多人看见这一情景,都半带嘲讽地劝他说:“别瞎费事了,你这样追是怎么也追不上的。”捕鸟者回答说:“谁说我追不上呢?天快黑了,鸟就要各自归巢,必然会各奔东西,它们一乱飞,网一定会掉下来。”果然,他的判断对了,不久鸟就开始乱飞,网坠了下来。所有的鸟,无一漏网。这不正是由于捕鸟者熟知鸟的习性这方面的知识,从而采取了正确的行动,才使问题的解决达到预定的目的吗?

故事二:11世纪,埃及有位克娄巴特拉女王,她有一个十分嫉恨她的妹妹。当时,女王有一顶闻名于世的宝物——金冠,上面有一颗被称为“埃及的眼泪”的世界上最大的珍珠。有一天,女王的侍女拖着王妹的女佣来向她报告说:“女王陛下,‘埃及的眼泪’被人偷去,并且被她吞到肚子里去了。”女王听后,十分恼怒。她想:惩罚女佣倒很容易,可怎么样才能将珍珠取出来呢?女王又极不愿剖开女佣的肚子,这样鲜血会沾染珍珠,她十分焦急。这时,歹毒的王妹前来献策了。她说:“人喝多了醋就会泻个不停,你让她多喝点醋,珍珠不就会随着排泄出来吗?”女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果然让这个女佣喝了大量的醋,可珍珠并没有排下来。因为这本来就是王妹设下的圈套,珍珠含有大量的碳酸钙,浸在醋中就会溶解。女王被王妹欺骗了,“埃及的眼泪”消失在女王的无知中。

知识可以增强人们思维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可以拓宽人的思路,开阔人的视野。解决问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就如同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所说:“空袋难以直立。”

思维需要知识,创造需要知识,因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拥有知识,如饥似渴地追求知识。但在知识经验的运用中,还必须注意。

3.知识经验迁移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著名的《伊索寓言》里有个驴子过河的故事。一头驴子驮着两大包盐过河。重重的盐把它压得头昏眼花。恰好又来到一条河边,过河的时候,它一不小心倒在了水里,使劲挣扎了半天,也没有能够站起来。它绝望了,索性躺在水里休息起来。过了一段时间,驴子感到背上那重重的盐越来越轻,最后,竟毫不费力地站了起来。驴子高兴极了,为自己获得了一个宝贵的经验而庆幸。后来,又有一次,它驮着两大包棉花走在路上。走到河边,突然想起了上次过河时的情景,我何不使自己背上的棉花也变得轻一些呢?它想。于是,它特意倒下身去,像上次那样躺在水里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它想背上的棉花一定变轻了,便要站起来,但再也站不起来了。

这头驴子的悲剧就在于把过去的经验用于当前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就是我们要说的关于知识经验中的迁移现象。盐接触水后会溶解,而棉花则会吸水,驴子只是一味地将经验套用,犯了迁移现象中负迁移的错误。

这种知识经验迁移现象同样也发生在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中。所谓迁移,就是指一些问题的解决,影响到对另一些问题的解决的现象。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

正迁移也叫积极迁移,是指过去的知识经验有利于现在问题的解决的迁移。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所以在认识过程中,都必须善于将较少的较简单的知识,去作较多且较复杂的运用。有了火的知识,便用来取暖、照明、煮食物;有了电的知识,便用来制作电灯、电话、电车等。这真是,一知何止充十用,以一当百力无穷。这些都是正迁移的例证。

负迁移又叫消极迁移,是指过去的知识经验妨碍现在问题的解决。前面所讲的“驴子过河”的故事就是驴子犯了负迁移的错误。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负迁移的现象也比比皆是,例如,对于一个惯用家乡方言的人,学习普通话时,总受方言的影响。再比如,对识字不多的人,常常把溺、糙、拈、祟、诣、畸等字读成弱、造、沾、崇、旨、奇等字的音。

总而言之,要想在解决问题中,取得积极的思维效果,就必须有适度的动机,扎实而渊博的知识,还要善于运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