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凡尔纳科幻故事精选(上)
10898100000034

第34章 浇铸大炮

掘井的同时,铸炮的前期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如果一个外地人到了乱石岗,必会被那热火朝天的干劲吓呆的。

在离井中央600码的四周,环绕着1200座熔炼炉。每个炉子的直径为6英尺,炉与炉之间相距1英尺。这1200座熔炼炉围起来的圆周长达2英里。所有的炉子都一模一样,因为是用一个模子造的;而且在每个炉子顶部都有一个四方形的高大的烟囱。这一建筑布局简直美极了。大家一定还记得,在大炮构造会议上,一致决定用铸铁来铸造哥伦比亚炮。其实,委员们如此厚爱铸铁,是有很大原因的。此种金属更坚韧,更具可塑性,更具延展性,经过炭处理后,更是铸造大炮、气缸、液压机等耐压力的机械的最好材料。

但是,如果只将铸铁熔化一次,很难纯净,必须熔化两次,才能成为纯铸铁。于是,人们将铁矿石运到高尔兹普林工厂,经过高温熔化,并使其在高温下同碳和硅反应,变成铸铁,然后将铸铁运送到坦姆帕的乱石岗。

可是,这100003600磅的铸铁,假如用火车来运的话,运费将是铸铁本身价值的二倍。用船运就比较合算了,但这至少需要68条1000吨的船,这可是一支名副其实的船队。11月3日,船队从纽约港启程,进入大西洋,沿着美国的海岸线南下,越过巴哈马海峡,绕过佛罗里达海角。经过七天的行驶之后,驶入了埃斯皮里图湾,然后停泊在坦姆帕港口,卸下了未遭受任何损失的货物。之后,货物被装上开往乱石岗的火车,运往目的地。直到第二年1月份中旬,这批庞大的物资才被运完。

其实,要同时熔炼6万吨的铸铁,用1200座熔炼炉并不感到大惊小怪。每座熔炼炉大约可以容纳114000磅金属。这些炉子都是按照铸造罗德曼炮的熔铁炉的样式造的,梯形正面,椭圆形拱顶。炉膛和烟囱在熔炼炉的两边,因此炉内的温度可以达到恒温。炉子是用耐火砖砌的,只有一个放铁锭的架子,架子倾斜成25度角,以便金属熔化后能够直接流入容纳槽内。

在挖掘工作完成后的第二天,工人们在巴比康的指挥下开始建造砂模。现在,他想在那口深井中央建起一个直径为9英尺、高900英尺的圆柱体,砂模和井壁中间的空隙将会填满金属溶液,铸成6英尺厚的炮筒。并且用铁皮将砂模包起来,防止砂模坍塌。每隔一段距离还要用铁梁支撑住。铸完炮后,横梁并不会给它带来任何影响。

7月8日,砂模也制造完了。于是,第二天开始浇铸大炮。

“应该举行一个盛大的庆祝大典。”梅斯顿对主席说。

“当然可以,”主席说,“但不能对外开放。”

“什么?你禁止来宾参观吗?”

“难道你不知道铸炮是一项极为精细的工作吗?其中的危险就更不必提了。粗心的先生,为此,我宁愿别人误解我,也不想造成任何损失或事故。但在浇铸结束后,我们可以狂欢三天。”

显而易见,主席的话极有道理,铸炮时也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危险。如果开放的话,参观的人一定不在少数,那么出现危险时,在拥挤的有限的空间里脱险是很难的。基于此点,除了接待大炮俱乐部的参观团,其他的一律不许进入围栅。

参观团的成员有精神矍烁的比尔斯贝、汤姆·亨特、布鲁姆斯伯里上校、摩根将军等俱乐部成员,还有合众国的政府官员。J。T。梅斯顿成了一行人的解说员,带领他们参观了每一个工场,唯恐有什么地方看不到。当参观到第1200座熔炉时,他们实在有点支持不住了,但每个人都很兴奋。

正午时分,准时开始铸炮。在头一天,工人已在每座熔炉里装了114000磅铁锭,铁锭交叉叠放,从而使热空气自由散发。从清早起,1200个烟囱便开始吐出长长的火舌,连初升的太阳都为之逊色。

很快,熔炉的中间部分热起来了,轰轰的响声好似隆隆的炮声;强劲的鼓风机不停地把空气吹进熔炉。要想铸造出无瑕的大炮,动作必须迅速,时间一到必须让每座熔炉的铁汁完全流进去。准备工作已结束,所有的人都焦急而又略显激动地等待着铸炮的信号。此时,乱石岗上所有的人都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严阵以待。

巴比康和他的同事们则站在一个临时搭起的高台上,协调、指挥这项工作。他们面前,摆放着一门臼炮。12点的钟声一响,莫奇生将会开炮发信号。12点以前的几分钟,铁汁已开始向外流了,容纳槽已被注满了。工人们让铁汁在容纳槽停留片刻,使杂质完全被隔开。

12点的钟声终于敲响了!只见随着一道直冲云霄的火光,接着一阵轰鸣声传来。1200个炉口同时打开,1200条发出可怕声音的火蛇直窜向900英尺深的井底,景观令人惊叹。大地在震动着,铁浪将翻滚不停的烟雾投向空中;同时,在铁浪的作用下,砂模的湿气也被蒸发出来了,这人造云雾从石头护壁的气洞中钻了出来,直冲云霄。此情此景,不知实情的人都以为佛罗里达的坦姆帕镇正在爆发一座新火山呢。然而,这既不是自然界的斗争,也不是大自然的可怕现象。不,大自然不会有如此的气魄!这是人类用双手创造出的万丈火焰。这地震般的颤动,这狂风暴雨般的轰鸣,一切的一切都是地球的主宰——人类用双手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