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组织学与胚胎学
10899100000044

第44章 甲状腺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eystem)主要是由一些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组成。它在体内有三种存在形式:①独立组成的内分泌器官,又称内分泌腺,包括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等;②位于其他器官内的内分泌组织,如胰腺中的胰岛、卵巢中的黄体、睾丸中的间质细胞等;③散在分布的内分泌细胞,如APUD系统的细胞,可分布于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管道、中枢神经系统等处。

内分泌腺表面有薄层结缔组织被膜,其组织结构有以下共同特点:①腺细胞排列成索状、网状、团状或围成滤泡状;②腺组织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③内分泌腺无导管。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称激素(hormone),通过血液循环周流全身,作用于其他部位器官、组织的特定细胞;有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称为旁分泌。能接受激素刺激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称为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

内分泌系统是机体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其调节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的控制下进行的。近年来还发现免疫系统也参与神经和内分泌对全身生命活动的调节。本章仅介绍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等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和内分泌细胞在有关章节内叙述。

(一)甲状腺一般结构

甲状腺(thyroiddland)表面包有薄层结缔组织被膜,并伴随血管伸入腺实质内,将甲状腺分成许多界限不明显的小叶,每个小叶内有20—40个滤泡,滤泡构成甲状腺的实质。滤泡间有少量结缔组织、丰富的毛细血管及滤泡旁细胞,构成甲状腺的间质。

(二)滤泡

滤泡(follicle)大小不等,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主要由滤泡上皮细胞围成,腔内充满胶质,胶质是由上皮细胞分泌的,在HE染色切片上,呈均质状嗜酸性。

滤泡上皮细胞通常呈立方形,核位于中央,可因其功能状态不同而变化。甲状腺功能旺盛时,细胞变高呈柱状;功能低下时,滤泡上皮细胞变矮,甚至呈扁平状。电镜下,滤泡细胞的游离面有少量微绒毛,胞质内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溶酶体较多,核上部有高尔基复合体。

滤泡上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形成经过合成、贮存、碘化、重吸收、分解和释放等过程。滤泡上皮细胞首先从血液中摄取酪氨酸等氨基酸,在粗面内质网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前体,运输至高尔基复合体内加工形成分泌颗粒,然后以胞吐的方式排到滤泡腔内储存。此外,滤泡上皮细胞基底面细胞膜上有碘泵,可从血液中摄取碘离子,在细胞内使其活化后,从细胞游离面进入滤泡腔,与甲状腺球蛋白前体结合形成碘化甲状腺球蛋白。在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滤泡上皮细胞将碘化甲状腺球蛋白重新吸收入胞质内,由溶酶体将其分解形成甲状腺素,即大量的四碘甲腺原氨酸(T4)和少量的三碘甲腺原氨酸(T3),经细胞基底部释放入毛细血管。

甲状腺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尤其对幼儿的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较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素减少,在婴幼儿可引起呆小症,在成人则发生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过高,甲状腺素增多,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三)滤泡旁细胞

滤泡旁细胞(parafollicularrell)数量较少,位于滤泡之间的结缔组织内或滤泡壁上,在HE染色切片上,细胞呈卵圆形,胞体较大,胞质染色淡。银染可见基底部胞质内有嗜银颗粒。

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降钙素的主要作用是增进成骨细胞的活性,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并抑制其活动,使血钙浓度降低,与甲状旁腺素共同维持血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