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睡眠障碍一本通
10911700000071

第71章 睡眠问题从孩子开始

人一天如果缺觉4小时,第二天的反应能力将下降45%。生理学研究则表明,少年儿童的生长主要在睡眠中完成。一般情况下,深夜22时至凌晨1时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也是人体内细胞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间。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睡不着、睡眠质量差多数是老年人的“专利”。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失眠人群呈现出年轻化趋势,25~45岁人士逐渐成为主力军,这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视。

其实,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都可能面临不同的睡眠问题。就算是牙牙学语的幼儿,他们虽然心思单纯,但也不一定会睡得好。中老年人更是不用多说,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睡眠为题。正因如此,面对不同人群,我们更需要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做好正确的防范和治疗。

医学研究指出,人一天如果缺觉4小时,第二天的反应能力将下降45%。生理学研究则表明,少年儿童的生长主要在睡眠中完成。一般情况下,深夜22时至凌晨1时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也是人体内细胞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间。如果错过这段睡眠时间,细胞的新陈代谢将受到影响,即使以后补觉也难以弥补。从这个角度上说,超过1/10的小学生和1/3的中学生正在遭受睡眠不足的隐性伤害。以下从医学角度进一步看一看人为地剥夺睡眠引起的危害。

睡眠剥夺对孩子行为的影响

睡眠剥夺对人体的影响包括行为方面的影响和生理方面的影响。睡眠剥夺的直接行为影响和后果首先是嗜睡,其次是睡眠——觉醒节律的影响、觉醒系统影响和人的主观特征影响。

(1)睡眠——觉醒节律影响:人体对睡眠剥夺的反应取决于既往的睡眠数量和分布,睡眠剥夺期所受活动的影响直接与强行保持觉醒时间的长短有关。

(2)觉醒系统影响:周围环境和情绪对睡眠剥夺过程有很大影响。在睡眠剥夺早期,有下列因素可逆转睡眠剥夺的影响:

①活动:适当锻炼可以逆转睡眠剥夺造成的精神运动损害。

②白光:可以改变昼夜生物节律周期。如果在入睡前给予白光可以延长入睡潜伏期。例如白光状态可改善倒班人员的工作活动和效率,经研究如果在深夜接受白光照射,可抑制人脑中褪黑素分泌,使人不易入睡。

③噪音:一般认为噪音可以增强觉醒水平。

④温度:在警觉实验中,33℃可在实验开始时增加睡眠剥夺后的活动能力,然后使人昏昏欲睡。

⑤姿势:站立比坐着更易保持觉醒,而坐着又比躺着更易保持觉醒。

⑥兴奋剂:研究最多的药物是兴奋剂,如右旋苯丙胺、哌甲酯、匹莫林、莫达非尼、咖啡因和尼古丁等。有多项睡眠试验证实,300mg咖啡因(约两杯星巴克的咖啡)能使现实警觉水平提高持续7小时左右,改善活动能力6小时左右。

⑦兴趣和动机:常人可以在48小时不睡眠的情况下,对感兴趣的活动(如赌博)保持活动能力的基础水平。处于睡眠剥夺状态的人,本人动机强弱可以影响活动能力和警觉状态。有强烈兴趣者可以比缺乏兴趣者,有更好的活动能力和维持警觉状态。

⑧睡眠剥夺既往史:重复的睡眠剥夺可以使活动能力损害更重。

(3)个人主观特征对睡眠剥夺的影响:睡眠剥夺对人体的影响也依赖于主观特征,如年龄和个性可分别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影响。

①年龄:在睡眠剥夺对人体的影响中,老年人被剥夺睡眠后的活动能力和觉醒状态受损情况按比例而言与年轻人相差不大。

②精神病理状态:睡眠剥夺期间,常见心境改变、睡意增加、疲劳、容易激动、注意力集中困难和定向力障碍等。高达80%左右的睡眠剥夺者,可出现知觉歪曲和幻觉、偏执状态,待睡眠恢复后,这种幻觉和偏执状态就会消失。有意思的是睡眠剥夺可使大约50%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有所改善。

缺乏睡眠对孩子生理方面的影响

(1)睡眠剥夺导致的脑生理改变:在较长时间(200小时或更长)的睡眠剥夺期间,受检者可出现轻微的眼球震颤、手震颤和语言发音含糊。如进一步进行持久的睡眠剥夺,可有角膜反射迟钝、腱反射增强、头痛和对疼痛敏感性增加等症状。同时,睡眠脑电图也有明显的改变。

(2)睡眠剥夺导致的自主神经系统改变:在睡眠剥夺期间,自主神经改变相对比较轻微。有报告发现睡眠剥夺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等有增强或者减弱现象。

(3)青少年睡眠不足的原因:据调查引起中学生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有:①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让孩子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课内课外作业过多,占用睡眠时间。②学习习惯不良:一些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时精力不集中,每天要忙到深夜。③上网等杂事干扰:调查显示,中学生每天上网超过1小时的占13%,利用休息时间玩游戏、看录像到深夜甚至到天亮的不在少数。④休息条件不好:一些家庭经常招客人到家里玩,或长时间看电视、录像,影响孩子休息。⑤因各种原因而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学生睡眠的也占一定比例。

