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睡眠障碍一本通
10911700000055

第55章 抑郁和失眠相互影响

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统计表明,门诊抑郁障碍病人的睡眠障碍达40%~60%,而在住院抑郁障碍病人中则高达90%。临床上与抑郁相关的失眠症状以频繁觉醒和早醒最为多见,失眠既可发生在抑郁出现之前,也可持续至抑郁缓解之后。据统计,持续性失眠病人发生严重性抑郁或焦虑障碍的危险性远高于正常人群。失眠症状常先于抑郁复发之前的数周,因此可作为抑郁复发预测的标志。我国专家曾对2000多位成人进行调查,发现有75%的人如果有抑郁情绪就会伴发失眠。

与抑郁障碍相关的失眠或其他睡眠障碍,是抑郁障碍的组成症状之一。临床上抑郁、焦虑和失眠三者共存的情况十分普遍。因此临床医生能否充分认识到失眠与各种抑郁或焦虑障碍的相关性非常重要,而病人主动配合医生,积极进行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系统综合治疗,也关系到治疗效果和疾病预后。

谈到抑郁的诊断,似乎人人都明白抑郁是怎么一回事。实际上医生要诊断抑郁究竟是正常心理反应,还是抑郁问题(抑郁亚健康或抑郁亚临床状态),或者是抑郁疾病(抑郁症),需要花较多时间。以最为常见的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为例,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制订的诊断标准如下: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有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伤自杀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爱心提示

(1)如果抑郁是某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如慢性肝炎、神经衰弱,焦虑症等)症状的一个组成部分,且程度较轻,不另诊断为抑郁症。

(2)如果抑郁除了病程短于两周以外,符合其余的诊断标准,应诊断为抑郁问题(包括抑郁亚健康状态或抑郁亚临床状态)。

了解抑郁症状

根据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的抑郁诊断标准,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区分什么是抑郁反应、什么是抑郁问题,什么又是抑郁疾病。如果您能正确认识这些与抑郁的相关概念,就可以帮助您卸下许多不必要的心理包袱和知道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相关的问题。现进一步介绍如下:

(1)抑郁反应

是人们对躯体内外刺激产生的在抑郁方面的适当反应。例如,人们在晚上看极为悲伤的电视剧或电影时,会表现出抑郁,甚至产生悲伤地流泪等抑郁反应。在睡梦中可以反映出电影或电视剧中的情景,这些都是正常的抑郁反应。

(2)抑郁问题

抑郁是一个从健康→疾病的谱系,包括抑郁的正常心理反应、抑郁的亚健康状态和抑郁的亚临床状态,以及抑郁疾病(抑郁症)。例如汶川大地震中有些幸免于难的受灾同胞,由于亲人的死亡,会发生抑郁,噩梦。如果抑郁程度不很严重,很快自愈,这就是正常的抑郁心理反应。如果抑郁比较严重,已经引起白天的情绪波动,影响自己集中注意力和思考问题的效率,此时可以认为是有了抑郁问题,其中程度比较轻,时间比较短的称为抑郁的亚健康状态。如果情况更加严重,已经明显地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学习、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感到难以应对存在的抑郁问题,需要找心理医生或专科医生帮助。此时抑郁症状和相应的抑郁症状和躯体症状(如食欲下降,胸闷,躯体不适等)已经很重,只是时间还比较短暂,如果不注意处理,就有可能发展成为抑郁疾病(抑郁症)。这种比较严重的抑郁问题,差一点就会达到抑郁疾病的程度,可以称为抑郁的亚临床状态。如果处理得当就可以防止进展到抑郁疾病的程度,逐渐可以恢复健康;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发展成为抑郁疾病。由此可见,从正常的抑郁反应→轻度异常的抑郁问题(亚健康状态)→较严重的抑郁问题(亚临床状态)→到抑郁疾病的过程,是一个逐渐加重的生理→病理的谱系。

3种方法应对抑郁和失眠

治疗抑郁和失眠的基本原则是:积极治疗抑郁症状,兼顾治疗失眠,当抑郁症得到缓解时,睡眠障碍也会逐渐改善。

(1)心理治疗

对于缓解抑郁和认知的歪曲有较好疗效,同时对失眠症状也有治疗作用。对尚未达到抑郁疾病(抑郁症)的抑郁亚健康状态或抑郁亚临床状态,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往往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即使对抑郁症患者,也应该采用心理治疗,作为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用心理治疗的选择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多种行为治疗(松弛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对于较轻的抑郁亚健康,可以采用简易的“自我安眠放松治疗”大致如下:

①将自己调整到最舒服的姿势,全身放松:尽可能地去除身上的束缚,例如将有碍于全身放松的眼镜、领带、手表、项链、戒指等除下。

②呼吸练习:放松情绪闭上眼睛,先进行缓慢的4~5次腹式深呼吸(即气沉丹田,再慢慢吐气)。吸气时,想象一股暖流正随着新鲜氧气进入躯体,逐渐弥漫全身;吐气时,想象躯体中的污垢与烦恼将随气息一同消散。让自己处在放松自然的状态之中。

③带着愉快、平静的心情,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呼吸状态,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的心情很平静,吸气缓慢……吐气轻松……”慢慢地,不再意识到自己的呼吸,保持自然、缓慢、顺畅的状态即可。呼吸练习会给人带来全身温暖的感觉,使自己的精神放松下来。

④自己的意念集中在丹田,直到感觉腹部有某种温暖感在自然扩散。此时,就表明自己已经成功地进入安眠状态了。

自我安眠放松治疗对于改善较轻的抑郁亚健康,或睡眠亚健康状态也有作用。

(2)抗抑郁药物

主要用于治疗情绪低落、兴趣减少等抑郁症状。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荐使用丙眯嗪治疗抑郁症,以后逐渐发展成被称为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多塞平、普罗替林、氯米帕明、马普替林等;至今已发展到第二代抗抑郁药,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l),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和依斯西酞普兰等,以及另一类如万法拉新、米氮乎、曲唑酮等。

抗抑郁药对与抑郁症伴发的失眠有效,对治疗某些慢性失眠也有很好的疗效。如SSRI类药物中哌罗西汀,既有抗抑郁作用,也有抗焦虑和镇静作用,可以考虑使用。

(3)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自1952年氯丙嗪和利舍平问世以来,经过50年的不断发展,现已拥有各种不同化学结构的抗精神病药物百余种。由于使用的技术要求较高,必要时需要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