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小事决定长寿
10911300000025

第25章 别让紧张绷断你的心弦

1.适度紧张有益无害

健康,通常指人体的各器官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具有良好的劳动效能。这种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所以叫身心健康。

成长中的身心,不时需要紧张来提供锻炼的机会。适度紧张,不但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反而还能成为健康的良性刺激物,对健康大有益处。

1.适度紧张不损寿

心理学家认为,一些人离休、退休后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是无所事事,整日心灰意冷,懒得动弹。这时如不注意自觉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可能就会从此精神抑郁、萎靡不振,病象丛生,后患无穷。现代生活实践告诉我们,积极的进取,就必须要有全饱满的情绪和适度的紧张。适度的紧张精神能增强大脑的兴奋程度,提高大脑的生理功能,使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科学家们发现,当一个人处于适度紧张的生活和工作时,心脏往往要通过加强收缩排出更多的血液,以供给全身各器官组织,而血管的舒张收缩功能也随之改善,这对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抗病能力,防止过早衰老是十分有益的。因此,人们在安排生活和工作时,应该保持适度紧张,不仅能促进健康,还能使生活更充实。

适度的紧张,可以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使紧张所产生的心理压力转化为动力,使人成功地应付各种事件,战胜困难,从而取得事业的成功。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压力和刺激的顺境中,往往不容易取得成就,但在有困难和压力的逆境中,就会执着迫求,锲而不舍,这样则往往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2.怎样的紧张才适度

当然,人体对于精神紧张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使紧张失去控制,身体恢复不到平衡点,就会导致疾病的产生。因此,每个人都要掌握好这个尺度。怎样才能紧张适度呢?

提高效率

从事某种紧张活动时,大脑皮层相应的神经中枢部位及各部分器官,都处于兴奋状态,这种兴奋过一段就要抑制。因此,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时机在大脑兴奋的状态下,把工作做好。

坚持勤用脑

坚持勤用脑,防衰老。日本学者研究证明,大脑衰老的快慢与用不用有关,经常积极从事脑力劳动、阅读和写作的人,脑衰慢,而不用脑的人脑衰快。

休会休息

懂得休息的人才真正会工作,休息好,脑的持续工作长,无形中提高了整个脑的利用率。

健康小提示

不要过于在意压力

不要太在意压力。感觉有压力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在动荡时期。但分析一下引起压力的原因,采取一切可行措施,解决引起压力的问题。

2.压力和紧张会毁掉女人容颜

在女人的生活中,压力是一个“无声杀手”的角色,是女人的最大天敌。时刻都存在的压力,不断地折磨着女人的神经,悄悄地改变若女人的容颜。

事实上,很多女人并不知道自己所承受的压力达到了何种程度,但是皮肤却可以清楚地表现出来,因为人体的皮肤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相同的胚胎组织。

所以注意一下自己的皮肤,就会很清楚地了解自己心中的压力。下面是一些主要特征:

1.疱疹

研究证明,压力会使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身体的抵抗力下降,人体免疫系统的这道防线就不那么牢固了,如果人体带有疱疹细菌,加大感染上水泡和生殖器疱疹的几率。

2.皱纹

压力会消耗许多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使细胞活动和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皮肤就会表现出灰暗而缺乏弹性,皱纹也就更容易出现了。有时,在压力状态下,皱眉和肌肉紧张,无疑是皱纹产生的催化剂。

3.粉刺

压力可以促进皮脂腺的活动,使皮肤渗出更多的油分,如果清洁不彻底,就会促进粉刺的产生。

4.湿疹

压力可以增加出汗,不但会使湿疹更加严重,甚至还会导致脱皮、流脓、发红、发痒,有时还会扩散到皮肤表面,感染更多的皮肤表面。

5.脱发

受到精神创伤的人常常都会使激素增加和血液循环出现问题,因此头发就会脱落。只有当压力水平恢复正常时,头发才会重新生长。

健康小提示

压力会令肤色暗沉

我们受压的时候,身体会处于紧张状态,造成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良,脸色也暗沉下来。而当你过度疲累,肌肤的新陈代谢缓慢,脸色因角质积聚而变得更加暗沉。

3.心理压力大易患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最容易患的疾病,其发病率在口腔疾病中仅次于龋齿和牙周病,占第三位。常常在你处于应激状况下或者身体衰弱情况下容易发生,妇女患此病机率是男性的两倍左右,父母均患此病者患病机率同样高于其他人。