“垃圾睡眠”困扰青少年

2006年中国青年报、中国教师报等媒体专门调查了1800多名学生的睡眠情况,发现六成以上的学生睡眠不足7小时,东南亚也是这样,台湾孩童也成为睡眠不足或失眠的一族,台湾儿福联盟最近公布“台湾儿童睡眠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平日有近五成的孩子超过晚上10点才睡眠;假日高达九成,另外有一成孩子平日睡不到八小时。英国一项调查发现,很多英国青少年每天晚上只有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而且往往因为在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时入睡,导致睡眠质量很差。调查显示,大约有1/3的英国青少年每天晚上都会有一段“垃圾睡眠”时间。“垃圾睡眠”指的是睡眠不足和低质量的睡眠,它和“垃圾食品”一样,已经成为导致青少年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日本有一个四当五落的说法,现在台湾孩童也成为失眠一族,意思就是每天睡四个小时就考上学校了,每天睡五个小时就落榜了。与此同时,调查也显示,台湾孩童中有近二成的孩子经常为失眠所苦,其中让孩子无法入眠的原因以课业压力大(63%)居冠,而写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等庞大课业压力,让孩子辗转难眠,睡眠品质亮起红灯。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此次调查中发现有四大睡眠困扰,除了“睡不着”以外,孩子也经常出现如做噩梦、说梦话等不健康睡眠行为。因此可以说这是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教育家大力呼吁青少年再也不能这么缺觉了,所以,2007年5月14日中央提出,要让孩子每天锻炼一个小时,要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实际上,我国的教育家提出不但应当重视青少年的睡眠问题,而且现在孩子的发育状况,体质体能还有素质的状况,也令人担忧。孩子由于运动和进食的不平衡,导致肥胖的特别多。因此建议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要全面关怀,综合处理。本章主要介绍青少年的睡眠问题。由于失眠问题已经在前面各章有较多介绍,这里主要介绍正确处理青少年的缺觉问题。在医学上称为“睡眠剥夺”。

妥善处理学生睡眠问题

(1)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很重要:充足的睡眠对中小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中小学生们常因上网、玩游戏、看小说、看电视、唱歌跳舞或学习压力大,加班学习补课等使他们睡眠不足。大人应该关注他们的睡眠,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这样才有益于他们的心身健康和智力发育。例如:①孩子睡的床要整洁,被子要经常洗晒,并随季节适时更换,室内要经常通风透气。睡前和起床前30分钟要关闭门窗,防止直接吹风受凉,注意保持室内适当温度和湿度。夜间应关上灯,对害怕黑夜的孩子可用较暗的光,灯光不要直接照在孩子的面部。也可以关上卧室灯,借用其他房间的余光,以防孩子怕黑。②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内上床睡眠。晚上上床前应排空大小便,睡前洗脸、洗热水脚或热水澡,入睡前半小时内应尽量使其保持安静的状态,不让其看刺激性的图像、电视,不讲可怕、紧张的故事,不用吓唬的语言来逼迫其入睡。可以听有安眠作用的音乐。③晚餐或睡前进食要防止过饱或饥饿。④如有身体不适,感冒、肚子痛等。家长不应表现得焦急万分,这样会养成孩子不良的睡眠习惯。

(2)与小学生分床睡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小学生夜间睡哪里,不同的文化、种族、地区、经济状况而各不相同,以及同父母对隐私的重视程度等因素有关,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中小学生午睡安排: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要强求,不要责备。固定每日作息时间,如果有睡意而不愿睡,应找出不想睡的原因。

(4)中小学生睡眠惊叫的处理:中小学生睡眠做噩梦时,常会惊叫哭闹。对此父母及大人应该对已经醒过来的中小学生进行安抚,以稳定其情绪。对夜间一时不睡的中小学生不要用吓唬的话来逼迫入睡,那是有害的。

(5)正确对待睡眠中的磨牙:中小学生在换恒牙以前,有的会频繁磨牙,这可能与心理压力过大,父母管教太严,白天玩得太累,晚上吃得太饱和蛀牙有关。应注意帮助处理,必要时请医生诊治。

(6)中小学生尿床影响睡眠:2岁以下的儿童尿床是正常的,这与相关神经中枢和尿路神经肌肉发育不完全有关。到了5岁以后仍频繁尿床就要进一步检查。孩子尿床醒来后一般不敢说,对睡眠会产生影响。夜间睡前适当控制饮水量和半夜让他们起床排一次尿,可能会有助防止尿床。

(7)中小学生打鼾:打鼾的中小学生多有憋气现象,这是由于中小学生易患扁桃体肿大、腺样体增生阻塞呼吸道有关。这些中小学生睡得快、起得晚,白天经常打瞌睡,学习能力差,表面上睡眠很好,实际睡眠质量较差。应及时请医生进行治疗,同时也要注意肥胖的中小学生应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