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小事决定长寿
10911300000018

第18章 选择运动时间不能盲目

1.一天中的运动黄金时间

在我们身体内仿佛存在着一种类似时钟的东西,调节着我们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奏,生物学上把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为生物钟,它调节我们生理活动的节律,让我们的生理活动在一定的时候开始、进行或结束。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理节奏,这就是为什么你的朋友能在早上六点起床锻炼身体,而你却怎么也不能从床上爬起来的原因。之所以会这样,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体生物钟现象。

生理节奏对锻炼有重大影响。例如,一天中体温最低的时候就是早上起床后,因此上午最适合进行跑步或有氧运动这类中强度的耐力训练。较低的体温能克服训练引起的生理反应。

而力量训练和大强度的自行车训练适合在下午进行,因为这时人体体温和肌肉力量都达到了峰值。较高的体温能使肌肉在大强度的训练,如力量训练中工作得更好,也许这能使肌肉柔韧性更好、反应更快。很多人感觉将瑜珈之类需要大量伸展的运动放在一天中较晚的时间进行效果较好,这也许是因为关节在这时较为松弛的缘故。

锻炼的最佳时机是下午两点到五点。此时,室外温度比较高,人体自身温度也比较高,体力也比较充沛,很容易兴奋,比较容易进入运动状态,这段时间也是强化体力的好时机,肌肉承受能力较其他时间高出50%,肌肉最暖和且最有弹性,反应最快,力气最大,人最清醒,不易受伤。

健康小提示

运动不要超过晚上11点

尽量不要超过11点,因为晚上11点~凌晨1点是肝脏排除毒素的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做,其实会开始影响其他器官的排毒。所以最好在11点前把运动做完,11点后尽可能的早点睡。隔天的精神一定会很好,运动量跟时间自行调整,加上适度的休息,你会发现修身真的会变,事半功倍的收效。

2.运动不是越早越好

有些人认为晨练就是应该越早越好,天微微亮就已经开始了锻炼。由于经过一夜,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堆积比较多,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环保专家的研究表明,在一天中,早晨6时左右为空气污染高峰期,这时侯进行锻炼,吸入的空气越多,受污染的程度就越大。只有太阳出来之后,稀释分解了污染物,才比较适合人晨练运动一般在没有大风或明显降雨的情况下,太阳出来之前进行晨练是不太适合的。秋冬季节,晨练更应“赶迟不赶早”,最好将晨练与晒太阳结合起来。

另外,早晨雾多的时候是不宜锻炼的。雾是漂浮在低空中的细小水珠,雾天积聚在低空中的废气不容易消散,而且越积越多。雾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和较多的灰尘、烟尘等病源微生物。所以,在雾中进行毅炼,会增加有害物质的吸入,从而导致气管炎、咽喉炎、眼结膜炎和过敏性疾病。此外,吸入过多的湿度大的浓雾空气,会使肺泡气体交换受到影响。

而且,清晨3点到早上8点,是老年人突发心脏疾病的危险期,此时血压为全天最高,在此时间段老年人易中风、猝死,如果在这个时候进行了不恰当的锻炼,更容易发生意外。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由于机体抵抗力较青年人弱,更应注意适宜的早起。冬春季节清晨气温低,冷气袭人,如果太早外出锻炼,易受“风邪”侵害,轻者患伤风感冒,中度者可引发关节疼痛、胃病发作;重者能使人冻歪嘴,患颜面神经麻痹症,特别严重的可引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和脑中风。这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会给生活带来不便和痛苦。

健康小提示

太阳出来以后再锻炼

可见,晨练无需起得太早。最早在6时半左右进行,太阳出得迟的地方还可以晚一些。一般来说,以太阳将出时起床锻炼较为适宜。

3.睡前运动要悠着点

人在睡前活动身体的好处,可以延续到睡眠中去。或者说,能在睡眠全过程得到维持。

1.睡前运动的好处

睡前做一些加深呼吸运动,如活动膈肌运动能使人体整个系统处于充氧状态。人不仅睡得香,而且消除白天疲劳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对患有失眠症的成年人来说,疗效特别显著。

睡前运动还特别有利于减肥人体的发胖,大多是因为白天摄取过剩的食物营养而又没有消耗完,一到晚上,这些营养物质转化为脂肪储存于体内,时间一长,身体就发胖了,睡前的运动能够有效地提前地消耗掉多余的能量。

