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内部控制改革与发展
10879900000026

第26章 金融企业的加快实施

一、金融企业的范围

金融企业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企业不仅有上市公司而且还有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不仅有国有金融企业而且还有民营金融企业,不仅有全国性的金融企业而且还有地方性的金融企业,不仅有以存贷款和结算为主营业务的商业银行而且还有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主的证券公司,不仅有从事商业保险的保险公司而且还有从事金融性资产管理的管理公司。无论何种类型的金融企业,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全局性和社会性,金融企业发生的金融风险往往属于系统性风险,控制金融风险具有重中之重的特殊地位。

二、银监会和保监会高度重视金融企业风险控制

银监会王兆星副主席指出:“中国银监会非常重视银行的内部控制管理,自成立伊始就提出了‘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和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着力于通过加强银行的内部控制来实现金融风险的自我管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银行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在公司治理和内控体系完善方面,在内控文化建设方面,在内控制度执行方面等,距离规范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配套指引》的适时出台,对于我国银行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应对危机的关键时刻,银监会将进一步加强与财政部等部门的合作,持续关注银行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为进一步防范经济金融风险,为稳固经济复苏的良好态势做出不懈的努力。”

保监会主席袁力助理在《配套指引》发布会上指出:“《配套指引》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完善。作为《基本规范》的重要补充,《配套指引》对《基本规范》的内容进行了细化,明确了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关键控制点,增强了可操作性,体现了先进性和适用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配套指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正逐步形成以《基本规范》为基础,以配套指引为主体、衔接有序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配套指引》丰富和发展了国际企业内部控制理论。《配套指引》既借鉴了美国、加拿大等内部控制建设的国际经验,又立足我国国情,体现我国企业的发展特点,形成了一套评估科学、措施得当、沟通充分、监督有力的有自身特色的内部控制理论。《配套指引》发布后,将会在国际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为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国家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配套指引》的发布,将有力推动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效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外一些大型金融企业的倒闭表明,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防范风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许多国际大型企业,特别是跨国金融机构都开始将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把有效的内部控制作为衡量企业优劣的重要标准。2010年是我国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配套指引》的发布,将大力促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设,这对于全面提升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化危为机,危中求进,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袁力主席助理明确指出:“近年来,保监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内部控制监管作为保险公司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推进科学监管、依法监管和有效监管,保险行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部分公司通过改制上市等方式,深化公司内部改革,行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个别公司仍然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差等问题。成为行业发展中潜在的风险因素。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保险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推动落实关于加强内控的规定。第一,组织《配套指引》的宣传培训。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保险业学习掌握《配套指引》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同时,在监管机构组织开展相关学习培训,提高监管干部的内部控制监管意识和水平。第二,完善对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政策指导。按照《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原则和流程要求,结合保险行业的特点和实际,加强对保险公司的政策指导,督促梳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相关制度在保险行业得到有效执行。第三,加强对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近年来,我们根据保险行业的发展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加强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准则。下一步,保监会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突出监管重点,加大检查力度,不断督促保险公司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三、金融企业加快实施

金融企业应当认真贯彻五部委文件和银监会、保监会领导的讲话精神,切实抓好金融企业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金融企业而言,从《基本规范》到《配套指引》,包括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要素等基本要求,以及《配套指引》中的绝大部分应用指引都是适用的,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也是适用的,只是金融企业的部分特殊业务内部控制指引没有包括其中,本书第四章较为全面地论述了银行信贷业务、存款业务和中间业务等业务流程,各项业务的主要风险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论述了证券业务包括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自营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投资管理、证券咨询等相关业务的流程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论述了保险企业的开发、保单销售与承保、保险合同保全、保险理赔以及再保险等流程及其主要风险点和管控措施等。

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除传统金融业务外,更要关注金融创新及其风险控制,本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足以说明这一事实。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现代经济是金融经济,金融创新和虚拟经济的发展是现代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不可能停止金融创新,因为虚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或者是风险控制得力,虚拟经济能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美国实体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应当承认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虚拟经济的促进作用。我国发展虚拟经济是必然趋势,否则就会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现代金融,控制金融风险,应当列入优先考虑位置而不能落后于非金融企业。

金融企业应当抓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的机遇,跟上改革的步伐,根据《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参考本书第四章的金融企业特殊业务内部控制,结合自身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提升,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完善信息系统。在实施步骤上,也可以先行选择试点单位,如境内外上市的金融企业应当列入第一批试点单位,地方金融企业也应当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先行试点,积累经验,为2012年大范围推开作好准备,力争2013年全面实施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