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一生一共主演过4部半电影,这4部半电影都是在1971~1973年间拍摄上映,其中的半部,正是他生前尚未完成的遗作《死亡的游戏》。
李小龙是在1970年应嘉禾掌门人邹文怀之邀回到香港发展,随后凭借《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三部影片连续三年刷新香港电影票房纪录。这三年是李小龙事业发展的高峰期,也使他从一个好莱坞二流演员成长为一个能够自编自导自演的国际一流功夫巨星。李小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觉得这三部影片仍未能全部展现他对武道和人生的思考,他要重新拍一部电影,一部地地道道的“李小龙”式的电影。李小龙是个“以战养战”者,只有高强度的练功和工作,才能让他感受到生命的充实和价值。于是,在《猛龙过江》拍摄完以后没多久,李小龙几乎没给自己多少休息的时间,就立刻开始了新片的构思和筹备。这是一个宏伟的计划,首先,要能够把李小龙的截拳道和武道思想完完全全的展现出来;其次,要把全世界最出色的武术家和运动员集合起来,把全世界最精彩的武术和打斗展现在观众面前。在李小龙看来,这将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功夫巨片,也将是他在香港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也就是说,在李小龙的计划中,拍摄完《死亡的游戏》,他就将告别香港,再次前往美国,继续他未完的好莱坞之梦。
然而事与愿违,命运再次与李小龙开了一个玩笑――不等他把《死亡的游戏》拍完,这位红极一时的功夫巨星就离奇而突然的离开人世,留下无数谜团给后人。
需要注意的是,这部被李小龙命名为《死亡的游戏》(Game of Death)的未完成电影,并非1977年,即李小龙去世4周年时,由嘉禾补拍上映的完整版《死亡游戏》。
李小龙拍摄《死亡的游戏》是受到了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七武士》的启发,加上他本人对佛学有着独到的思考和见解,所以决定以佛教的七级浮屠为原型,讲述一个武林高手和他的同伴为了夺宝救人而勇创高塔的故事。高塔的每一层都有一名代表不同武术流派的绝顶高手把守,每一位高手都能将闯关者置于死地。因此,闯关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死亡游戏,闯关者每冲上一层,就有如经历一次死亡。
和很多天才导演一样,李小龙是一个思考者,喜欢富有激情和挑战的工作,不喜欢按部就班的拍摄流程和打斗场面。在他看来,只有当你投入到影片中时,你的身体和大脑才会迸发出超常的潜力。因此,《死亡的游戏》开机之时,并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是一个故事雏形,而影片的细节和镜头,则需要李小龙和他的战友们在拍摄的同时来构思和设计。因此,李小龙在拍摄《死亡的游戏》时没有采取传统的拍摄方式,而是先把已经构思好的若干激烈的打斗场面拍摄下来,其它情节和镜头则等到故事完善后再陆续补上。
李小龙给《死亡的游戏》设计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武术高手卢比利(由李小龙饰演)的家人遭恶势力绑架并扣为人质,对方开出条件,想要赎回人质,卢比利就必须到一座五层高塔上去闯关,夺取藏在高塔顶层的一份“秘宝”。影片的过程,就是卢比利过关斩将、挑战五位强大对手的“死亡的游戏”。
影片的筹拍工作进展的很顺利,李小龙的好友,菲律宾棍王伊诺山度也正好在此期间来到香港进行交流访问。李小龙立刻找到了这位当年在美国结识的老朋友,盛情邀请他加入到影片的拍摄中来。伊诺山度爽快的答应了李小龙的邀请,两人商定,在《死亡的游戏》安排一段精彩的双截棍对打,即李小龙和伊诺山度使用同样的武器,却采用完全不同的打法,最大限度的展现双节棍的魅力和威力。
为了配合《死亡的游戏》的拍摄,伊诺山度重新安排了在香港的日程,并且专门抽出一个星期来与李小龙对影片进行讨论,然后紧锣密鼓的拍摄了一些最为刺激的精彩打斗场面。拍摄完这些镜头后,伊诺山度便离开了香港。临行前,他与李小龙约定,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赶回来补拍其它的细节,然而让伊诺山度没有想到的是,这竟是他与李小龙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影片中的合作。
