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选择能力,是指人对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的收集、筛选、加工和利用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创新思维或创新事业都需要及时、准确和完备的信息,所以,只有提高信息选择能力,才能增强创新能力。
学生时代的学习,实质上是对古今中外各种已有知识信息的选择和积累。由于古今中外的知识信息浩如烟海,而且鱼龙混杂,水沙相掺,所以,要善于在学习中对各类知识信息去伪存真,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由于未来的职业是未定的或多变的,所以在知识信息的选择和积累中,既要重视自己感兴趣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信息,又要重视自己暂时不感兴趣但将来可能有用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信息。这是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由事物发生的各种信息也是相互联系的,广泛的知识信息会为人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奠定丰厚坚实的基础。这些信息储存在大脑里,就像信息储存在计算机里,此时不用彼时用,说不清那一天就派上用场。人们所说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也就是因为头脑里知识信息的储存量太少的意思。
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积累的知识信息,也就是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信息的1/10左右。因此,在大学毕业后一生的工作过程中,还应当进行终生教育和终生学习,随时收集和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各类知识信息。对专家信息拥有量的研究表明,专家并没有什么天才和神奇之处,他们的智慧和业绩首先来源于5万至7万条专业知识信息的积累和运用。他们的创造性成果,也是在这些知识信息的基础上加工和升华的。
知识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现代经济。据科学测算,只有2亿多人口的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后,每年的工作能力相当于400亿人的工作量。所以,几十年来,美国之所以一直保持世界超级经济大国的地位,与其及时、准确、完备的信息系统直接相关。因此,在当今世界,要提高自己的信息选择能力,除了要继续利用传统的信息及原始处理手段外,还要特别注意利用电子信息手段。
实证例说:唤醒沉睡的老子
一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们就想到了孔子文化及儒家文化,似乎“中国的传统文化=孔子文化=儒家文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历史上无数精英文化的积累和延续,怎么能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归结为一个人的文化呢?即使这种文化是传统
文化中的主流或重要文化,也是不能用等号连接的。就在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还有与之抗衡的老子及后来演变的道家文化。而且,道教是中国土地上惟一自我发展起来的宗教。因此,在注重孔子及儒家文化研究的同时,还应当唤醒沉睡的老子,认真研究道教文化。这是因为,在老子及其道家文化中,也有我们今天可以汲取的思想精华。
1987年,美国有8家出版社竞争出版一本中国古书,就是《老子》一书,全书仅有5722个字,还没有现在一篇论文文字多。最后《老子》一书的英译本版权,以13万美元的价格被买断,每个字平均20多美元,创造了美国出版费用的最高记录。沉睡了2000多年的历史性知识信息,之所以如此珍贵,被美国争相选择,是因为它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仍然具有宝贵价值。
老子,生卒年限不详,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今河南鹿邑县),姓李名耳,字伯阳。他曾做过周朝掌管图书典籍的官员,是有史记载以来中国最早的图书馆长。史书记载,老子德高望重,虽然他与孔子道向不同,但孔子曾专门赴东周向老子问礼,并赞美他如“乘风云而上天”的“龙”。
《老子》,又名《道德经》,上下篇共81章,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修身、言行、性情、智慧、处事等内容,言简意赅,博大精深。书中虽有邻国相望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守旧理念,以及使“民心无知无欲”的政治主张,但很多见解仍有重要现实价值和意义。
在哲学上,他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人道与天道的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道法自然”是宇宙间的最高法则;他认识到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及相互转化,提出了“物或损而益,或益之而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辩证思想。
在政治上,他提出了统治者应当“以人为本”,“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思想,批判和否定了统治者滥杀无辜的暴虐统治,断暴政必遭天道报应。他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被历代明君所崇尚。
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奉献而不与人争”,以及人不狡辩,知不杂博,圣人不藏私,尽力助人,心胸豁达才能公正无私,公正无私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才能顺任自然等思想。
在智慧与方法问题上,他主张将要收敛它,必须暂时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时加强它;将要废除它,必须暂时兴盛它;将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这就叫做幽微而明智。柔弱定可胜过刚强。他的“以柔克刚”和以弱致胜的思想,是《孙子兵法》的理论依据,曾为无数军事家所奉行。
唤醒沉睡的老子,可为传统文化的研究增加历史的闪光点,有利于以法治国和以德立国方针的完善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