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点评李小龙
10896800000016

第16章 横空出世截拳道

一个人有了自尊心,他才可以明确地去“指导”自己向正确的道路迈进。所以,人应该不断地维持自己的尊严,尊严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和促进自己的工作效果。不但这样,我们每天要重复估计自己的潜能,看看是否有所增加。

――李小龙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混社会的人经常要说的一句话,《青蜂侠》让“加藤”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电视角色,早在电视剧还在播映时,就有商人找到了李小龙。美国是一个商业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只要看到一点商机,只要有利可图,各路商人就会蜂拥而至,不把你身上的潜力“榨干”决不罢休――他们为李小龙设计了一整套包装推广计划,也给李小龙的生活带来了巨变,这种巨变是李小龙之前都不曾预料到的。

这些推广计划的核心是利用电视剧热播的机会,把李小龙包装成现实中的“加藤”,一方面让李小龙以“加藤”的名义开办连锁武馆、广招弟子,另一方面则是趁热打铁,出版一系列与“加藤”在电视中所使功夫有关的大众武术普及教材,然后让李小龙打扮成“加藤”的样子进行各种宣传活动。

这些推广包装手段在今天仍是很多媒体和策划公司惯用的招数,李小龙对此也很感兴趣――利用电视剧推广自己的振藩功夫原本就是他出演“加藤”的初衷,《基本中国拳法》的惨淡收场让他确实很想再出版一本武学专著来向世人阐述自己全新的武学理论,但是在看了商人们的详细计划后,李小龙犹豫了,甚至有些愤怒。

美国商人们的做法与当下流行的“跟风”极为相似,就是哪个东西是热点,哪个东西好卖,就不惜一切代价用最快的速度做出同类产品抢占市场。他们在乎的不是图书本身的质量和内涵,而是能不能抢到这口水喝。在李小龙看来,以“加藤”为噱头的那些武术普及教材,根本就是一些粗制滥造的武术皮毛,是忽悠外行人和初学者的东西,与他阐述武学精要理论、开辟全新拳法的出发点完全相悖。这样的作品,或许能够在一段时间里畅销,但却缺乏长久的生命力,只能算是快餐读物。如果人人都跟风而行,久而久之,整个市场就会变得肤浅浮躁,能够成为人们精神食粮的作品也会越来越少。

另外,美国商人们要求李小龙头戴“加藤”面具、身穿“加藤”服装开办武馆传授功夫的要求也让李小龙不能接受。原因很简单,“加藤”是个日本人,而自己展示的都是中国功夫,他怎么可能放弃身份和原则去给日本人在美国打广告?美国商人很不能理解李小龙的想法,他们很有“人情味”的告诉李小龙,只要他愿意以“加藤”形象示人,不论传授的是日本功夫、中国功夫还是美国功夫,他们一概不管。

美国人这种一切唯利是图完全不讲原则的作风激怒了李小龙,李小龙明确表示:“我是中国人,我是个中国功夫师,我只能穿唐装,只能教学生中国功夫!我的功夫是靠勤学苦练而来的,不是靠加藤!”

李小龙的“冥顽不灵”让捧着大把钞票前来的美国商人们扼腕叹息,他们都知道李小龙当时的经济状况,自认为开出了他不可能拒绝的价钱――几万美元,足以让李小龙去干任何想干的事情,可他却拒绝了,他是真的不缺钱,还是脑袋有问题?

李小龙缺钱,而且非常缺,在洛杉矶安家、在当地开办新的振藩国术馆、维持武馆的日常运营、出席各类活动……都需要钱,但是他不想沦为商人的附庸,他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赢得一切,不能为了钱丧失做事的原则。是的,每一行都有行规,都有奉行已久的潜规则,但是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想有一番作为的人,就必须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正如在拍片时的执着一样,不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李小龙都不会放弃“我是中国人”、“我传授的必须是中国功夫”的立场。有个性的人不一定会成功,没有个性的人,就一定不会成功。这种个性,很多时候会让你成为另类和规则的破坏者,但也最能传达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而这种魅力,恰恰是木村、伊诺山度、严镜海等人汇集到李小龙身边来的重要原因。

坚持自己的原则,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是李小龙在之后的事业发展之路上一直奉行的两条准则,钱,对李小龙来说,始终都是次要的,这也印证了一句老话――只有不在乎钱的,才能赚到大钱。