为了让影片的拍摄场景更加逼真,李小龙亲自为片中的五层高塔绘制了一张草图,并对高塔的每一层情况做了详细说明:塔外,也就是第一道防线,由一群功夫武士把守;第一层,由韩国合气道金带宗师池汉载的弟子黄仁植把守(黄植仁曾在《猛龙过江》中扮演日本空手道高手);第二层“豹殿”,由螳螂派高手把守;第三层“虎殿”,由菲律宾棍王伊诺山度把守;第四层“龙殿”,由池汉载亲自把守;第五层无名殿,由NBA巨星、“天勾”贾巴尔坐镇,也是最困难的一关。
从当时的功夫片水准来看,李小龙的构思可谓独具匠心――夺宝行动,高手把关,层层挑战,既能保证大量精彩而又各不相同的打斗场面,又能吊足观众的胃口。而这当中,分量最重、名气最大的当属NBA湖人队的当家中锋、号称“天勾”的篮球巨星贾巴尔。
贾巴尔是美国篮球职业联盟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从高中时代直到NBA时代,他一直都是当时最为出色的中锋球员,至今仍然保持着NBA历史总得分第一的纪录。曾获得1969-1970赛季NBA最佳新秀,前后六次获得NBA最有价值球员MVP,两次总决赛MVP,还位居NBA历史上的50大巨星之列,并且在1995年入选NBA名人堂。在进攻中,贾巴尔最擅长勾手投篮,Skyhook――“天勾”也成了他的象征。退役后,贾巴尔还成为一名出色作家和兼职演员。
戏外,贾巴尔是李小龙的徒弟;戏内,贾巴尔是李小龙的对手――来自美国的NBA巨星与来自东方的功夫巨星的联袂出演,无疑是《死亡的游戏》的最大卖点之一。李小龙之所以选择身高2.23米的贾巴尔来担当终极“Boss”一角,主要是出于三点考虑:第一,贾巴尔比李小龙高了足足半米,两人只需往镜头前一站,就能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第二,李小龙很清楚贾巴尔的“实力”,“天勾”能够纵横NBA,靠得就是敏捷的身手和极佳的弹跳力,此外,贾巴尔还是一位西洋拳高手。第三,向全世界展示他的截拳道如何对抗并击败身材高大的强者也是李小龙设计这一情节的初衷之一,贾巴尔无疑是终极“Boss”的最佳人选。
《死亡的游戏》开拍之际,NBA常规赛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贾巴尔也在上个赛季的总决赛中率领现在中国球星易建联效力的密尔沃基雄鹿队以4:0横扫巴尔蒂莫子弹队(即今NBA华盛顿奇才队的前身),并荣膺总决赛MVP(最有价值球员)。在美国,人人都知道“天勾”贾巴尔的大名,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有一个中国师父,贾巴尔在雄鹿队得到的薪水也比李小龙开出的片酬要高得多。但是在接到李小龙发来的电报后,贾巴尔立刻向球队请假,以错过几场重要比赛的代价前往香港。一周后,贾巴尔赶到香港与李小龙会面,商讨拍摄的细节。很快,李小龙靠着个人魅力从韩国请来了合气道金带宗师池汉载,再加上当时香港著名的武打影星田俊、陈元,组成了空前强大的拍摄阵容。
紧接着,李小龙就带着一众高手开始拍摄影片高潮部分的几场打戏,即勇闯五层高塔中上面三层的打斗场面。李小龙这样安排并不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拍摄习惯,要知道,他邀请来的都是当时影视、体育、武术界一等一的名人,按北京话说,都是“角”。他们每个人都很忙,能够在短时间内一起赶到香港,完全是出于对李小龙的友谊,如果按照常规一个分镜一个分镜的拍摄,不但会让拍摄成本急剧增加,“角”们的档期时间也难以照顾周全。因此,先拍重要的打斗场面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在影片中,李小龙、田俊、陈元三人分别扮演受命联手攻塔夺取宝物的三位高手。其中,李小龙扮演的卢比利功夫最高,往往最后出手。田、陈二人对李小龙高超的武功既妒忌又不服气,却又不得不仰仗他来闯关。当三人联手攻到第四层“龙殿”后,田、陈二人竟趁李小龙与池汉载激战时先后开溜,丢下李小龙潜入顶层,企图捷足先登抢先夺得宝物。
闯关三人亦敌亦友的关系可以说是李小龙在《死亡的游戏》一片中另一处独具匠心的安排。在当时,李小龙虽然是中国人,却因耿直的作风和接近于美国化的格斗方式而为传统武术界所排挤。李小龙一边要应付美国、东南亚、日本、韩国高手的“明枪”,也要防范传统武术界的“暗箭”。三位闯关高手互相仰仗、互相算计、互不服气的特殊“合作”关系,正是李小龙影射当时武术界那些为了一己私利名望而彼此拆台暗算、睚眦必报之人。李小龙一生行事光明磊落,从不掩盖自己的情绪,闯关这一情节设计,也是在明确的告诉世人:功夫是用来团结一致对抗外敌的,勾心斗角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自取灭亡!
