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思维、想像思维与无控思维,这是哲学家贝弗里奇从创造性过程角度提出的思维方式。他说:“每一类思维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及局限性;它们只适用于特定的场合。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按批判性思维展开的,只有当批判性思维无法解决问题时,想像性思维的大门才被打开,以期找到一条解决困难问题的途径。如果这样还是不能找到一条前进的途径,那么,人们就应该求助于无控制思维,用新的眼光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希望。”这是创新思维中极为重要的思维方式。
批判思维,是指对旧事物或传统理念进行批评与重新判断的思维方式。在批判中,可以重新评价与判断事物的功过是非与利弊得失,从而在批判中发现新生和真理。
想像思维,是指在批判思维难以解决问题,即在批判中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真理答案时,再依靠对事物的各种设想,来寻找解决创新方案的思维方式。
无控思维,是指在想像思维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合理出路时,再打破想像思维的常规,在无任何控制和规范约束的情况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希望的思维方式。
实证例说: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何在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从改变方向的思维选择来说,大体上走过了批判思维、想像思维和无控思维的选择过程。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在批判或批评计划经济的弊端时,也同时批判或批评了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强力约束下,没有生机与活力的主要弊端,并试图用放权让利的改革举措调动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由于这种举措未曾触动计划经济及国有企业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模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或改变国有企业的经营运行机制,所以,改革收效甚微,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经济紊乱。
当批判性思维选择未能全然奏效时,我们展开并运用了想像思维,为何不可以学习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实行国有企业经济承包责任制呢?在选择了这种改革方案之后,同样也是收效甚微,甚至产生了企业拼设备,“竭泽而渔”和“杀鸡取卵”的短期经济行为,而且是经济承包“负盈不负亏”,盈利了是自己的,亏损了是国家的。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在所有制和生产方式上都不同于农业生产,所以,不能简单搬用农业生产责任制来对待国有企业的改革。
当想像性思维选择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时,我们又展开并运用了无控性思维方式,来寻找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出路。股份制,原本是资本主义企业资本组合及运营的产权方式,所以,在思想尚未获得解放时,这是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不能涉足的禁区。因此,原来的批判思维与想像思维都是有控状态下的思维选择。然而,运用无控思维,就打破了原有禁区的限制,从而实施了以股份制改造为重点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与建设。正是这一选择和改革,使国有企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下,又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