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
“大意”所以田成子虽有盗贼的名声,但自己仍处在尧舜一样安稳的地位。
庄子认为田成子虽有不好的名声,但他却有稳固的地位,用自己的小我成就了自身的大我,实乃明智之举。
成功有的时候需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这就犹如人跳高跳远,退几步助跑一段才能跳得又高又远。成功者不会在意小得小失,他们追求的往往是最后的结果,只有成功才是他们最终的真实目标。
公元616年,李渊被诏封为太原留守,北边的突厥用数万兵马多次冲击太原城池。李渊遣部将王康达率千余人出战,几乎全军覆灭。后来巧使疑兵之计,才勉强吓跑了突厥兵。出乎意料的是在突厥的支持和庇护下,郭子和等纷纷起兵闹事,李渊防不胜防,随时都有被隋炀帝借口失职而杀头的危险。
许多人认为李渊当时是内外交困,必然会奋起反击,与突厥决一死战。不料李渊竟派遣谋士刘文静为特使,向突厥屈节称臣,并愿把金银珠宝统统送给始毕可汗!
李渊为什么这么做呢?原来李渊根据天下大势,已决定起兵反隋。要起兵成大气候,太原虽是一个军事重镇,但不是理想的发家基地,必须西入关中,方能号令天下。而要西入关中,太原又是李渊万万不可丢失的根据地。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保住太原,顺利西进呢?
当时李渊手下兵将不过三四万人马,即使全部屯驻太原,也要一边应付突厥的随时出没,同时又要追剿有突厥撑腰的四周盗寇,这已是捉襟见肘,而现在要进伐关中,显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唯一的办法是采取“和亲”政策,让突厥“坐受宝货”。因此李渊不惜俯首称臣。
李渊的舍小我成就大我的计划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始毕可汗果然与李渊修好。
而且,由于李渊甘于让步,还得到了突厥的不少资助。始毕可汗一路上送给李渊不少马匹及士兵,李渊又乘机购来许多马匹,这不仅为李渊拥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奠定了基础,而且因为汉人素惧突厥兵英勇善战,李渊军中有突厥骑兵,自然凭空增加了声势。
李渊的这种舍小我成就大我的做法虽然从名誉和物质方面处于暂时的不利,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它使弱小的李家军既平安地保住后方根据地,又顺利地打进了关中。
生活中也是如此,无论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暂时放下个人恩怨,以愉快的心去面对烦恼的事,日子会轻松许多。所以,理智的放弃小我,往往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大我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