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好学生是这样炼成的
10882400000206

第206章 谈中新教育对比

1

仔细算一算,我在SINGAPORE呆了也快有10天,每天简直是度日如年。SINGAPORE虽小,的确比我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

首先还是从课堂讲起好了。比起一天8小时的英语学习,这边的口音是最让我头疼的。有时候完全不能明白老师在说什么。于是老师就像教小学生一样指这指那:“THAT IS PROJECTOR。THIS,FOOLSCAP,F-O-O-L-S-C-A-P……”除了语言障碍,SINGAPORE的教学方式也和国内截然不同。老师更多的时候是让我们进行小组活动,讨论啦,表演DRAMA啥的。我们班上有9个东南亚国家的女孩,英语超棒,活动能力也很强,像我们的CHOIR READING,DRAMA,LEADER基本上都是她们。总之就是感觉差距太大了,我们只知道做题目、考试,活动的时候都一言不发,她们却很积极,非常的CREATIVE。光这一部分就有很多要学习的。然后就是交流能力,许多人会读,会写,但不会说,很聪明、很有想法但表达不出来,交流能力在中国不怎么受重视,但是在SINGAPORE,尤其是需要TEAMWORK的时候,这是第一重要的。有交流才能引发思想的碰撞,从而激发灵感或者学到更多。

当然除了学校里的事,在SINGAPORE这个社会中也有很多值得我去思考,去了解的事情……

2

谈起新加坡,大部分人对她赞不绝口。新加坡作为一高度发达的国家,令人仰慕的不仅仅只有物质方面的条件,还有教育环境。尽管如此,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并非合每个人的胃口。因此初到此地的我不得不下一番苦功。

由于华人占当地人口的75%左右,中国文化在新加坡多元文化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大大方便了中国学生,至少在食宿方面,每餐都会有不少中国菜,其中也不乏一些比较传统的食物,如春卷和包子。宿舍条件优越,健身房、自习室、游戏室、电脑室一应俱全,脏衣服由干洗店负责清洗,自己要做的就只有打扫卫生和购买零食水果了。周末我们会抽空去博物馆、电影院或大型商场,放松自己。

比起较易打理的生活,学习可不是轻松就能上手的。在新加坡,大部分初中实行男女分校制度。想象中的女校是个极其乏味的地方,体验一番后发现在女校不用考虑那么多性别差异问题,从而也减少了我们的顾虑。平时的课程安排是一天6节课,从上午7:30开始,下午2点结束,没有课间休息,但10点至11点时会有午休。下课之后同学们便开始忙自己的事。一般而言,补习班、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如合唱团和社会义工活动都可以利用下午的时间完成。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难倒我们的不是又深又难的题而是英语,还有如生物、地理等需要背记学术名词的课程。一开始我还学得有点吃力,每天得花大量时间补习英文,有时闭上眼也能看到漫天飞的英文单词。除此之外,新加坡非常注重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老师曾对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活动训练,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或表演戏剧,末了不仅自评还要互评,最后由老师做出总结,在反思中提升。中国的学生们一般都不喜欢“出风头”,更不习惯当众发表言论,几次训练下来,大家胆子大了,也更有台风了。

但光有这些品质还不够,想要在新加坡比较自由的环境下如鱼得水,必须拥有自律性和能动性,自动自发,并学会自主学习。在中国,老师管着父母压着,怎么学都不用多想,早就有一堆堆练习题在那儿等着你了。但在新加坡,老师一般不会布置多于半小时的作业,家长也不在身边,一些孩子便把心思放在娱乐上。剩下的人也有相当一部分因不知如何自学而苦恼,询问老师常常问不清楚,而且也没有国内如此多的参考书可以买,只能自己一步步搜索。

总而言之,在新加坡,你学不到像中国这样多而深的知识,但你掌握的是方法,亦或是一种态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虽然自主学习之路走得最辛苦,但你走得更远。

3

来到新加坡也将近一年,在这一年之中,我深深体会到新加坡的教育方式与国内有怎样的不同。先不说得太泛,就从初中讲起。总的来说,教育无非分课内、课外两大块,亦或是智力和人文教育这两者。从这两方面出发,我将详细分析并做出对比。

从大体上看,两种教育制度各有长短。中国的“填鸭式”教育制度众所周知,对学生的思维有极大误导和摧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学生从学校里出来,还要到社会上进行“再学习”,虽然智力上无可厚非的有显著提高,但人文方面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状态。很多人在这种制度下成了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而新加坡的教育则刚好相反,偏人文而轻智力的培养,尤其是理科方面的训练。在初中阶段老师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各种能力,对于课上掌握的知识则要求不高,把课本学通了就行。

接下来我将逐个解析其中利弊。对于课内教育方式,很多中国学生认为新加坡老师上课简直是浪费时间。中国的课堂一节课常常能讲几十个知识点,而新加坡的课堂往往连两个都不能完成。进程极慢,理科课上尤其能体会到这一点。但是在文科课上,我却不得不承认新加坡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与中国只用背诵的方式相比,他们虽然也有繁重的背诵任务,但更注重对已背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变通,要求学生在已学知识上产生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则太过于课本标准化,一切以书本为主,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在新加坡的文科类考试中,没有百分之百的标准答案,学生可依照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因此时常出现学生想到了一个可行的答案而老师并没有料到的情况。鼓励思维开放性和多样性,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历程有极为重大的帮助。当学生步入社会时,往往上级分配下来的任务并没有标准答案,因此怎样以逻辑的令人接受的方式去完成它成了很多中国毕业生的难题。可是对于从小就接受开放性教育的新加坡学生来说,想必他们不会认为无从下手。与此同时,文科课程中通常也会加入一些案例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的思维方式对于理科学习也会起到一定的帮助。

总而言之,两种教育体制针对不同学生个体。新加坡较偏向聪明的孩子,他们大部分都可以在课外活动繁忙、课内指导有限的境况下取得好成绩和表现。而中国则偏爱普通学生,大量的课内课外辅导资料淹没了孩子的灵性和创造力,但对于拥有一般智力的学生来说却是一个提升学识的好方式。

(2010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