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在炼金术之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00年图说
10892000000004

第4章 1903年度 斯凡特·奥古斯特·阿累尼乌斯

由于创立电离理论而荣获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

斯凡特·奥古斯特·阿累尼乌斯(瑞典,1859~1927年),近代化学史上杰出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1859年2月19日生于瑞典乌普萨维克,阿累尼乌斯之父斯范特·古斯塔夫早年毕业于乌普萨拉大学,曾在维克经营地产,阿累尼乌斯是家中次子。1860年,古斯塔夫出任乌普萨拉大学总务长。1876年,阿累尼乌斯考取乌普萨拉大学,仅用两年就获学士学位。1878年,他从师于塔伦(T。R。Thalen)攻读物理光学博士学位。但阿累尼乌斯后来对电学的兴趣超过光学,经常去听化学教授上课,阿累尼乌斯的行为引起了导师的不满,他认为阿累尼乌斯不务正业。后来,阿累尼乌斯离开了塔伦,改学电化学。

1887年,阿累尼乌斯首次提出电离理论基本观点。他将新学说汇报给母校的克列维教授(因发现稀土元素而闻名,同时在地质学和植物学上也有很高造诣)并热切期望能得到帮助。但是克列维教授给他当头一棒说:“要是再让我听到这种滑稽可笑的议论,就是贬低我的身价”。更糟糕的是,以门捷列夫为首的科学联盟都否定电离理论。此后一段时间,阿累尼乌斯不得不到处奔走寻求知己,他先后到俄国里加工学院、武尔茨堡、格拉茨玻尔兹曼实验室就职。在范特霍夫、奥斯特瓦尔德的等科学家的有力推动下,电离理论最终得到学界认可。

1891年后,阿累尼乌斯任斯德哥尔摩工学院物理学副教授,1895年当选德国电化学学会会员,次年出任斯德哥尔摩大学校长。由于他在化学领域最重要的贡献——电离理论的创立,于1903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1905年后,阿累尼乌斯一直担任瑞典诺贝尔研究所所长,1927年10月2日与世长辞。

阿累尼乌斯提出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丰富并完善了电离理论,提出酸、碱的广域定义。他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解释了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提出活化能概念及其与反应热的关系等,得出阿累尼乌斯方程。电离学说的确立,消除了电解质溶液渗透压反常的矛盾,解释了酸的催化作用机理,揭示了酸的氢离子的共同本质,建立起原子和电子的联系,并为价电子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前提。它阐明了溶液电导和冰点降低等一系列物理化学现象的实质,并奠定了作为“离子科学部门”的分析化学的理论基础,使其从一种操作技艺提升为一门科学。电离学说还进一步沟通了化学和物理学的联系,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他还著有《电解质的导电性研究》《免疫化学》《生物化学定量定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地球温度的影响》《世界起源》等。阿累尼乌斯在他的整个科学研究生涯中硕果累累,是成果最多的科学家之一。

阿累尼乌斯的电离学说用崭新的思想揭示了电解质溶液的本质,破除了权威理论的束缚,是化学发展中带有革命性的一次重要发现。它同原子论、分子论和元素周期律等学说一起,共同奠定了现代化学的理论基础。

阿累尼乌斯在哲学上是坚定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者。他终身不信宗教,坚信科学。阿累尼乌斯在化学权威们的攻击面前并没有表现出怯懦、动摇和丧失信心。他坚信自己从科学实验中概括出来的学说的正确性,并决心为捍卫科学的真理而进行不屈的斗争。另外,他对祖国的热爱,为报效祖国而放弃国外的荣誉和优越的条件,即便在当今,仍不失为科学工作者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