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在女人面前拐弯(外国卷)
10885400000054

第54章 天上人间共断肠

繁忙而又沉重的工作,使贝隆夫人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早在1950年1月上旬,贝隆夫人出席出租司机工会新办公楼剪彩仪式时就昏厥过一次,被送到医院急救。1月13日,官方宣布一天前已为贝隆夫人动了盲肠炎手术,大家才松了一口气。部长们、外国使节们、神甫们纷纷到她的病榻前慰问。全国教堂都为祈求她早日康复而祷告。出院后,贝隆夫人在总统官邸休息了一段时间,接着她开始上半天班,稍后不久她就恢复了在基金会、工会、贝隆主义党妇女部的全部工作。

可是,这次昏厥仅仅只是个先兆,她忘我的工作所积累下来的疾病终于不可避免的发作了。1951年8月,在全民大会发表讲话后的那天晚上,贝隆夫人因疼痛和精疲力尽而昏厥。此后几星期,她的腹部疼痛剧烈,以至无法工作,有时甚至无法起床。在贝隆和医生们的反复劝说下,她于9月中旬终于同意作一系列检查。9月24日,星期一,一个令阿根廷心碎的日子——子宫癌!晚期!并伴有严重的并发症!贝隆夫人并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医生及周围的人都在用善意的谎言来隐瞒病情,同时祈祷她能转危为安。然而就在这样一个贝隆夫人如此艰难的日子里,一件令她更加身心憔悴的事情发生了。9月28日,曼嫩德斯将军领导的部分海陆空军部队发动了企图推翻贝隆的政变。这是针对贝隆政权的第一次政变,组织得很糟糕。大部分军人还是忠于贝隆的。为了支持贝隆,总工会宣布24小时总罢工。“无衫汉”挤满了总统府前面的广场。贝隆在总统府阳台发表了措辞激烈的演讲。参加叛乱的几架空军飞机本来应该在贝隆演讲时飞过广场,轰炸玫瑰宫。但为首的军官觉得不能对广场上这么多的群众进行“无谓的屠杀”,驾着飞机到乌拉圭去了。政变遭到惨败。“如果我为阿根廷而死,请记住: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贝隆夫人一直担心有人在策划针对贝隆的阴谋诡计。这次政变虽然有惊无险,但证明贝隆夫人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次日,她把总工会的三名执委和仍忠于贝隆的武装部队司令请到病榻前,对他们说,“如果军队不保卫贝隆,那么人民将保卫贝隆”。她下令用基金会的钱向荷兰订购5000支手枪,1500支机关枪,存放在政府军火库。如果再次发生军事政变,马上把这些枪支分发给工人,“以便进行自卫”。同一天,总统府发布了关于贝隆夫人病情的第二个新闻公报,称她“很虚弱,因昨晚的事态而激动加重了她的病情”。在全国各地,在阿根廷的邻国,许多人为她的早日康复举行大小规模不等的各种弥撒。距布宜诺斯艾利斯市30英里的卢汉,有一个哥特式大教堂,得知贝隆夫人病倒后,成千上万的人专程到那里去求上帝保佑她。在街头,在家中,到处可见圣母和贝隆夫人像,前面点着蜡烛,放着鲜花。卡车司机公会出动1000多辆卡车围绕总统官邸附近的帕莱尔莫公园缓缓行驶,进行“沉默游行”,最后把大批鲜花及慰问信放在总统官邸门口。天妒红颜,阿根廷真诚的祈祷并没有打动上帝的心。

