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气场大全集
10894000000021

第21章 气场说话术是软实力(1)

常言道:“人才并非就有口才,可是有口才的人肯定是人才。”

尽管不能将气场说话术作为衡量人才优劣的决定性标准,可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才干,特别是口才,通常都把气场说话术看作是重要的尺度。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口才了。对一个懂得人情世故、熟练掌握气场说话术技巧的人来讲,可以帮助他推开社交公关的大门,会让他获得更好更多的机遇,也就是可以令他更加成功地推销自己。

一份职务或者头衔不会自动就让人获得领导力。聪明的领导懂得在工作过程中,说服比命令有用,引导比驱赶效果好,鼓励比强制有效。领导意志的贯彻与工作的推进,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口才。而且,领导人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不可能做到一对一的信息沟通、传达,大多时候必须由一对十、百、千甚至更多的人来传达自己的意见。所以,气场说话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领导能力。倘若一个人有领导力,他一定是擅长说服、引导、鼓励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或者布署,而不会简单粗暴地命令或者威胁他人。

气场说话术的讲坛并非高不可及,可那却是体现个人价值的大舞台。

气场说话术缔造气场

如今活跃在公众面前的商界宠儿们,无一不是有着高超的气场说话术能力,为自己带来了无数的财富和声望。在央视的《赢在中国》中,最吸引眼球的评委当属马云了。马云凭着一条三寸不烂之舌征服了无数的观众,不但免费为自己做了一场精彩的形象推广,而且事后还再次有效地利用了资源,将自己的点评汇总编成一本书,叫《马云点评创业》,不但赚到了稿费,而且又为自己“镀了层金”。毋庸置疑,如今马云在公众中的气场如此之大,精彩的气场说话术发挥了极大作用。

有些企业家善于在周会、股东大会以及电视采访等公开场合侃侃而谈,而且处事游刃有余,他们比起总躲避着聚光灯的那些人更加容易成功。其实,马云并不是等着自己成功之后才去四处运用气场说话术、“大放厥词”地表达那些独特的看法。马云在创业过程中,也从未停下自己的嘴巴,他总是利用各种各样的场合来宣传和推销自己。他众多的经典语录便由此得来,亦是他气场的重大组成。

2007年9月25日,《赢在中国》决赛落下了帷幕,一个名叫李书文的参赛者最终荣获冠军以及1千万元的投资基金。参加《赢在中国》的人们比试的是什么?也许笼统地说就是比项目的优劣。可这里面还暗暗隐含着一个重要比赛项目——运用好气场说话术。再说得准确些,是比试现场气场说话术,也就是怎么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清晰地、简练地、准确地把自己的项目解释清楚,说服并且打动评委,并且要回答评委们刁钻的问题为自己加分。李书文的项目十分好,可值得回味的还有他的口才。另外一个农民发明家,他发明的一种新型养蜂术,尽管没有闯到最后,可是人们还是十分意外他连闯数关的猛劲。这位朴实的老农讲了一句使评委动容的话:你们可以不认同我这个人,可是千万别否定我的项目。假如没有出色地运用好气场说话术的能力,他们肯定无法走出那么远。

成功者大多有胆有识,同时也是能说会道的人,他们威力最大的武器就是三寸不烂之舌。如果陈胜没有那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宣告,他也不会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农民起义的领导者。

我国有文字考证的一位气场说话术家,恐怕就是殷商时期的盘庚了。《尚书》中记载了三次盘庚迁都前后如何运用气场说话术。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说客策士争相出现,在诸侯之间游说,纵谈天下形势,纵横捭阖,形成了历史上十分著名的文化现象。诸子百家或办学教徒,宣扬自己的道德理念和政治主张;或游说诸侯,纵谈天下之事,陈述安邦立国的良策。那时,气场说话术的风气空前盛行,比如孔子、孟子、张仪、苏秦等等,全是能言巧辩、才干出众的人物,实际上他们也就是一批非常了不得的气场说话术家。读过先秦文学的人都明白,那一篇篇流传千古的文章,就是那些气场说话术家的论辩词或演说词。战国末年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便“娴于辞令”,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也是擅长鼓动人心的气场说话术家。

