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成语能相形地说明胆经与胆经的关系。这个成语就是“肝胆相照”,它的寓意就是形容两个人之间以诚相待,真心交往。其实这在中医里也是有讲究的,《黄帝内经》中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肝经在里,负责谋虑;胆经在表,负责决断。只有肝经和胆经相表里,肝胆相照,一个人的健康才有保证。同理,一个国家要想兴盛发达,也需要“肝”和“胆”相表里,肝胆相照。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房谋杜断”的故事。房玄龄好比是大唐的肝,他善谋略,精于管理日常政务;杜如晦好比是大唐的胆,他临危有方,善于决断。正是房、杜二人的肝胆相照,才成就了继往开来的“贞观之治”。
负责谋虑和决断的不是心吗?怎么又说是肝和胆呢?其实,这就相当于一个单位有个一把手总揽全局,还有一些副手负责具体事务一样。心是“君主之官”,负责全局,具体的工作则交给肝和胆。肝和胆的谋虑和决断又不同于心。前面我们讲过中医的心包括心和脑,心和脑的谋虑和决断主要在思维和意识之中,它是理性的;而肝与胆的谋虑和决断主要在潜意识中,它是感性的,是本能的。一个人胆小就是胆小,你很难让他通过理性思考变得胆大起来。但如果你让他的肝和胆发生一点变化,他的胆子就会本能地大起来。
比如有些爱喝酒的人,平时胆小如鼠的人,喝了酒之后,胆子立马就大了起来,以前不敢说的话,也敢说了,以前不敢干的事,他敢干了,而且变得从容决断,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酒壮熊人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酒精进入人体之后,首先影响的是肝,肝与胆相表里,肝又影响到胆,肝与胆发生了变化,人的谋虑和决断自然会发生变化。改变肝胆会影响人的谋虑和决断;反之,人的谋虑和决断也会对肝和胆造成影响。一个人长期谋虑不决,就会使肝胆受损,这也成为某些疾病的诱因。
生活中,口中常有苦味的人很多,也为我们的极大的烦恼。其实,口苦是胆瘅的典型症状,《黄帝内经》中说:“有病口苦……病名曰胆瘅”。同时,这样的人还会感到头晕目眩呢?因为胆瘅是由“谋虑不决、肝失疏泄、移热于胆”而导致的疾病,肝经与胆经相表里,肝又通窍于目,肝风盛而逆上,致使人头晕目眩,这就是《黄帝内经》中说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