贝隆夫人的病情一天天地恶化。但她仍旧强撑着病体,坚持工作,并发表演讲,请求人民维护贝隆总统,直到她癌细胞彻底扩散,陷入昏迷之中。在贝隆夫人生命的最后几周,她留下了由她签名的遗嘱。遗嘱的开头一段是这样写的:“我要永远与贝隆和人民生活在一起。这是我绝对不可更改的愿望,也是我的最后遗愿。无论贝隆和无衫汉们在哪里,我的心都会在那里,用我的全身力量和燃烧灵魂的热情去钟爱他们。”除给她母亲每月3000比索养老、给她的姐妹每人一件首饰作为纪念外,她要求用其余遗产成立一个基金会,资助有难处的穷人。“上帝将会宽恕我总是情愿同穷人们在一起,因为贝隆也是这样。我始终认为,上帝要我关爱每一个无衫汉,对此我从来没有逃避过”。1952年7月26日,星期六。这是南半球一个阴冷潮湿的冬日。上午11时,贝隆夫人再次昏迷过去。贝隆、贝隆夫人的母亲和兄弟姐妹,政府部长们和贝隆主义党的领导人等都守在病床周围。下午3时,贝尼特斯神甫为她施最后的圣礼。从此刻起,总统府通过电台不断发布关于她的病情公报。晚上8点25分,贝隆夫人停止了呼吸,享年33岁。一代名花在风中凋零,一颗刚刚升起的政坛新星就此陨落。用不着等政府下令,整个阿根廷顿时陷于深沉的发自内心的悲痛之中。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电影院、剧院、饭店、咖啡店、酒吧等立即自动关门。

全市一片肃静,街头灯光昏暗。阿根廷政府决定,全国政府机关停止正式活动2天,下半旗致哀10天;贝隆夫人的遗体陈放在劳动部大楼接受公众悼念。总工会宣布除不能停顿的公用事业外全国总罢工2天,工会会员服丧30天,系黑领带,穿白衬衣、黑西服。对于一个并非国家元首的逝者来说,这样规格的悼念活动已经是很破格的了。但当贝隆夫人遗体的灵柩用急救车从总统官邸运往劳动部的时候,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些措施还远远不能反映公众的悲痛心情。通向劳动部大楼的各条马路,在以劳动部为中心的方圆十条街区范围内,人群拥挤得水泄不通,劳动部大楼的高大门厅,堆满了白色花圈。大楼两侧墙边,花圈也堆积如山。后到的花圈只好摆放到街上去。那一天,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各个花店的鲜花全告售罄。贝隆夫人去世的次日是个星期天,雨落不止,人群打着雨伞或用报纸挡雨排队等候数小时才能进入劳动部瞻仰贝隆夫人的遗容。进楼瞻仰的人们有的轻抚灵柩,有的弯腰亲吻玻璃盖,有的在自己身上画十字,很多人失声痛哭倒地。原计划瞻仰遗容3天,但是还有很多人等着进去,于是政府决定延长时间。在10多天时间里,有多少人瞻仰了贝隆夫人的遗容没有准确统计,但等候瞻仰的队伍全长达35条街区。1952年埃娃·贝隆的葬礼在那些哀悼的日子里,餐馆、商店、剧院、电影院等继续关门。高音喇叭里播放着哀乐。每天晚上,都有举着火炬、抬着贝隆夫人肖像游行的队伍。在每个社区,有成千上万个小祭坛,上面摆着贝隆夫人的像,点着蜡烛,摆放着鲜花。8月9日,贝隆夫人的遗体被运到议会,在那里,她受到国家元首级的礼遇。当天晚上,在议会大厦外面,有大规模的民众持火炬游行。晚上8点25分(贝隆夫人逝世的时刻),数十万个火炬同时熄灭,象征贝隆夫人灵魂升天。次日出殡时,天仍灰蒙蒙的。军乐队演奏萧邦的送殡曲,街上路灯被披上了黑纱,200万人在街道两旁等候送别灵柩。萧萧寒风中,许多人泪流满面,马路两旁的阳台和窗户后面挤满了人,他们从上面向下抛撒鲜花。整个阿根廷都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贝隆夫人传奇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她留下的却是穿越了时空的不朽佳话。

她一生奔波,致力于阿根廷穷苦的弱势群体,她不顾身体,利用自己的声望来维护贝隆政府。“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她,贝隆夫人,又何止是憔悴,她把自己的生命都献给了阿根廷。当2002年7月26日,贝隆夫人逝世50周年的时候,整个国家仍然在怀念这位让阿根廷人民享受到了公平待遇的第一夫人。可以说,如果没有她,阿根廷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一跃成为拉美强国,这一切都是她的余荫在庇护。贝隆夫人仍旧活在阿根廷人民的心中,直到永远。

第十二章 重振帝国昔日风——撒切尔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