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在漫长的中国文明史中,像李白这样具有高尚的独立人格,与统治者格格不入的文化巨人,实在寥寥无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铮铮的傲骨誓言,本是李白不轻易间内心的真情流露,却成了古今多少贤者与统治者决裂,敝屣富贵,追求独立人格尊严的誓词!千百年来,李白的精神深刻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性格与气质。李白之精神已经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精神的丰碑。李白作为历史上最能与人民心灵亲近的文化巨人之一,将永远被历史与人民所怀念。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自称“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为汉将军李广之后裔,凉武昭王九世孙。李白的出生地学术界众说纷纭,本书引用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即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城,即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神龙(705年)初,随家人迁至四川昌明县青莲乡,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四川度过的。他从青莲乡这么一个小小地方走出去,逐渐走出四川,走向全国,最后成为人间的“诗仙”,成为民族文化的一座丰碑,所有这一切巨大成就,决非偶然的运气和历史对他的青睐,而是他一生傲岸不屈、光明磊落、忧国忧民,在艰难中上下求索的结果。他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他的与统治者决裂的铮铮傲骨;他的令万世景仰的人格魅力;他在诗歌上的继承与创新以及为后世浪漫主义诗歌所开创的一条光明道路……所有这一切,都使他具有一种开拓者和指明灯的成就。他的身上展现了一种民族的精神与活力,他集人的美好特性于一身,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当时和后世不少文学家、政治家或思想家,都是从他这里看到了光明与伟力,看到了历史前进的正确道路。

在诗歌上,李白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繁荣的顶峰,历史功绩是无与伦比的。他现存的诗歌近千首。那些诗歌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宏伟,豪放飘逸,既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奔腾气魄,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风格。他的诗歌任情率真,发至至情,以诚动人,同时,他的诗歌又很少受儒家思想的束缚,写得恣意纵放,挥洒自如,呈现出一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自由美。

在诗歌上,李白继承了儒家风雅比兴的诗歌传统与屈骚的象征的诗歌创作手法。尤其是乐府诗和求仙诗,多有比兴或有象征意义的。这些诗歌,以“男女相思、美人迟暮、日亏月蚀、吟山咏水、游仙纵酒”等来喻“社稷苍生”,可见李白在逍遥中仍不曾忘记国家社稷。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大胆夸张,大大增强了诗歌的浪漫气息和豪放气度。

李白的诗歌还继承了《诗经》、庄子及汉乐府等的表现手法。总之,他集众家之长,融一己之创造,使诗歌呈现出一种跌宕生姿的自由美。如《蜀道难》《襄阳歌》《将进酒》《庐山谣》《梁甫吟》等,都纵横开合,天才至极,显示出诗人在艺术上巨大的自由创造力。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这些诗写得“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李白的诗歌体裁发展到了盛唐的顶峰,成为盛唐之绝唱。

除诗歌外,李白在从一个很普通的人成长为一位伟大的人民诗人这一过程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妨在此略做讨论。

其一是李白从小立志建功立业,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但为官三年他便认清统治阶级的本质,经过多年对自己思想上的反省与探索,李白终于从思想感情上完成了远离皇帝而走向人民的转变,这使他与官场分道扬镳。此后,他在精神上、行为上与百姓之间的联系更密切了。他从此脱胎换骨,真正走上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道路。这种反省与转变往往需要舍弃富贵,付出巨大的意志力以及精神上的痛苦,但李白却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

其二是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承传上,李白是自屈原以后的又一位伟大人物,是历代爱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偶像。李白则以他孤身入虎穴、暮年走上抗叛战场等一系列行动,表现了爱国主义思想的精髓,能给人以极大的鼓舞。他不但是思想上的爱国者,而且是行动上的爱国者,如同岳飞、辛弃疾、陆游等后世集思想与行动于一身的伟大爱国者一样。

其三是李白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李白的忧患是深广的,他在青年时代看到洛阳城里贵族们纸醉金迷的生活,就忧国家的命运,担心灾难发生。后来,他进入宫廷,又亲自参加抗击叛军的斗争,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就更加激烈了。这种心忧天下的思想意识,正是历代知识分子在历史风云或大劫难面前表现出积极的忧患意识的动因。如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以及鲁迅的沉痛以忧愤、犀利之笔,毫不留情地深刻刻画国民性中的丑陋,都是一种忧患意识的具体体现。

其四是李白敢于抗争的伟岸个性。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卓越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文豪们几乎都具有像关汉卿那样的“响当当的铜豌豆”的个性,特别是李白,他有一颗不屈服于世俗与权贵们的高贵头颅,无论世界对他们给予怎样残酷的压力,他始终都高昂着头颅,毫不妥协。

李白藐视权贵的具体事迹,民间流传的有很多,历来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李白的这种绝不与权贵们同流合污的高傲个性,对于中国百姓来说是异常可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向权贵挑战,代表了来自平民阶层的知识分子在宫廷里向最高统治者斗智斗勇的挑战与较量,它展示的是来自下层的人民对最高统治阶层的不屈与智慧,展示了平民阶层的价值。所以李白作为平民阶层向最高统治阶层挑战的先锋,受到人民与历史的关注和青睐。人们也把李白与宫廷权贵斗争的历史作为一种永不屈服的平民精神的象征,在历史上大放异彩。

尽管李白在政治上屡受挫折,尽管他追求道家求仙逍遥的生活,但李白的人生观仍是积极入世的。他有很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以国家危亡为己任,他坚定地走向人民,与统治者进行不懈的斗争。他在精神上的要求远胜过物质要求,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以道德与历史功绩建立不朽的名声。正因如此,李白终生都保持了耿介的品格,清廉的操守与独立的人格尊严,像松树那样孤直,“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很少有人能够像李白那样保持内心的高洁直到最后仍然不放弃的。一个人在顺境中保持高洁品质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在艰难困苦中仍然保持高洁的品质,这需要有非比寻常的素质。李白的出现,是唐朝数百年历史上一个最美丽动人的神话。

有缘如此,著写《千年孤独·李白》一书,主要是希望对李白这样一位伟大诗人的一生进行科学的分析、归纳与总结,探索这位伟大诗人的曲折人生道路,以及他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位诗人,了解他的成就、个性与生活,了解属于他的那一个时代。写这部书,力求根据历史资料的真实,实事求是地对李白一生在立志修身、爱国忧民、自我奋斗、诗歌的开拓创新等诸多方面,作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重新进行整理、归纳、评价,以给人一些启迪。在著此书的过程中,著者力求做到科学严谨,同时又望通俗晓畅,雅俗共赏。这一标准或许有些高,但所慰之处在于作了些力所能及的努力。

尹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