然而恶有恶报,当李小龙击败池汉载登上顶层时,才现在田、陈二人都已被贾巴尔扮演的终极“Boss”格杀,一场决战就此拉开。最后,英勇顽强的“卢比利”终于凭借高超的截拳道击败了强大的对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卢比利”迫切而激动的打开了存放宝物的匣子,然而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匣子里根本没有什么宝物,唯有一张写有字的纸条:“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
这些精彩片断就是4年后嘉禾补拍的《死亡游戏》电影中后半部分的打斗镜头,然而真正让人深思的,却是“卢比利”在纸条上看到的那句箴言:“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
当“卢比利”带着满身伤痕步履蹒跚的走下高塔时,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死亡游戏的设计者的跟所有人开的一个玩笑,还是他送给“卢比利”的一份礼物?这句冰冷而富含哲理的箴言,是李小龙想要告诉人们的话,还是他在历经人生起伏坎坷后的心声?
我们不知道李小龙在设计这句过于经典的台词时究竟是怎么想的,但是从“卢比利”疲惫而复杂的神情中,我们似乎能够看出一些端倪――在打开匣子的那一刻,“卢比利”就是李小龙,李小龙就是“卢比利”,两人的经历、情绪在一瞬间完全重合,“卢比利”历经艰辛闯关而上的过程,不正是李小龙生命不息、奋斗不息的最好写照吗?
也许在那个时候,33岁的李小龙已经看透了人生的真谛,他很清楚20年来过度练功、过度依赖药物给自己身体带来的伤害,也清楚在美国检查时发现的脑部异常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不能退,甚至连片刻的放松都不能,因为他是李小龙,他是所有中国人的偶像,他必须以一个坚强勇敢的形象来示人。
正如很多名人经常感慨的,一旦站在镜头前,我就不再是我自己,而必须为自己所扮演的这个戏里戏外的角色承担一切,不论所说所做是不是出自本心,都必须把这个角色扮演好。而李小龙扮演的,也不仅仅是属于他自己的李小龙,而是大众需要的,不容玷污的那个英雄李小龙。
对大多数明星来说,真实的自己和镜头前的自己往往是两个人,而对李小龙来说,两者已经合二为一。为了扮演好“那个”角色,李小龙付出了很多,也牺牲了很多(尤其是潜在的健康),但是这些付出和牺牲,却是他心甘情愿,甚至已经成了生活的本能。即便知道最后的结果,他也无怨无悔。
因此,当纸条上的这句话在李小龙身上得到验证时,请不要感到意外,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命运的魔咒,看在李小龙看来,它却是必然的结局。当一个人将生死看透,生,也就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死亡,无非是命运的一场游戏。
拍摄完《死亡的游戏》高潮部分的打斗戏后,李小龙陆续送走了他的朋友们。没过几天,好莱坞华纳电影公司的副总裁温特杜尔就从大洋彼岸给李小龙打了一个电话:“我们想拍一部中国功夫电影,剧本已经写好,缺一个主角,我们觉得这个主角非你莫属!”
