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汽车是一个人流量很大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故事发生最多的地方。
有一次我乘150路回家,看见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缓慢地从后门上车。也许是太慢了一点,司机皱了一下眉头,不耐烦地说道:“快点!怎么这么慢!”老人微点一下头,边走边掏口袋。先是衣袋,然后是裤口袋,掏了半天,只看见一些白色的小纸片。“你到底有没有钱?”司机问道。“我忘记带了,下次给可不可以?”老人说。“不行!”司机坚决地说道,“没钱就下去!”老人想争辩几句,却见那司机正穷凶极恶地怒视着,只好作罢,踉踉跄跄地下了车。
像这样的事我不止见过一次了,而且每次都是弱势群体被“赶”下车,坐在车上的人十分愤怒,责问司机:“少一元钱又不是少一块肉,有这么重要吗?”司机却理直气壮地说:“真是强词夺理!我这是执行公务,有什么错?”问者哑口无言。对!遵守规定是好事,但也应该看准火候,当别人以权谋私时,可以用规定压制他,有特殊情况时,工作人员为何不多一点人情味呢?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这个“特殊情况”不过分,我们为什么不能够放宽一下政策,让事情“两全其美”呢?
然而,有些人总是把事情倒过来,在处理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时,总是说:“算了。”找个借口替别人和自己开脱,证明自己的“清白”。在处理一些本该放宽的事情时,却把规定搬了上来,用它来压制别人。什么“无组织无纪律”、“不会团队精神”、“不配合××的工作”……别人想为自己辩护时却用“顶嘴”回敬他,让别人觉得自己更加有理由。
司机用如此态度对待他人,是令人指责的。我希望这类没有人情味的规定能通融一点,让国家不仅仅有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定,还应充满人情味,让这个死气沉沉的地方能够拥有一丝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