鸦片战争后,在民族危亡之际,大兴气场说话术辩论救国之风。时值中国正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危亡,人民生活日益水深火热,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从而四方奔走,振臂高呼,至今读到那慷慨激昂的文章,依然让人振奋,催人泪下。

在西方,自公元前25世纪古埃及人普霍特写下怎样说话的教喻以来,公元前3、4世纪古代希腊的雅典就开始盛行气场说话术,出现了一个以口才出众、知识渊博而著称于世的“智者派”集团。那时,有声望和才华的气场说话术家有苏格拉底、德摩斯梯尼、赛西罗等人。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直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气场说话术的发展在中世纪封建社会的这段时期比较突出,神学大师圣·奥古斯丁就是代表人物。

英国在1640-166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大兴学术气场说话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黑格尔便是代表人物。20世纪上半叶的30年间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现了丘吉尔、罗斯福等一大批著名资产阶级政治家、气场说话术家。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让无产阶级与劳动民众共同奋起反抗,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发表的《我有一个梦想》,成为了著名的反对种族歧视、争取人权和民主的名典。

纵览世界风云与古今内外,所有成功人士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拥有着气场说话术的天份。

掌握气场说话术必懂心理学

在常见的气场说话术中,以说服型的讲话居多。说服广大客户购买你的产品,或说服员工投你的票,或说服上级支持你的某项建议,或说服下级拥护你的某项决策……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说服型的讲话最难做,其难就难在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观点。你可以用手中的权力来迫使他人改变行为——如“你不这样做就处罚你”,但你无法改变他的思想,无法让他从内心深处服了你。我们知道,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拥护,单纯靠外力改变的行为,很容易流于表面上的形式主义,也不具备持久性。因此,气场说话术的讲话,一定要让大家心服口服。这就得懂得心理学。

一个牧师到教堂传道,约定的时间过了,但教徒却迟迟没有来。终于,牧师等得有些不耐烦了,他决定到教堂外去看看。走到教堂门口,牧师惊讶地看到如下一幕——他5岁的儿子站在大门口,神气地对着一列长长的一字长蛇阵大声说:“等一下,要等一下才行!大家排好队!”原来,前来的教徒都被这个不懂事的小家伙挡在了门外。小家伙的脸上冒着汗珠,有板有眼地打着手势,眼睛里显示出不容置疑的神情,而长长的队伍,被他指挥得整整齐齐。他其实是在学习幼儿园阿姨指挥小朋友排队进餐的样子。牧师看了,眼前一亮。当天,他临时将传道的题目改成自信。他从自己5岁儿子的这个游戏谈起,问教徒们为什么一个5岁的小孩,能让那么多的大人们相信他、听从他的指挥。“因为,他的样子看上去是那么自信!”牧师自己给出了答案。

在讲话时,所谓的“自信”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狭义上的自信,指自己要相信自己所说的话,也就是要说真话、说心里话,不说谎话大话。假定一个讲话者预备讲话的题目是“节俭”,如果他自己并不感觉到节俭的必要,他讲起来一定是空洞无物的。他必须对于这个题目从内心里发出热诚来,深切地感觉到节俭的必要。他看到了那些“月光族”、“卡奴”背后的极大风险与隐患,抱着一种牧师宣传福音的精神去劝说他们,使他们到了老年的时候还能有饭吃,有衣穿,并且还能有屋居,还能使他们的妻儿老小获得生活的保障。他觉得那班花天酒地的朋友,如果自己不去劝说他们回头改过,那便是自己的一个极大的罪恶,自己将受到上帝的严厉的谴责了。这样,他在讲话的时候每一句话都有着金石之音,可以令人振聋发聩了。

