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
10893500000031

第31章 张仪拆散联盟

商鞅变法后,秦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国力日益强盛,之后又经过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秦国终于成为七雄之中实力最强的。为此,其他六国采取了“合纵”的计策,即六国结为联盟,一起抵抗秦国。而跟“合纵”唱反调的就是“连横”。主张“连横”的人认为,秦国太强大了,不论哪个国家,只有依赖秦国,跟秦国联盟,去对付其他国家,才能取得胜利。当时倡导“连横”最出名的人就是张仪。

张仪自小饱读诗书,但由于他出身寒微,因此他游说各国时,大家都瞧不起他。后来他听说楚国令尹昭阳正招揽天下贤士做门客,就去投奔了昭阳。

昭阳为楚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楚王就给了他一块玉璧作为奖赏。昭阳十分珍爱它。一天,昭阳大宴宾客后,拿出玉璧给大家传看。宴席散后,发现玉璧不见了。这时有人便说是被张仪给偷去了,昭阳听信了小人之言,将张仪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张仪也不承认偷了玉璧。昭阳眼看张仪快不行了,便将张仪放了,张仪养好伤后,就跑到秦国去了。他将那一套“连横”亲秦的策略给秦王一说,秦惠王很赞赏,就拜他为相国。

楚国这时的国君是楚怀王,他听说秦王拜张仪为相国,担心张仪会因“偷璧”之事向楚国报仇,就打算和齐国联盟,共同对付秦国。齐楚都是大国,他们一结盟,对秦国就是一个严重威胁,也是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大的障碍。于是,张仪向秦王请求去楚国拆散齐、楚的联盟,秦王答应了。

公元前313年张仪又来到楚国,先买通了楚怀王最宠信的大臣靳尚和其他的一些宠臣,然后才去拜见楚怀王。见面后,张仪根本不提以前在楚国受辱一事,只是表示,此来是为了秦楚两国的友好。并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表示秦国希望和楚国连横,并愿意将商于一带六百里的土地归还楚国,但条件是楚、齐必须绝交。楚王一听当即答应与齐国断交。朝中大臣大多赞成楚王的决定,只有客卿陈轸和三闾大夫屈原反对。陈轸对楚王说:“秦国之所以这么做,还不是因为我们与齐国结为联盟了,如果我们与齐国断交,就等于把自己孤立起来,那时秦国也不会把地还给我们。如果齐国恨我们与他们断交,与秦国联合起来反对我们,那时我们楚国就更危险了。”屈原也坚决反对与齐国断交,并说张仪是个言而无信之人,不能相信。这时靳尚出来说:“你们说得倒轻巧,不跟齐国断交,秦国能把六百里地白白送给我们?天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楚怀王一听这话有理,便正式答应了张仪的请求,派使臣跟随张仪去秦国办理土地的移交事宜。

到了秦国,张仪假装摔坏了腿,三个月不露面,楚国的使臣就直接给秦惠王写了一封信,说明张仪答应给楚国土地的事。惠王答复说:“张仪答应的事,定会照办。但必须看到楚国与齐国断交的文书,方能照办。”使臣把这意思报告给楚怀王。怀王为表诚意,便派人到齐国边境上闹事,并辱骂齐人,引起了边境战争。齐王知道后很生气,就派使臣去秦国,约好一起去打楚国。张仪一听,他“连横”的计谋得逞了,就去见楚国使臣,让他回去接收自己的六里封地。使臣一听,大吃一惊说:“什么,六里?我们大王告诉我的是六百里呀!”张仪若无其事地说:“大概是楚王听错了吧,我说的是六里,试想,秦国的土地都是用血汗换来的,怎么会白白地送人。”

使臣回来一报告,楚王当下发兵十万去攻打秦国。但秦国早已有所准备,齐国也派部队来帮助秦国作战,结果楚军大败,楚国汉中一带土地全被秦国夺去了。楚王恨透了张仪,提出拿楚国黔中一带土地来换张仪,要杀掉他。可张仪早已买通了靳尚和楚王最宠爱的王妃郑袖,他们都在楚王面前替张仪求情,张仪最终逃过此劫。

之后张仪又向秦王请求,让他用同样方法去游说其他国家,彻底破坏几国的“合纵”,让他们由“合纵”抗秦,变为“连横”亲秦,然后再图良策,各个击破。秦王同意了,让张仪带上许多黄金白玉,到其他国家去了。

结果张仪以同样的手法连续破坏了其他国家“合纵”抗秦的计划。张仪连横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秦国在实行了商鞅变法后,国富民强,实力雄厚,而中原各国都想依靠他取得利益,又想六国“合纵”消灭他,但每次到重大的时刻,又各自只顾自己的利益,不能齐心合力,反倒给秦国造成可乘之机。果然,过了七八十年,秦始皇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