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月23日,菲律宾打拉省的名门望族许寰哥家族中诞生了一个女婴。信仰天主教的父亲何塞·许寰哥二世给这个可爱的女儿取名为“科拉松”,在菲律宾语中是“心”的意思。她的全名是“科拉松·许寰哥”,昵称“科丽”,后来出嫁后从夫姓,全名为“科拉松·许寰哥·阿基诺”,人们常简称为“科拉松·阿基诺”或“科·阿基诺”。科拉松的父亲乔斯受过高等教育,自己创办了几家公司,是打拉省的稻米和糖业大王。科拉松的母亲虽一生生活富足,却仍坚持勤劳节俭,亲自操持家务、相夫教子,为人和蔼善良。母亲的美德深深地影响着科拉松,使她也渐渐成为了像母亲一样的温柔贤惠的女人。科拉松的曾祖是华人移民,但信仰天主教的许寰哥家族却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落后观念。她自幼得到了像对待男孩一样的精心呵护,同时家人也十分重视对她的教育。获得过双学士学位的父亲非常重视知识,对孩子们的学习盯得很紧,对科拉松自然也不例外。日本占领菲律宾时,为了躲避日本人的欺凌,许寰哥氏举家搬到了美国,科拉松被送到了美国学校读书。1946年,日本人离开了菲律宾,科拉松的家人都回国了,年仅13岁的她却被继续留在美国读书。毕竟当时在美国才有最好的教学环境,父母希望女儿得到最好的教育。科拉松初到美国时在费城的拉文山学院读中学,1949~1953年又在纽约圣文森特山学院主修法语和数学。在那里,科拉松学习非常勤奋、用功。在1986年接见法国记者时,她那一口地道的法语让对方惊叹不已;而对数学的学习更是锻炼了她的思维能力,为她日后作为一国领袖处理政务奠定了有利基础。除了学习以外,科拉松也积极从事圣母慈善团的活动。她的仁爱和谦恭在学校里出了名,为她赢得了很多朋友。
1953年,科拉松大学毕业,回到马尼拉,进入马尼拉的远东大学学习法律。其实她并不想当律师,只是想探讨一下法律的奥妙。但她并没有完全学完法律课程就中途辍学,准备结婚——她爱上了尼诺伊。“尼诺伊”是贝尼格诺·阿基诺的爱称。他比科拉松大一岁,其家庭是打拉省的大种植园主。阿基诺家族与许寰哥家族是世交,关系非常亲密。科拉松在美国读书期间,曾回菲律宾过暑假。在一次舞会上,阿基诺认识了科拉松,对她一见钟情。但当时科拉松却没怎么在意。暑假结束后科拉松回到学校,阿基诺的情书“频频飞来”。奇怪的是,这些情书谈的多是世界大事、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之类的政治问题,很少有风花雪月、儿女情长。面对这样的情书,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科拉松都不知该怎样回复。科拉松结束在美国的学业回到马尼拉后,阿基诺加强了恋爱攻势,科拉松招架不住,终于坠入爱河。1954年10月11日,科拉松与阿基诺结为百年之好。隆重而又盛大的婚礼在马尼拉天主教大教堂举行,连菲律宾前总统麦格赛也亲自赶来为他们当证婚人。时年阿基诺22岁,科拉松21岁。婚后,他们飞往美国度蜜月,在定居于美国的阿基诺胞姐家住了三个月。他们在回忆认识过程中彼此对对方的印象时,幸福之情溢于言表。阿基诺说他找到了人世间最贤惠的姑娘;科拉松则说:“他是我所认识的最富有才智、最富有情趣的男人。”结束蜜月之旅,从美国回到马尼拉,科拉松先后为阿基诺生了四女一男。由于阿基诺全身心投入政治,科拉松心甘情愿地担当起全部家务,精心教育子女。尽管科拉松对政治不感兴趣,但对阿基诺从政,她是全力支持的。她努力学着做自己不会做和不愿做的事。就这样,阿基诺夫妇一家日子过得幸福和谐。但是,既然阿基诺先生选择了参与政治这条道路,在当时的菲律宾就注定要承受困难与风险。虽然刚刚结婚不久的夫妻俩生活美满,可他们并不知道,厄运已经在前面等着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