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仿佛是一种心灵的洗涤,绘画赋予女孩感悟美的能力。
让孩子学习绘画并不是说一定要让孩子以后成为画家、设计师,主要是通过画画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绘画还能让小公主们敞开心灵,在绘画中表达自己内心的想象和情感,通过绘画把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修养。绘画对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毅力、耐力方面更是功不可没。
绘画可以锻炼孩子的感知能力,绘画应该是孩子距离客观世界最近、最直接的一种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每天专门研究不同的观察方法,并切实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与描述。如此日积月累,孩子就越来越完整、越来越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孩子的感觉就会越来越敏感。
绘画可以增长孩子各方面的知识。一旦涉及到一个新的绘画内容,孩子不仅仅要对绘画对象的形状与颜色进行准确观察,还要认真了解每一事物的构造与特征,分析其外在特征。
绘画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实践证明,用双手制作一件东西对于发掘孩子潜在的天资与无限的智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绘画、手工的教学中,孩子会用自己的双手接触到不同的笔、颜色、纸等各种各样的工具材料,并在绘画与制作练习中熟练掌握这些材料各自的特点与不同的用法,也许只有在美术课堂中,孩子才能真的利用他们的双手独立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绘画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美术也许是唯一一个永远都没有枯燥的重复、永远都不会出现固定法则的学科。它永远有新的课题、新的内容、新的方法,永远需要不断去尝试、不断去感受、不断寻求自己的观念与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这样,让一种优秀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变成孩子的意识。
绘画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孩子绘画时需要自己准备工具、寻找素材,以及绘画过程中的构思、构型、涂色、修整……从始至终所有的全过程都是完完全全独立完成且永远不能和其他人一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绘画对于孩子在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训练上是没有任何一种活动能够相比的。
我们可以看出,在绘画的过程中,女孩子的个性能力、审美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孩子的绘画兴趣,既与天性有关,也和父母的正确培养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绘画兴趣呢?
首先要学会赞扬孩子。孩子到了三四岁的时候,比较喜欢“涂鸦”,而且女孩子的“涂鸦”表现更明显一些。其实,这也正是孩子学习绘画的启蒙阶段。而父母在孩子绘画的启蒙阶段,态度如何、采取的方法如何,将直接关系着孩子日后对绘画是否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当我们的女儿对某些活动有兴趣时,我们应该理解孩子,并不停地表现出由衷的赞赏,给予孩子极大的鼓励,对她能力的逐步提高起到一个很好的带动作用。
其次,要不失时宜地诱导女孩画出形象更全面、更逼真的画。孩子在刚开始对绘画感兴趣,往往会停留在形象片面、单调的层面上。这时,家长应因势利导地诱导孩子画出更丰富的画作来。这对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增强孩子的绘画兴趣,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女儿画了一个瓜籽形状的图形,在圆头处又画了一条线,家长可以很感兴趣地问她画的是什么,孩子回答是“小老鼠”,那么大人就可以作顺势诱导。家长就可以说:哦,真像小老鼠,小老鼠有尾巴以外,还有什么呢?女儿一定会说还有眼睛、嘴巴、耳朵,可以再问一下小老鼠最爱偷吃什么?一步步地引导孩子对绘画对象的深入刻画。
另外,要带女孩接触大自然,引导她多观察、多感悟。孩子身边的事物是多彩多姿的,只有让她们在大千世界和生活中学会感悟、学会观察,才能让孩子真正地爱上绘画,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绘画技术。父母应多带孩子到大自然的广阔天地里去寻找和观察一切美丽的东西。名胜古迹、园林美景、潺潺溪流、烂漫山花、叽喳小鸟,这些都是教孩子学习绘画的最佳教材和最好课堂。如带孩子去动物园采风,可以和她一起坐在草地上,让女儿闭上双眼,静静倾听大自然的美、感悟大自然的美。可以给女儿安排一些明确的观察任务。例如,观察老虎时,可以要求观察:老虎的皮毛颜色、条纹、眼睛的形状、尾巴的长度以及老虎发怒时能露出几颗牙齿……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更深刻感悟大自然的美,往往会引发孩子更多的创作热情。教会孩子学会观察则是提高孩子绘画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