口腔溃疡的发生与维生素B、维生素C、铁质和叶酸缺乏有关,但在目前饮食极大丰富的生活状态下,以上因素已经不再是主要原因。现代人生活紧张、精神压力大,口腔溃疡也成为一种因生活形态导致的“文明病”。

医学心理科医生发现,焦虑、紧张和压力过大易引发溃疡。某医院调查了214例口腔溃疡患者,经过心理量表测试,发现其中有16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变化。由于精神压力等因素影响免疫功能,从而使人产生了身体免疫病变,出现溃疡。根据医生的临床观察,口腔溃疡患者有许多是在过度疲劳后发病的。

口腔溃疡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确实很令人痛苦。为了这种算不上病的“病”去趟医院不值得,可任由其发展下去,那种“吃一口饭疼一下”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要减少对溃疡面的刺激,尽量少吃刺激性调味品,如辣椒、醋、姜、葱、八角等。这些食物不但会诱发疼痛,还会刺激溃疡面,使其进一步扩大。必须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等。这类食物虽然入口时会刺激创面造成一定的疼痛,但对加速溃疡面的愈合非常有好处。出现口腔溃疡时,患者若同时感到身体疲乏,就应检查及了解营养是否均衡,休息是否足够,并适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此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自己的生活节奏稍微放慢一些,减轻紧张、焦虑的情绪,以减少口腔溃疡的诱因。

健康小提示

食疗可防治口腔溃疡

如果溃疡面积太大,影响进食,在敷药的同时,可以吃些松软、易消化和流质的食物。比如加肉熬烂的粥、新鲜果汁、蔬菜汁等。秋季,天气燥热,可以在治疗的同时,配合食疗,有利于防治口腔溃疡,又可以祛火。

4.过度紧张给你带来疾病

当今社会,紧张疲劳已成为许多人的通病。小学生因学习任务繁重而处于紧张状态;高中生因面临高考压力而紧张万分;妇女由于职业与家庭的双重负担而紧张;商人和职员也因职业对其要求越来越高而紧张。心理学家认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使大脑连续高速度运转,休息时间减少,睡眠不安,心理上产生沉重感,压迫感,失落感,抑郁感和不安感,这种紧张状态固然不同于一时突然产生的紧张感,但对身体的有害影响是缓慢发生作用的。长期紧张可引发下列疾病:

1.感冒

紧张易感染病毒,而已感染的感冒症状又会因紧张而加重。英国一项调查显示,容易紧张者感冒的发生率是不容易紧张者的两倍。这是因为人们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下,可使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增加感染病毒、细菌的几率,而且已经感冒的人会因为紧张导致病情加重。

2.腹泻

差不多每个人都得过腹泻及腹痛,然而很多突发的腹痛及腹泻是由精神紧张所引起的,这种精神紧张引起的病症多发于男性,年龄在20~40岁之间。人的大肠平时具有一定的蠕动能力和收缩能力,使积聚在大肠里的废物有间隔地消降,但当一个人受到惊吓或形成精神压力时,大肠的蠕动会变得突然频繁,而且加速进行,致使肠里的废物无控制地泻出,这类腹泻本身并非是病,而是一种反应能力。对这些患者的治疗,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安慰,消除心理紧张。

3.皮肤病

精神紧张可以使人体的植物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使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使人易患痤疮、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斑秃等疾病。因此,在治疗因紧张因素导致的皮肤病时,用心理疗法找出患病的心理因素并设法排除,使患者自己处于放松状态,皮肤病患者的痊愈就会事半功倍。

4.心脏病

18世纪,俄国医生阿维森纳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选用同一窝生的两只羊,一只正常放养,一只拴在狼的旁边喂养。结果,正常放养的那只羊健壮生长,而在狼身边喂养的那只羊,不到一个月便死了。心理学家认为,任何心理紧张,必将影响心脏的活动。由于心理压力不断地积累,超过了机体能承受的最大负荷,放在狼身边的那只羊,便很快发生心肌梗塞而猝死。

瑞典的一项研究发现,生活紧张程度越高的人,其冠心病的发病率就越高。如果心脏病病人能够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其发病的次数就会明显减少。

5.溃疡病

经常处于紧张环境的人易患溃疡病。据医院抽样调查,65%的肠胃病人与“紧张”有关。因为人在恐惧悲痛时,胃粘膜变白、胃液停止分泌,容易患溃疡病。

6.妇科疾病

妇科病闭经、经前期紧张症、痛经、妊娠性呕吐等妇科疾病都与心理紧张有一定关系,如采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治疗,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健康小提示