温特杜尔的电话当即就打动了李小龙。李小龙对香港的感情是复杂的,没有香港,没有嘉禾,就没有现在的李小龙;可在他看来,不论香港的事业有多么红火,好莱坞才是真正能够让他大展拳脚的地方。李小龙的性格中不允许失败的存在,当初,正是因为在好莱坞发展不顺,李小龙才会回到香港,一边提升演技,一边积累名气,是为重新杀回好莱坞做准备。
李小龙在返回香港前曾许下三个愿望:一是弘扬截拳道,让中国功夫传遍世界;二是让中国电影打进国际市场,让全世界观众都认识中国电影;三是在好莱坞影片中饰演主角,奠定中国演员的国际地位。从《唐山大兄》到《精武门》,再到《猛龙过江》,他的前两个愿望已经实现:通过这些影片,李小龙不仅是成为美国武术界传奇式的英雄,截拳道也被全世界的武术爱好者所熟知。而且由此带动的中国功夫也由美国西部向东部突进,逐渐成为热潮。继美国的功夫热之后,欧洲、拉美、澳洲也开始掀起功夫热的高潮。这种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又反馈到东南亚的华人世界,使得华人再度对古老的中国功夫热衷起来。中国的功夫片也一度成为中国电影的代表。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自己不但已是国际知名的功夫巨星,也拥有了不输于任何好莱坞当红明星的实力,决不能放过这个弥补心中最大遗憾的机会。于是,李小龙毅然决定将《死亡的游戏》暂时搁置,立刻飞往好莱坞与温特杜尔会面。
会面进行的十分顺利,会面的产物《龙争虎斗》,也让李小龙的第三个愿望得到了实现,整个好莱坞都开始关注李小龙,关注中国功夫,一股轰轰烈烈的中国功夫热,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欧美。关于李小龙返回美国拍摄《龙争虎斗》的经过,我们将会在之后的章节中讲述。
李小龙没有满足于现状,他是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目标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必须回香港,必须把《死亡的游戏》拍完。《死亡的游戏》承载了他太多的思考和感悟,是他30多年人生经历的集大成者,极有可能成为李小龙电影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一部。
高强度的工作曾让李小龙晕倒在《龙争虎斗》的录音室,出院后,医院出来后,有人劝他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但是李小龙没有答应,他不允许自己松懈下来。生命,就是一个战斗的过程,只有不停的拼搏,不断的努力,才能让他感受到存在的价值,更何况,在遥远的香港,还有一场未完的“死亡的游戏”在等着他。
……
1977年,也就是在李小龙逝世4周年之际,嘉禾电影公司将李小龙未完成的遗作《死亡的游戏》补拍完成,并取名为《死亡游戏》。《死亡游戏》与李小龙的《死亡的游戏》在名字上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在内容上却做了较大的改动,甚至被不少龙迷称之为“狗尾续貂”的赝品,完全背离了李小龙原来构思,只是嘉禾打着李小龙的名气赚取票房的工具。
为了完成《死亡游戏》,嘉禾请来了当时的韩国武打明星唐龙充当李小龙的替身,拍摄队伍则是由港、美双方共同组成。但是嘉禾对《死亡游戏》的情节做了多处改动:由李小龙扮演的功夫巨星卢比利在电影片场屡屡遭遇意外事件,原来,黑帮首领蓝博士对卢比利十分欣赏,一直想拉他入伙,却遭卢比利拒绝。无奈之下,蓝博士只好用要挟、恐吓的手段要求卢比利加入他的帮会,甚至威胁他的女友,但是卢比利不为所动,誓死不与黑帮同流合污。蓝博士恼羞成怒,于是让杀手装扮成临时演员混进片,场将卢比利击成重伤。卢比利将计就计,假装身死,然后在治疗期间开始计划向蓝博士报仇。卢比利康复后,乔装打扮潜入蓝博士的寓所,打伤了蓝博士和几名打手,死里逃生的蓝博士开始对卢比利的死亡产生怀疑。不久,蓝博士带着高手参加在澳门举行的世界空手道冠军大赛。比赛过程中,卢比利的女友赶到赛场,想要暗杀蓝博士,却被卢比利阻止。赛后,卢比利潜入选手更衣室,击败了蓝博士的空手道冠军。蓝博士派人到卢比利的墓地调查,才发现卢比利没有死,恼羞成怒之下,派人绑架了卢比利的女友。为了搭救女友,卢比利找到蓝博士的老巢――即五层高塔,然后将把守在高塔每一层的菲律宾魔杖大师、韩国合气道金腰带高手、身高2米多的巨人打手一一打败。
