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实用心理学(Ⅱ)
10909100000032

第32章 当爱已成往事,还能重获幸福吗

什么是再婚

再婚,是在夫妻间“生离”或“死别”两种情况下发生的男女再度寻求配偶的社会婚姻现象,是以前一次婚姻结束为前提的又一次婚姻生活。对于中年男女来说,无论是离婚或是丧偶,都是他们婚姻生活的一幕悲剧。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选择再度结婚的中年人,在再婚过程中,还要遇到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遇到许多矛盾和消极的心理现象,就连组成新家后,巩固和发展婚姻关系,也往往比前一次婚姻要困难得多。据某市区民政部门的调查,再婚夫妻的离婚率要比初婚夫妻的离婚率高出40倍,自杀者也逐年增加。可见,做好再婚者的心理调适,是中年心理卫生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心理问题。

再婚有哪两大矛盾

1.自身的需要与照顾家庭的矛盾

从中年心理卫生及生活情感等方面来看,孀鳏者选择再婚是一件好事,理应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从生理上来看,由于离异或丧偶,中年男女都要面对寂寞和孤独的煎熬。但那仍然旺盛的性欲,使他们渴望寻求新的婚姻生活。又由于寂寞,加上工作生活的压力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渴望有一个人在心智、情感方面和他们沟通交流。一份女性的温柔,一双坚强有力的大手,都会使他们从洞窟生活的阴影走出来,重新扬起爱情的风帆。然而,人到中年,通常是上有老、下有小,个体虽有重新择偶、重建新家的愿望,却又不能不考虑各种新旧家庭的人际交往及双方子女教养与老人赡养的问题。这种矛盾冲突,使他们彷徨、犹豫,并引起心理失调、产生心理障碍。

2.渴望找到理想配偶与选择范围较小的矛盾

离异或丧偶的中年人,在经历过一段有异性温暖的生活体验后,一般都渴望找到一位称心如意的配偶,重建美满幸福的家庭。对于第一次婚姻失败的人来说,选择理想的配偶的愿望格外强烈。但在现实生活中,受传统文化和社会偏见的影响,再婚的男女在择偶时往往受到社会的另眼看待,他们即使遇到较为理想的对象,也因婚变后所形成的自卑心理,不敢有“非分之想”而错过了机会。再加上年龄大、家庭状况、学历、相貌和绝大多数的初婚者不愿或不敢选择再婚者等方面的原因,这就大大缩小了他们再度择偶的范围,难以找到理想的配偶。即使有想实现再婚的愿望,也往往由于在这个小圈子中所形成的排列组合的不尽人意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比较容易导致婚姻关系的再度裂变。这也许是再婚中离婚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吧!期望值越高,失望往往就越大。有些人因此宁愿忍受孤独的痛苦而关闭自己感情的窗口。

再婚有哪几种消极心理现象

1.怀旧心理

无论是因为丧偶还是因为离异而再婚的中年人,他们与原配偶的婚姻关系虽然已经结束,但因子女等各种原因,仍然会对过去保留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离异者来说,不管离异的原因如何,当因为孩子的教养与教育问题,总还是要与原配偶有一些联系与接触,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总免不了在再婚夫妻生活中产生一些不快或误会,加上再婚后的夫妻生活不太近如人意,经过比较与反思,就可能产生旧情的复燃,爱情回归。对于丧偶者来说,前次婚姻关系的结束,是因夫妻一方早丧而导致的婚姻关系的自然消亡,因而再度结婚时,他们的情感障碍远比再婚择偶的离异者要大得多,他们常常情不自禁地沉浸在与原配偶在一起生活的欢乐的情景里,因此影响新的婚姻生活,导致失去这份来之不易的温馨。

2.自我贬值的心理障碍

这是中年人,特别是中年女性在再婚过程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它主要是传统习惯和封建文化的影响造成的,认为女性只要与他人结婚。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予了他人,从此自己的价值就已降低。再加上当事人本身心灵的创伤、情绪的低落和在不同程度上自卑心理的压力,妨碍了他们对幸福婚姻的追求,因而表现在择偶上的是盲目降低条件。

3.情绪泛化

由于初婚的失败给当事人带来的心理伤害较严重,如被负心人抛弃等。因此,他们特别痛恨负心者,并把这种情绪泛化,不相信天下还有什么真正的爱情和幸福婚姻。在择偶过程中,他们步步小心,处处戒备,生怕再度被欺骗。

4.追前忌妒心理

它是否是人们爱情与婚姻生活中的伴随物。应该说,适宜的嫉妒是对爱情的专注和爱慕对方的表现,有利于双方感情的专一。但是与初婚不同的是,再婚后的嫉妒心理,常常是以一种追前的方式出现的。一般常常发生在选择再婚做配偶的初婚者身上,并且以女性为多。主要表现为对配偶前妻的嫉妒,总认为丈夫曾把爱情与幸福给予过他的前妻,本该全部属于自己的被她先占去了一块。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地将自己的行为与丈夫的前妻做比较,用不适当的语言来刺激丈夫。如“早知道你这样我真不该和你结婚”、“我哪点不比她强”、“你要不愿意再找她去”等等。这种心理极易导致理智的减弱或消失,甚至产生心理变态,强求丈夫忘掉前妻,却促发了丈夫的逆反心理,引发了他对前妻的怀念。

5.心理重演

这是指再婚后生活中所出现的与前段婚姻生活相同或相似的情境,唤起再婚者对往事的回忆,我们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现象称为“心理重演”。它往往多是痛苦的回忆,但有时也会引起对前婚的追恋,泛起对前夫(妻)的思念,导致心理上的失衡。这种情况,反映了幻想和现实的矛盾。对于丧偶者来说,失去了过去的情和爱,对失去的爱情多少有些眷恋之情,固然无可厚非,但走不出这种情感的误区,就会不珍惜现在的夫妻之爱,甚至失去更多的幸福。对于离异者来说,与新的配偶发生纠纷时,容易联想到与原配偶发生相同或相似的事件,给人以恶性刺激,再度造成新的创伤并产生悔恨心理。

6.心理对比

这是再婚者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心理效应。如眼前亲热和睦的情境可唤起与前次婚姻生活中的纠纷、痛苦的情境对比。这种对比可使其倍加珍惜婚姻生活,加深与配偶的感情,我们称这种对比为积极的心理对比。但积极的心理对比很难形成,因为很多再婚者选择再婚的情况十分复杂,他们当初离婚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消极的心理对比一般指再婚后的恶性冲突与前婚和谐的情境相比,产生悔恨、委屈的心理活动,其结果往往削弱对现在配偶的感情,甚至厌恶再婚生活,造成夫妻之间的矛盾激化,而使婚姻再度失败。因此,这种消极的心理对比是不利于巩固婚姻关系的。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中年男女在再婚与择偶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消极的心理现象,不仅仅只有以上几种。如自卑心理、再婚心切、报复心理、挑剔心理等都能导致仓促选择,草率成婚,引起新的婚姻危机。

如何调适再婚后的心理

1.正确对待与先前爱人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再婚观,正确地对待自己;

3.避免和减少心理对比;

4.关心爱护对方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