过度紧张不可小觑

很多人在出现过度紧张后,并未及时调整处理,以致出现了失眠多梦,头痛脑胀,眩晕耳鸣,胸闷憋气,心慌气短,手抖出汗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此时应尽快找心理医生诊治,或依赖药物,或消极地休养,以免进一步延误病程,使病情继续加重形成各种心理障碍或心身疾病。

5.卸掉紧张的枷锁

科学家已证实心脏病等的发生与紧张(工作紧张和精神紧张)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当紧张时,应及时自我调节,缓解或消除紧张情绪。

1.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能力

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在你自己的跑道上奔跑,而不在快速跑道上奔跑。制定3份表:必须做的、想要做的和既非必须且又不想做的,在你余下的生命中,应完全忘记第三类事情。

2.难得糊涂

心胸宽广的人,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尤其是遇到挫折时,如果这个时候就怨天怨地,或者在别人身上泄愤,势必让你的情绪更加恶化。在这个时候学会宽容,就能让你摆脱那些不愉快的事给你的心灵投下的阴影,消除令精神紧张的根源。大事精细,小事糊涂,让你活得更轻松。

3.松弛肌肉

这里所指的肌肉,是指身体中最紧张的一部分肌肉而言:首先得探出平时最用力的部分,然后予以松弛。例如,若是劳心者,自然较多用脑,因此一有机会休息,要到外面散步和呼吸新鲜空气,让脑子松弛。如是劳力的人,自然是用体力,在停止工作时,要安静地靠躺一下,或者静坐看看书和听音乐,使困顿的肌肉松地下来。

4.有规律地锻炼

至少每周3次,每次20分钟,锻炼到最高心率的75%。用250减去你的年龄数即为最高心率数。如果你40岁,最高心率是210,75%是158。也就是说40岁的人每次锻炼应使心率达到每分钟158次。锻炼项目、方式在请教医生后逐步开始。

5.自我放松

当你的心理负担已经超出了承受能力时,不防走出去,放松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生活还有很多内容是你以前没有感受过的在这样一种放松的状态下,你的烦恼和紧张就会随风消散。

健康小提示

做些小动作可放松情绪

有意识地动动手脚,最好与腹式呼吸并用,并用手指头轻轻敲膝盖等。这些动作均可缓和紧张情绪。用手转笔或拨弄橡皮,或随意玩弄手中的其他小的东西,如钥匙等。这些均有助于情绪的放松。

6.应付紧张状态的三种策略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困扰,例如亲人的故去、恋爱失败、工作上的困难、生活的拮据、疾病的折磨等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精神紧张和痛苦,产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绪反应,如悲伤、抑郁、恐惧、暴怒等等,这些情绪反应会导致机体的内分泌失调,有损于健康。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应对,是值得注意的。在危机面前保持冷静的人并不是天生就有这份能耐,他们也都是在生活中逐渐学会的。下面介绍几种能有效减轻心理紧张的策略:

1.告诉自己不过如此

生活中的紧张可能不是因为自己陷入生活的困境,而是因为自己对这些生活经历所采取的反应。

遇到重要的场合,当然会觉得责任重大,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重大的责任也无法完成。可是我们往往会觉得责任重大而过度紧张,为了保持精神的平衡,我们另一方面要想着“不过如此……”,借此把事情简易化。这种想法也是很重要的。

2.保持冷静

心理学家认为,保持冷静是防止心理失控的最佳方法。专家推荐:每天早上或晚上进行20分钟的盘腿静坐,就能创造一种内心的平衡感。这种摒除杂念的静坐冥想能降低血压,减少焦虑感。研究表明,过度焦虑烦躁的人每天花10分钟静坐,集中注意力数心跳,使自己心跳逐渐变慢,10个星期后。他们的心理紧张都有一定程度的减轻。

此外,按摩对减轻心理紧张是非常有效的。

3.调慢生活节奏

为了避免造成精神上的崩溃,现代人非常需要适量地调慢生活节奏。我们要知道人体并非机器,如果日夜忙碌,不让身心按时休息,不仅心智极易产生不平衡的状态,感情也容易失调,甚至一蹶不振。所以事情无论大小,从个人私事,在处理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就不会因为过度紧张而毁掉健康。

健康小提示

一定要有适宜的空闲时间

避免体力和脑力消耗的最好方法是适宜的空闲。不要废寝忘食地工作,应适时地停下工作,这将使你受惠,否则必将危及你继续胜任繁重工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