2.睡前运动要适度

睡前运动虽然有诸多好处,但是也要注意运动量,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经过一天的学习、工作和劳动,身体各个器官都已感到疲劳,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也从兴奋转为抑制状态,此时,只有睡眠才能消除神经细胞和机体各器官的疲劳。如果在睡前进行体育锻炼,必须掌握适当的强度和与睡眠间隔的时间。

当以适宜的强度进行体育锻炼时,大脑运动中枢会形成一个新的“兴奋灶”,通过神经调节作用,抑制大脑其他中枢的活动。而强度过大,就会使大脑皮质重新处于较强的兴奋状态,不容易很快地受到抑制,必然使人躺在床上不容易入睡,这样就会影响睡眠,不利于全身各器官疲劳的消除。久而久之,会造成习惯性的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

健康小提示

什么是适宜的运动强度

适宜强度的标志是运动后,心情放松而不紧张,大脑平静而不烦恼。这样才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为了使脉搏恢复,上床后不会感到气喘、难受,间隔时间应为15~20分钟。

4.晨练中的不宜

1.不要在树木多的地方晨练

人们喜欢在草坪、树林、菜园或花丛等有绿色植物生长的地方进行锻炼或深呼吸,以为这些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利于人体新陈代谢。殊不知,植物在光合作用无法正常进行的夜晚,要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如果超出正常值,人们就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严重的还可以导致窒息死亡。一片树林一个夜晚排出的二氧化碳数量相当可观,加之,树林中枝叶茂密,二氧化碳不易散发,而且它的比重较大,因而容易沉积在树林底部。长期在这种环境中活动,中老年人会感到胸闷心烦、心律失调,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年轻人可能头晕眼花,记忆力衰退。

晨练的最佳环境是:在晴日(无大风、降水等恶劣天气)的天亮以后,空气澄清之时,选择无绿树遮挡的开阔地带。

2.雨雾天气不宜晨练

现在的“雾”与过去的“水雾”不同,由于污染严重,现在多为“污染雾”,细小的雾滴含有大量污染物质和致病菌,晨练时呼吸量增加,会吸入更多的污染物。严重者会产生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心脏病、脑血管病尤其不应外出晨练。

3.不宜空腹晨练

有些人喜欢先晨练,然后再吃早饭,其实这是不科学的。由于营养物质经过一夜的消化吸收,身体正处于低代谢阶段,如果不在运动前得到一些补充,会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在晨练之前,应该先要适当吃一些食物。

4.晨练后不要睡回笼觉

有的人甚至三四点钟即爬起来锻炼,然后再回去睡个“回笼觉”。这不但易受空气污染,还会使生物钟错乱,导致疲劳、早衰。

健康小提示

晨练前先饮些水

晨练前应先饮些水,大约在100毫升左右,运动量大的人,最好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和白糖,如果有条件,也可买些电解质饮料。饮水能够降低血液浓度,使动脉管腔变宽,血液循环顺畅,有助于在锻炼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

5.这些时候还是不运动好

运动强身健体,但是并不是没有限制,前面分析了哪些人不能运动,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什么时候不适合运动:

1.早晨

早晨阳光出照,空气新鲜,可以提神,而且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最高,氧气最充足,二氧化碳最少,这时进行锻炼可以增强我们肌肉的力量,提高肺活量,对呼吸系统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此时锻炼可以起到健身的效果,但是运动也不可过早,尤其是早上6点左右你如果做运动的话就要格外注意,因为这个时候是一些疾病的高发期。

2.进餐后

进餐后,为了帮助食物消化吸收,较多的血液流向胃部。这个时候运动会影响胃里的食物消化,长期下去容易导致肠胃系统的疾病,影响身体的健康。因此,饭后最好静坐或半卧30~45分钟后运动。

3.服药之后

一般说来,消炎止痛、感冒止咳或其他含有抗生素成分的药,在药力发生作用后,多半会让感觉器官变得反应迟缓,肌肉变得比较松弛,运动神经变得迟钝,造成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在这样的状况下,如果进行大强度的锻炼,就容易超过身体的负荷,降低运动效率,容易在运动中造成一些伤害。

4.饮酒后

饮酒后酒精被吸收到血液中,进入脑心、肝等器官。此时运动将加重这些器官的负担,对人体健康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5.女性月经期

经期适当的运动对身体是有益的,关键是要合理适当。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留下后遗症。

在经期要适当减少运动量和运动时间,避免参加能引起腹内压增加和使腹部震动剧烈的运动。如俯卧撑、仰卧起坐、侧向推铅球、快跑、跳高、跳远、跨步跳、跳起扣排球或投篮等。来月经的女性不宜在烈日暴晒下运动,或进行冷水浴锻炼。尤其要注意腹部不能着凉,以免引起卵巢功能紊乱,导致月经失调。