出版武学专著和在全美开办振藩国术馆是李小龙在武学上的两大愿望,但是在有生之年,李小龙一共只开办了五家武馆,而位于洛杉矶的振藩国术馆,就是其中的最后一家。

1967年2月5日,第五家振藩国术馆在洛杉矶唐人街学院路628号成立。今时不同往日,李小龙刚到美国时,由于资金紧张、影响力小,西雅图和奥克兰的振藩国术馆在招收弟子上的要求并不严格,收费也不高,只要愿意,不论你有没有武功基础,不论你是抱着何种目的而来,武馆一律接纳,有点类似于大众武术速成培训班。而现在,李小龙已经成了美国影视界和武术界小有名气的人物,很多现实的问题都已摆到面前,直到那时,李小龙才明白为何当年恩师叶问在收徒一事上如此谨慎,于是他大大提高了招收弟子的门槛,这一门槛不光体现在昂贵的学费上,更重要的是学生本身的资质和身份。

洛杉矶振藩国术馆的开办是李小龙武学道理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其一,这家武馆抛弃了原先走平民化、大众化的路线,转而面相精英群体,在提升自身档次的前提下也提升了在美国武术界的地位;其二,正是在洛杉矶振藩国术馆,李小龙第一次提出了“截拳道”的概念,一种全新的拳法就此横空出世。

谈到截拳道,很多人认为早在刚到美国时,李小龙就已经开始这项全新功夫的思考和摸索,因此,截拳道的创造时间应该就在李小龙读大学期间,而非来到洛杉矶以后。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任何一个事物,并不是越早出现就越有价值,难道我们能够把一粒卵子受孕的时间看成是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吗?人从细胞到出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截拳道的创造也是如此,它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萌芽、摸索、完善、形成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与李小龙在美国的经历密切相关。截拳道不是凭空而来的创意,是凝结着李小龙对人生、对武学、对哲学感悟和思考的结晶,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半工半读的那段岁月,如果没有选择哲学作为专业,如果没有接连几家武馆运营的不顺利,如果没有回港为父奔丧那几个月的思索,如果没有莲达在背后的支持,如果没有碰到木村、依鲁山度、严镜海等人,就不会有后来的李小龙,更不会有截拳道的诞生。

因此,我们可以把李小龙的武学生涯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959年来到美国到1967年在洛杉矶创办第五家振藩国术馆之前是“振藩功夫”阶段,可以看成是截拳道形成和面世之前的准备期;1967年到李小龙去世,才是李小龙的“截拳道”阶段。1967年之前,李小龙都是以“振藩功夫”的名义开馆授徒,尽管他的木村、依鲁山度、严镜海等人都知道他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拳法。

伊诺山度曾与李小龙就截拳道有过一次生动的谈话:

“1967年初的某一天,我与布鲁斯在驾车出行途中谈到了西洋击剑术。布鲁斯说,西洋剑术中最精华、最致命的招数就是阻击(stop-hit,意为‘防守――反击’),一次成功的‘阻击’,就是在对手出剑时,不仅要防守住对手的攻击,还要在截住对方剑招的同时顺势反击,防守与反击一气呵成,大大提高搏击的效率。布鲁斯又道,我们应该把我们的技击方法叫做‘阻击之道’或‘截拳之法’。我感到很好奇,于是就问他如何用中文来称呼这种‘阻击之道’或‘截拳之法’呢?布鲁斯斩钉截铁的说出了‘截拳道’三个字,意思是‘阻击对手来拳之法’或‘截击对手来拳之道’,是将传统招式中的格挡与反击合二为一,防守与反击同时进行,通过压缩时间的方法来制服对手。当然,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这一点,但无论如何,这一连消带打的防守反击法将是我们未来所要传授的新式拳法的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

直到第五家振藩国术馆在洛杉矶开办后,李小龙觉得截拳道作为一种独立的武学体系,其技术结构与哲学内涵都已初步完善这,这才正式向外公开了“截拳道”这一名称。

截拳道思想最重要的一个形成期是在李小龙回港奔丧期间,那是李小龙人生事业最大的一个低谷,在没有俗事打扰的情况下,李小龙的武学思想才有了质的飞跃。截拳道第一次运用到实战中,则是李小龙在洛杉矶与少林拳武师黄泽民的那次较量。从表面上看,李小龙使得还是咏春拳的路数,但他突然击倒黄泽民的那电光火石般的一招,正是截拳道的精华所在。通过实战,李小龙对截拳道有了全面且更直观的体验,但是他没有立刻就把这项全新的武学思想公诸于世,也没有给它起名。

