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比富人少什么
10884300000071

第71章 书卷气是商人的另一种财富

我国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出身底层,没念过多少书,当然,对一个商人来说,知识并不等于才干,但当他面对读书的朋友时,总不免有点小小的遗憾。他与嵇鹤龄相识后,彼此很投缘,良宵对饮之时,嵇鹤龄说:“雪岩兄,人生遇合,真正是佛家所说的‘因缘’两字,一点都强求不来。”“喝,原来‘姻缘’两字,是佛经上来的?”嵇鹤龄并没有听出胡雪岩说的“姻缘”不是“因缘”,只接着发挥他的看法:“世俗都道得一个‘缘’字,其实有因才有缘。你我的性情,就是一个因,你晓得我吃软不吃硬,人穷志不穷的脾气,这样才会投缘。所以有人说的无缘,其实是无因,彼此志趣不合,性情不投,哪里会做得成朋友?”胡雪岩这才明白,他说的是因果之“因”,不是婚姻之“姻”,心里越发不是味道,但也不必掩饰,“鹤龄兄,”他诚恳地说,“你跟我谈书上的道理,我不是你的对手。不过你尽管谈,我听听总是有益的。”经过这次谈话之后,胡雪岩感触颇深,他暗下决心要多读些书,实在不成,就与读书的朋友多谈谈,这样,对自己的心胸见识都有裨益。从表面上看,经商难免言商、追求尽可能高的利润,而文化人本来耻于言利言商,二者似乎是不相容的。其实并非全部如此。第一,文化和经济有相通之处,比如中国儒家的思想学说。道德观念对于现代的经济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积极影响。如今很多成功的海外华商都信奉儒学教义,具有儒商风范。他们的高明之处在于,深知做生意和做人一样,都要讲德行,富贵不淫,生活节俭;在商务交际中重信誉,守信用,以诚待人;在经商经营中,他们重视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能以仁爱之心对待同事员工,使企业内部团结一致,充满祥和的气氛。第二,多一点书卷气,不仅能够在交际中多一些谈话趣味,容易给人以信任感,更重要的是本人也会多几分自信和选择,在交际中能进能退,应付自如。在现代社会中,商界颇讲究知名度。而知名度也更明显地体现出一种商业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生意人本身的文化修养在商务交际中的意义就越来越大,成为一种看不见的财富。其实,具有学者风范又精通经商之道的人在中国古已有之。像子贡、范蠡、司马相如等,都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儒商。到了明、清之际,中国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开始萌芽,儒与商的结合就更加密切了,很多儒士经商取得了很大成功,名声大振。而在商界,做生意不忘“雅好诗书”,互相诗文酬唱,形成了中国文化中独特的儒商传统。可见,具有儒商风范在商务交际中很有优势。根据常理来说,谁都不喜欢毫无趣味、满身都散发出铜臭的人。因此生意虽然是生意,但是人在做生意中总喜欢多一份别的趣味,给人生多添一种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