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情商培养
10886900000027

第27章 孩子的社交性退缩

有这样的例子,13岁男孩,在班里从来不主动与同学说话,也不与同学玩。上课不敢举手发言,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说话声音低得像蚊子叫一样,下课从不出教室,一个人缩在角落里不敢动,显得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男孩的家长非常忙碌,他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奶奶的身体不好,很少带孩子出门,平时只是一个人在家玩,很少与其他小朋友玩,没有上过幼儿园,到学校后不适应集体生活。孩子在家时,与家长又说又笑,行为举止正常,只是一见陌生人就很害羞,不敢说话,躲在一边。

孩子的这种表现属于社交性退缩,平时表现正常,只是在社交情境或集体生活中才出现异样表现,如见生人害羞,不说话,回避集体活动,不敢与人交往,胆怯退缩,表情淡漠等。

导致孩子社交性退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属于气质性社交障碍,生性腼腆、胆小、喜欢独处;有的属于挫折性社交障碍,由于某次社交情境中不愉快的挫折经验而产生自卑,为寻求自我保护而怯与人交往;有的则是由于家庭教养不当造成的封闭性格,特别是孩子幼年时处于一个封闭环境,受家长过分保护,不离家长左右,缺乏与同伴交往的实践,而不知如何与人交往。

社交性退缩的孩子缺乏处理人际交往的能力,难于应付各种人际交往情境而导致自卑,孤僻离群,焦虑不安,并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一些孩子因此而不愿上幼儿园,不愿去上学,给孩子带来许多痛苦和烦恼,有害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专家提示:

家长应预防孩子出现社交性退缩,如果孩子已经出现社交性退缩,则应及时帮助其克服:

①为孩子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家庭环境。在孩子社会交际性处于萌芽阶段时,家长不失时机地给孩子提供多种社会生活和交往体验的话,就可以预防孩子出现社交性退缩。所以,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打开生活空间,不要让孩子只生活在单一的家庭环境中,应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广交朋友。

②家长应多为孩子提供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封闭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仅仅局限在同家人的接触时表现正常,如果过渡到与外人的交往,应该是一个缓慢的、逐步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为了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一下子把孩子推入陌生的外部世界,让孩子独立地应付,这不仅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反而会使孩子因缺乏心理准备而产生社交恐惧感,一旦出现失败就会使孩子因挫折体验而害怕交往。所以,在孩子面对家庭之外的社会环境之前,家长应为孩子提供充分的心理准备,做孩子的“大朋友”,为孩子提供交际实习情境。如与孩子玩各种假设情境游戏,扮演不同角色,处理各种问题,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一些交往技能。然后,由家长作为中介人,帮助孩子与其他人建立联系,最后,达到孩子独立与人交往。

③让孩子尽早参与集体生活。孩子在3岁之后开始产生了交往的愿望,这也预示了他们交往心理的萌芽。只与成人特别是家长交往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社会需求了,他们强烈希望与同龄人交流、沟通。这时候,如果将孩子及时送入幼儿园,在集体生活中满足他们的要求,会使孩子的交际能力获得良好发展。如果孩子入幼儿园晚了,则许多孩子产生退缩感,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心肠就软,而让其回家。这样,往往就会导致孩子胆怯退缩。

④帮助孩子认识社交的重要性,增强其社交的自觉性。家长要告诉孩子交往的重要性,当今社会中,社交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技能,社会交往是人们增强才干、了解人生和社会的有效途径,是人们获取成功的有效条件。善于与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持一种融洽和谐的交往,能够给人带来美好、愉快的体验及生活乐趣,使人产生安全感和自信心,有助于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保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