戴尔·卡耐基曾经告诫自己的学员:“我们在试图使别人信服之前,必须要先使自己信服。”而如果说谎话大话,首先你自己心里就打鼓,又如何去说服台下的大众?即便你骗得了人家一次两次,以后就再也骗不到人了。这就是有些官员为什么在台上慷慨激昂、振振有词,而台下听众毫无反应甚至心生厌恶的由来。

自信的第二层意思,是广义上的相信自己,指的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戴尔·卡耐基曾在世界各地开办讲话训练班。他的学生遍布全球。他曾向他的学生征求学习讲话的原因,几千个受训的学员的回答言辞虽然各不相同,然而意思大致是一样的,就是:“当我被人家唤到要站起来讲话的时候,不知怎的,我便立刻变得忸怩不自然,而且还有一些害怕,以致我不能自由地思想,不能集中注意力;我预备要说的几句话,也不知怎么地逃了去,竟是想不起来。我需要获得自信、镇定和自如思考的能力;我希望能够把我所想的做有条理的记忆,并且能够在普通大众的面前,把我所要说的话,清晰而有力地讲出来。”这些答案,简单地说,就是希望有一种在当众说话能够从容自如的本领。

如何让扭捏害羞的你在讲话台上显示出自信的风采呢?戴尔·卡耐基在《怎样使你的谈吐更动人》中介绍了一个方法:装作信心十足。卡耐基认为,自信不是从天而降的,对于不够自信的讲话者来说,不妨先从假装开始,装出十分勇敢的样子,用这种英雄气概暂时取代怯懦。时间一长,假的就会不知不觉变成真的了。只要准备得充分,你就昂首挺胸走上台去吧,步履矫健些,神态轻松些。在面对听众开始讲话之前三十秒内做一次深呼吸。大量的氧气会使你兴奋,给你勇气,身体姿势要挺拔,目光要和听众对视,然后大胆地开始讲话吧!你心里可以这样想,这些人都欠你的钱,他们到这里来都是为了乞求你的宽限的。

带活人生全局:人脉与运脉

优秀的气场说话术经常被军事家用来动员士兵、鼓舞士气、激励斗志,从而赢得胜利。

战争开始前的组织动员,激烈战斗时的鼓励,战争结束后的大捷庆功,指战员都会发挥简洁而且非常鼓舞人心的气场说话术,震撼人心,一语千钧。纵观古今中外,这种事例并不稀奇。比如,陈胜在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于大泽乡起义的时候对他的“徒属”们发表演说:“且壮士不死即已,死而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虽然话不多,容量却非常大,极具鼓动性。把“徒属”称作是“壮士”,让他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最后一句话画龙点睛,表达了对“王侯将相”的藐视与对自我实力的信心。这句提问极富哲理,斩钉截铁,富于启发意义,有非常大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徒属们当即便“敬受命”,揭竿起义,陈胜便达到了当众演讲动员起义的目标。又比如,蒙哥马利元帅在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战中对担负突击任务的士兵发表演说,极大地鼓舞了士兵的士气。他说:“你们正在做一件无与伦比的大事情。从此世界将因为你们而完全变成另一番样子,历史将会为你们而树立一座丰碑,写上:你们是迄今最出色的军人!你们即将要开辟第二战场,你们所负的责任就是出色地执行自己的任务,而且最终成为一个自豪的人,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他的话顿时便激起了士兵们毫无畏惧的战斗精神,士兵们高呼着:“前进!必胜!”

气可鼓,不可泄。在企业和团队中,也存在着一个“士气”问题。如果企业中弥漫着萎靡之风时,一次激情澎湃的演讲可令士气大振。当然,你无须非等到问题出现时再行解决,你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利用例会或者宴会,激励自己的属下。

大场面必须要有伟大的话来激励,来鼓舞,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