此后,卢比利连夜赶到蓝博士的犯罪机构,决定将其一网打尽,谁知大楼内埋伏了三名高手。卢比利与首层的菲律宾高手展开双截棍对决,这也是影片最精彩的一场打戏。卢比利与依力山度扮演的菲律宾高手使用相同的器械、不同的打法,最终艰难胜出。在经过几场苦战后,卢比利过关斩将,一层一层逼近蓝博士的最后据点,终于将其犯罪团伙彻底粉碎。
补拍版的《死亡游戏》于1978年3月23日在香港公映。
李小龙去世时,《死亡的游戏》的前半部分和故事的直线都未拍完,也没有详细的剧本,所以嘉禾在重拍时对这些内容进行改动尚在情理之中,但是让广大龙迷难以接受的是,李小龙与伊诺山度、池汉载、贾巴尔的三场总计长达38分钟的精彩打戏片断在补拍版中被大量删节,原本是三人“貌合神离”联手闯关,最后成了卢比利只身犯险,田俊和陈元的镜头完全被删掉,李小龙与伊诺山度、贾巴尔的大量有趣的对话也都被删减。据统计,补拍版《死亡游戏》所保留的李小龙本人出演的打斗场面只有约11分钟,其他的镜头都是由替身完成。每念及此,龙迷们都会扼腕叹息,如果李小龙还活着,如果《死亡的游戏》能够由他继续构思并拍摄,无疑将会给观众带来更加刺激的视觉享受。
抛开影片本身的缺憾,《死亡游戏》还是凭借李小龙的巨大号召力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李小龙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广大龙迷、影迷中的影响力依旧无可匹敌。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他们或许不是李小龙的粉丝,但李小龙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仍然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呐喊动容。
由此可见,嘉禾打李小龙这张牌打对了,这当中固然有邹文怀追忆故人的情绪在,但是在商业利益高于一切的香港,嘉禾首先考虑的还是市场和票房。邹文怀当即决定,在李小龙《死亡的游戏》尚未使用过的拍摄片断基础上再拍摄一本《死亡塔》(TOWER OF DER**)。《死亡塔》主要利用了李小龙在《龙争虎斗》以及《死亡游戏》中未用的镜头,全长102分钟,于1981年6月20日在香港公映。这部由吴思远导演和著名武术指导袁和平执导的《死亡塔》在拍摄前被广泛看好,播出后反响却一般。
首先,《死亡游戏》的票房大卖让大家看到了“李小龙”的巨大市场潜力,香港的电影公司便一拥而上,拍出了很多以李小龙为题材或原型的影片。这些电影都属于小本制作,一方面降低了“李小龙”题材影片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死亡塔》的票房。
其次,这部由唐龙及黄正利主演的影片,无论是表演还是制作均非上乘,李小龙也只能算是友情客串,影片本身虽然带有悬疑味道,但基本上失掉了李小龙的电影特色,唐龙也没有刻意去模仿李小龙的打斗风格,难以赢得市场青睐也在预料中。
据香港某位资深电影人透露,李小龙去世后,为了将他留下的《死亡的游戏》拍完,嘉禾制片彭长贵四处寻找合适的替身演员,最终找到了一位姓金的合气道高手。这位历史上唯一的“真正李小龙替身”的韩国演员唐龙本名金泰中,他在李小龙死后来到香港,然后改名唐龙,先后拍摄了《死亡游戏》和《死亡塔》,然后便悄然返回韩国,甚至没有在媒体前露面。这是因为在签约时,嘉禾明确要求他拍完电影就必须秘密走人,不许见记者,也不许公开身份。上世纪80年代,唐龙移民美国,迄今下落不明,如果他还活着,也应当是一位年近70岁的老人了。
人们对李小龙的追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全世界的龙迷依旧盼望着有朝一日,由李小龙亲自拍摄的《死亡的游戏》能够原汁原味的被搬上荧幕。2001年,日美两国的李小龙研究者动用种种关系,从嘉禾电影公司的片库中找出了李小龙拍摄的《死亡的游戏》的全部母带胶片,并且在一些热心电影人的帮助下,在当年的剧本上加以认真的编辑和补充,又找来一位替身演员拍摄影片的前面部分。不久,在全世界龙迷的翘首以盼下,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保留了李小龙全部镜头的《死亡的游戏》问世了!