从对截拳道的态度上我们也能看出李小龙在武学上的严谨和认真。一直以来,李小龙都很反感中国传统武术界的固步自封和门派之见,不管是在香港还是在美国唐人街,他觉得中国功夫想要发展,想要在全世界立足,想要像柔道、空手道、跆拳道那样打出名气,就必须破除旧习、以一种崭新的姿态示人,而破旧立新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一种既有中国特色,又能在实战中发挥巨大威力的拳法。同时,他也反对用某种形式或某个招式来给新拳法命名,这样会让学习者受困于拳法的名字而过于注重形式,无法在搏击中自由发挥。但如果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又无法起到很好的传播作用,于是李小龙根据升级版的“振藩功夫”潜步接近、半路拦截(截)、各种拳法相融合的拳路(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道)的特点,将其命名为“截拳道”。

李小龙曾这样说道:“一旦有人妄说截拳道是什么或什么,或是与这个那个又有所不同,那么,不妨就让截拳道这三个字永远消灭吧!消除掉以轻心虚有的名称,只让它的实质存在吧!截拳道只是名称罢了!”莲达也曾回忆道:“事实上,布鲁斯根本不打算给自己新悟出来的武术取什么名字,只是为了便于称呼,才姑且叫做截拳道。”于是,截拳道,就这样“姑且”被命名了。

从本质上看,截拳道是以咏春拳为基础,吸取了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泰拳等世界上各种优秀拳术精华,并以东方哲学为其理论基础的无特定招式、随机应变、注重身体素质的一种纯粹以实战为目的的搏击术。截拳道与其他武术的最主要区别是:它是对实战搏击原理和原则的理解运用,是李小龙在长期实战中对搏击攻防思想和克敌原理的充分体现。截拳道本身也极具“李小龙”特色,即简捷、迅猛、灵活,追求实效、一击必中。

综合起来看,由李小龙所创立和发展的武术体系应该被称为“振藩截拳道”。振藩是李小龙的本名,最早是“威震三藩市”之意,到后来,随着李小龙本身的日益知名,振藩二字也有了“名震番邦(美国)”的寓意。为了打响知名度,李小龙从一开始就用自己的名字给武馆命名为“振藩国术馆”(Jun Fan Gung-Fu Institute),而自己传授给学生的功夫,也自然而然被称为“振藩功夫”(Jun Fan Gung-Fu,简称Jun Fan,Jun Fan是由振藩二字的广东话发音而来)为了与传统的中国功夫相区别,李小龙还把“振藩功夫”中的“振藩”二字拼作Gung-Fu,而非直译的Kung-Fu。

早期的振藩功夫主要是李小龙在咏春拳、中国南北两派拳法精华和三节棍、长棍、长枪等兵器的搏击套路上综合变化而来,有着较深的中国传统武术的痕迹。中期的振藩功夫摒弃了咏春拳的传统套路,保留了木人桩等训练方法和其中最具实战功能的散手和粘手内容,并在原有的定步粘手基础上(当年大师兄黄淳梁败给台湾腿王吴明哲就是吃亏在“定步”之上)又增加了活步黏手,并进一步丰富了木人桩技法。到最后,振藩功夫广泛吸收西洋拳、击剑、柔道、空手道、跆拳道、泰拳等世界各流派武术的精髓,再加上李小龙独特武学思想的融入,实际上已具备了截拳道的雏形。可以说,振藩功夫是截拳道的前身和准备,截拳道是振藩功夫的升华和提炼,二者之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

振藩功夫的主要训练内容包括:

拳法与上肢攻击技法

踢法与膝撞技法

关节擒锁技法

窒息与扼杀技法

缠摔与地面扭打、投摔、绊摔、扫摔技法

振藩功夫的技术体系包括:

咏春拳,即经李小龙改进后咏春的技术

功夫,即李小龙所传授的除咏春拳以外的其他中国拳法

西洋拳,即经李小龙改进后强手在前的独特拳击法

踢拳,即振藩拳法高级阶段的现代自由搏击技术

擒拿,即中国武术中的擒拿术和西方擒拿内容

振藩武器,三节棍、长棍、长枪等传统兵器和李小龙惯用的双节棍

挑战,是李小龙的一个重要性格特征,少年时挑战街头阿飞,青年时挑战各路高手,最后则是挑战自己。正是因为不断的挑战,李小龙才能年纪轻轻就开创出武学的全新境界,成为全世界著名的功夫大师。

同样,由李小龙所创立和发展的武术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李小龙迟迟不肯向外界宣布截拳道,迟迟不愿给截拳道命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觉得这套全新的武学体系还不完善,还需要在实战中不断的研究和提高,他担心一旦确定了“名分”,就会减缓截拳道吸纳和改进的势头。因此,在1967年之前,他宁可用“振藩功夫”这个称呼来统称自己的武学和武技,为的就是给将来的截拳道一个更长的发展进化和自我完善的空间和时间。