有严重痛经、经期血量过多或月经紊乱的女性,经期应停止一切体育活动。

6.睡眠不足、过度疲劳时

睡眠不足或疲劳时,人体的骨骼、肌肉运动收缩的能力会变差,也由于新陈代谢减缓,此时运动,反而会让人觉得更加疲累,同时运动时常发生的身体氧气、养分供应不足,会让身体更加疲惫。

身体疲劳时,肌肉无法灵活地运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协调能力变差,容易发生运动伤害。当你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时,还是先补充睡眠,好好休息,享用运动来消除疲劳,是完全错误的。

健康小提示

孕妇运动以不出汗为宜

孕妇千万不能过度疲劳,也不要运动到身体过热,也就是说孕妇不宜做出汗的运动。对于孕妇来说,运动的限度是以不累、轻松舒适为宜。此外,孕妇运动期间要多喝水,但不要只喝白开水,最好补充一些果汁等。

6.饭后百步走并不健康

中国人有句俗话。叫“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长期以来人们所坚信的养生之道。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当今生理科学的理论加以阐述,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

1.饭后百步走有什么科学道理

运动医学专家研究发现: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饭后适当静坐或仰卧半个小时,然后再适当做些散步、种花草等体力活动,对身体健康是有一定益处的,它可以保护胃肠健康,增进胃肠功能,而且饭后以放松紧张的心情轻松漫步,更是有宜于身心健康,保持健康长寿。

2.饭后不宜立即百步走

但是“百步走”是“饭后”而不是“立即”。根据人体消化生理功能,饭后胃相对充盈,需要分泌更多的消化酶与食物充分混合,才能进行初步消化,这时必须保证胃肠道提供足够的血液。饭后适当休息一下,能够减少其他身体部位的血液流量,保证胃肠道得到更多的血液,从而使胃内食物得以充分消化。

如果饭后立即散步,人体内的血液就会分流到躯干、四肢等部位,使胃肠道血液供应量相应减少,消化酶的分泌也随之减少,因而胃内食物就不能得到充分消化。长期这样,不但于健康无益,还可能造成胃病。

另外,只有在食物的刺激下,胃肠消化液的产生才能旺盛地分泌。如果饭后立刻去散步或进行其他的体力活动,虽然凉爽、清新的空气能使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怡,但对食物的消化来说,却未必有益。因为在步行活动中,胃肠会加快蠕动,食物没有经过充分消化,就会过早地被推进到小肠。这样,不但食物中的营养素得不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而且增加了小肠的负担。

饭后百步走,不仅影响胃肠消化功能,还会增加心脏负荷,对冠心病者则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塞,对高血压动脉硬化者会发生头昏、乏力、眩晕、肢麻等症状,而且对胃肠疾病的恢复也不利。

人们在饭后进行散步或其他体育活动,对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因为那时胃部正处于一个满腹的工作状态,不但,体育活动会影响消化功能,而且使神经系统对外界的意外情况反应较迟钝,易产生意外的伤害事故。

因此,中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饭后以坐位休息为好。饭后不宜百步走,稍坐或稍息,更符合人体生理活动,有益于养生和健康。

3.慢性病人饭后百步走危险

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就更加不合适了。一般来说,很多中老年人常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溃疡病、慢性胃肠炎等疾病,餐后血液多呈高凝状态,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减退。由于饭后人体胃肠血液供应增多,心脑的血液供给相应减少,此时再“百步走”,为了满足对下肢肌肉的供血,势必会减少供给胃肠和心脑的血液,这不仅影响胃肠消化功能,而且会诱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对身体健康更加不利。

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最忌饭后运动,因为饭后胃肠活动增加,胃肠部的血流增加,脑部的血流也会相应减少,患有胃下垂、肝病的人,饭后则宜平躺,用手按摩腹部,以增强消化功能。

另外,冬季气温低,室内外温差较大,在冷风里行走,汗腺及皮下组织中的毛细血管骤然收缩,加大了心脏的供血负担,容易引起风寒头痛。

饭后百步走的“后”应该是饭后20~30分钟以后再开始百步走。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心脏和血管的供血功能已经降低,饭后百步走会加重供血负担,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健康小提示

饭后运动不宜剧烈

饭后活动也不可过于激烈,那样做会造成血液大量流向四肢肌肉,使腹部器官的血液相对减少,胃液和胰液的分泌也随之下降,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反降低,使人感到上腹胀闷,甚至发生剧烈的右下腹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