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组织学与胚胎学
10899100000078

第78章 泌尿系统实验要点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肾的组织结构。

2.了解输尿管的组织结构。

3.了解膀胱的组织结构。

(一)肾

标本肾,HE染色。

观察

肉眼浅部染色呈深红色,是皮质;深部染色较浅,是髓质。

低倍镜

(1)被膜包在肾的表面,为薄的致密结缔组织。

(2)皮质①皮质迷路:其内见有许多圆球形的肾小体、深红色的近端小管曲部和染色稍浅的远端小管曲部切面。②髓放线:位于皮质迷路之间,主要由直行的小管组成。

(3)髓质可见大量密集排列的不同断面的小管,但无肾小体。

高倍镜

(1)肾小体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有的肾小体可见入、出球小动脉的切面,近切面处为血管极;有的可见肾小囊与近端小管曲部相连,此处为尿极。

(2)血管球为一团毛细血管的切面,可含血细胞。内皮、肾小囊脏层及球内系膜细胞不易分辨。

(3)肾小囊见其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脏层紧贴在血管球毛细血管的表面,为足细胞,与内皮细胞不易区分。脏、壁两层之间的腔隙为肾小囊腔。

(4)近端小管曲部断面数目较多,管径较粗,管腔小而不规则。上皮细胞呈锥体形,高低不等、界限不清;胞质染深红色,游离面的刷状缘毛糙不齐;核圆,位于近基底部。

(5)远端小管曲部与近端小管曲部相比,其断面少,管径小,管腔大,细胞矮,立方形,染色浅,无刷状缘。

(6)近端小管直部与远端小管直部可在髓放线及髓质的近皮质处找到,它们的结构与其曲部相似。

(7)细段在近肾乳头处易于找到,其管腔小,管壁为单层扁平上皮,但比毛细血管内皮稍厚。

(8)直集合管与乳头管直集合管从髓放线延伸到髓质深部,腔大;上皮细胞由单层立方逐渐增高为柱状,细胞分界清楚;核圆居中;胞质染色浅。

(9)球旁复合体在切到血管极的肾小体可见球旁细胞和致密斑。①球旁细胞:位于入球小动脉内皮外方,呈立方形或多边形,体积较大。②致密斑:在肾小体血管极侧,为贴近入球小动脉的远端小管上皮细胞,变高变窄呈高柱状,聚集而成。此处上皮细胞核明显且排列紧密。

(二)输尿管

标本输尿管横切,HE染色。

肉眼呈圆形,腔小壁厚,腔面不平整。

低倍镜与高倍镜

(1)黏膜上皮为変移上皮,上皮深方是较为致密的结缔组织形成的固有层。

(2)肌层为平滑肌,多为内环、外纵两层。

(3)外膜为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

(三)膀胱

标本空虚与充盈状态下的膀胱,HE染色。

肉眼空虚状态的膀胱壁较厚,充盈状态下的膀胱壁较薄。

低倍镜与高倍镜

(1)空虚状态的膀胱壁

1)黏膜有许多皱襞,由变移上皮和固有层构成。上皮较厚,约8—10层细胞,表层盖细胞大,近立方形。

2)肌层较厚,由平滑肌构成,大致分内纵、中环和外纵3层。

3)外膜大部分为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在膀胱顶处则为浆膜。

(2)充盈状态下的膀胱壁与空虚时比,黏膜皱襞少或消失;上皮薄,仅3—4层细胞,盖细胞扁薄。

(张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