对于什么是截拳道,李小龙还曾有过一番精彩的阐述:

“要把截拳道具体化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与其费力去解释截拳道是什么,还不如从反面来证明截拳道不是”什么,那就比较清楚了。假如有几名不同派系的武术家在看到一场街头混战之时,一定会得出各种不同的意见,这就是因为他们的观察能力已经都被限制在自己所选择的范围以内,换一句话来说:也就是他们都受到自己仅知的某种形式的拘束!真实的观察,只有在放弃形式之后才可以获得,而真正的自由意见也只可在跳出制度以外才能发生。

在没有研究截拳道之前,让我们先切实讨论一下“传统武术形式”是什么。我们中国对于武术派别之由来,有着许多多采多姿的传说,例如高僧传授、梦中领悟、神佛指点等。所谓“形式”,都是由一位首创者的“人”组织成功的。所以“形式”绝对不可以视作万古不移的定律或经典,因为人类乃是一种具有创造的生物,“人”永远比“形式”重要得多。

譬如这么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武术家发现了一种原理,而在他一生之中,自然就会根据这条原理来钻研他本门的功夫。但等这个“人”死去之后,他的门徒承受了他的设想、他的规矩、他的意向以及他的方法,而把这些都化为了“定律”。于是,严格的教条订立了,庄重的仪式形成了,硬性的姿势规定了,终于组成了一个门派,把原来是具有流动性的个人直觉,给演变成为一种牢不可破的固定方式。

如此做来,他们非但神化这项知识,而肯同时也埋葬创始者的智慧,这绝不是那个“人”在最初时的意图,我敢相信另外更有许多的“人”也发现了自己的原理。于是他们就有对立派的出现,例如硬功对软功,外功对内功等。他们也建立了自己的门户,规定了本门的律条与方式,而且每一派都自认为是具有最高“真理”的,因此,人类对于武术的知识与智慧,就此永远不能集中而成为今日四分五裂的局面。

拳术的形式,只是整体里的一部分而已,任何一种形式,都需要纠正、分析、否定、废弃,并且还要下过许多自省的功夫。免掉了个人偏爱的招数,除去了作茧自缚的约束,战斗方式是永远新鲜、生动的,而且不断地在改进的。你自己的形式和你自己的倾向,以及你自己的体格,正是战斗方式的全部主体。我并没有发明一种新的形式,新的混合物或变化体。我更没有创造什么截拳道的规律,用来表示与其它拳术有异的企图。相反的,我希望我的同志能够从形式、姿势、教条中解放出来,那才是截拳道的最终目标。

截拳道与一般传统武术不同的就是没有那种独特的规律、分类技术,而且也没有严格的哲理。截拳道对于武术的看法是站在各种有利的角度上。因为截拳道能够充分利用了多种路子与方法(功能至上主义),所以是不受任何约束而完全自由的。换一句话说:截拳道包罗万象,但不被万象所包罗!

截拳道没有准备好的课程,而且也无此需要。每个人都有一种直觉,可以发现自己天赋以内最有效与最有利的条件,去获得实际的平衡、动作的重心与力量的使用。规律与姿势只不过是能摸到纯正了解的门路而已,而纯正了解却是隐藏在每个人的心底深处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明了自己的能力,因为:武术的知识,根本就是每个人的知识!学习绝对不是模仿,也不是原有固定知识的累积。学习是一种过程,永远不终止的发掘!在截拳道里,我们只是去发掘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并不是把人家现成的东西给拿过来。

我们都听到过教师们的教训:“武术其实就是生活。”生活者,是永恒的动作,有节奏而没有固定目标。假如学习而不能跟上生活的潮流,到结果一定陷入了呆板方式的迷津,那是相当可惜的一件事。一名优秀的教师,绝对不是一名“真理”的向导,至于“真理”本身,则需要学生们自己去发掘,教师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出色的教师是会懂得对学生们作个别的观察的,同时鼓励学生们自己探寻“真理”。

在整体战斗形式里,其实并没有所谓的“标准”,而发挥的方法,应该是绝对自由的。我现在要提醒各位一句:截拳道只是一个代表名称,并不是什么派别。打个比喻说,截拳道等于是“一只指向月球的手指”,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手指就是月球,更不要过于注视那手指而忽略了太空上的美景。那只手指的作用,只是引指“光明”。至于你将来能够获得多少“太空知识”?那就全靠你自己努力去领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