这部《死亡的游戏》严格遵循了李小龙当年的创作思路,影片后半部分的47分钟则完全由李小龙真身拍摄的镜头组成。在这47分钟里,前面的38分钟是李小龙与伊诺山度、池汉载、贾巴尔的三场完整的打斗戏,后面的9分钟是影片的拍摄花絮。原汁原味的李小龙式打斗加上令人捧腹的NG花絮,使得这47分钟的内容成了流传最广的李小龙电影片段。
1973年7月25日,也就是李小龙死后的第五天,李小龙的遗孀莲达带着一双儿女来到香港九龙殡仪馆。此时,殡仪馆外的广场上已经积聚了近两万闻讯赶来吊唁的龙迷。他们静静的等候着,只为见心中偶像最后一面。殡仪馆前,数百名警察严阵以待,唯恐群众因情绪失控而发生骚乱。
灵堂里挂着巨大的蓝色挽幛,上面写着“艺海星沉,哲人逝去”,灵堂正中则摆放着李小龙戴着墨镜的巨幅照片。李小龙平静的躺在棺材里,身上穿着他在《精武英雄》中穿过的唐装,面色安详。李小龙的遗孀莲达、儿子李国豪、女儿李香凝、哥哥李忠琛、嫂子林燕妮、好友小麒麟守护在李小龙的灵柩旁,与至亲垂泪挥别。参加告别仪式的人们一批一批的来到李小龙的遗体前,与他做最后的告别。
我相信,此时此刻,那些曾经妒忌李小龙、排挤李小龙,甚至与他发生过矛盾和争执的人都会放下敌意,向这位对中国电影和武术做出巨大贡献的传奇男子深深的鞠上一躬。死者已矣,相逢一笑泯恩仇。
李小龙身前的两位红颜知己,丁佩和苗可秀也前来为他送行。作为妻子,莲达表现出了最大限度的宽容和理解,不但没有责难丁佩,反而安慰她不要为李小龙的死太过伤心内疚。与李小龙在多部影片中有过合作的苗可秀也是悲痛欲绝。李小龙去世后,大红大紫的苗可秀离开了嘉禾,在电视台担当主持人并拍摄了几部电视剧,最后淡出娱乐圈,定居加拿大多伦多,迄今未婚。每逢李小龙祭日,苗可秀都会前往西雅图祭拜故人。
在莲达的要求下,李小龙的遗体将被运回美国西雅图安葬。
1973年7月26日早晨8点,莲达在香港启德机场餐厅内向各界发表了一封******:
“我诚恳的希望香港传媒及大众不要再臆测我丈夫生前死后的情况,虽然尚未收到最后的验尸报告,但我个人仍深信小龙是死于自然,也不认为任何人应对他的逝世负责。命运的安排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小龙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在我们记忆及影片中是会继续长存。故各位在怀念小龙时,请想起他的天才、他的艺术和他的魅力。我知道香港人爱护小龙,并对他扬名世界的成就感到骄傲。所以谨诚恳请你们让他平静的安息,不要让他的灵魂受到干扰。这是我和他的至亲的期望,盼求各位垂注,深切致谢。”
1973年7月30日,李小龙的亲友们在西雅图市殡仪馆为他举行了第二次葬礼,与香港的万人送行相比,这次葬礼显得清冷肃穆,莲达的亲人和李小龙生前的好友木村武之、伊诺山度、史蒂夫?麦昆、詹姆斯?科本、秦彼得等人纷纷到场。
葬礼结束后,李小龙被安葬在了西雅图湖景公园墓地,莲达也在他墓前做了最后的悼词:“他活着的时候,每天都有所创造,他33岁的一生是充实的。”
李小龙走了,他的墓碑上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BRUCE LEE NOV。27.1940-JULY。20.1973 李振藩FOUNDER OF JEET KUNE DO
意思是:布鲁斯?李1940.11.27-1973.7.20李振藩 截拳道创始人
或许,张国荣的一首老歌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
忘了痛或许可以,忘了你却太不容易;
你不曾真的离去,你真的在我心里,
我对你仍有爱意,我对自己无能为力;
因为我仍有梦,依然将你放在我心中,
总是容易被往事打动,总是为了你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