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是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孩子必备的良好性格特征,不诚实的行为主要指说谎和偷窃。对孩子来说,有偷窃行为的为数极少,而说谎者比较常见。孩子偷窃行为扰乱集体和社会的秩序,使人十分厌恶;孩子说谎使人感到受愚弄,有时使事情乱套,说谎的孩子也往往受到别人鄙视、不信任。所以,不诚实的思想行为必然遭到集体与社会的否定,有不诚实行为的孩子必定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不相适应。这类孩子内心经常出现种种矛盾,如恐惧不安、自卑、孤僻、逆反、对抗等,他们本身也很痛苦。有严重不诚实行为的孩子,其心理是不健康的,人格也是不健全的。因此,家长必须将培养诚实性格作为维护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任务。
孩子的诚实教育要从小抓起,孩子的说谎行为越小越容易矫正。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当教师或家长怀疑孩子有说谎行为时,不能急躁,不要急于指责孩子在说谎,更不要“逼”孩子承认自己在说谎,否则,很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或给他们造成“负强化”。纵然是发现孩子的确在说谎,也不能“凶神恶煞”,相反,还更应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娓娓谈心,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说谎,这恐怕是令家长和教师最厌恶和恼火的问题之一了。但是仔细分析,孩子有说谎行为,不足为怪,是不能全部责怪他们的。孩子说谎原因是多方面的。孩子本身有易说谎的心理特点,有社会的影响,也有教育方面的原因,具体来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无意性说谎
孩子由于记忆、判断上出现错误而说出与事实不相符的话,这属于无意性说谎。
2. 保护性说谎
这种说谎是为了避开教师或家长的批评甚至打骂,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体现。孩子在过于严厉的老师或家长面前,最容易撒谎,尤其是当他们说了实话,遭到了批评或惩罚时,他们就只好用谎言这个武器来“自卫”了。
3. 模仿性说谎
长辈或孩子周围的同辈群体经常有说谎的表现,影响孩子而引起模仿性说谎。有的教师和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说假话欺哄孩子,或者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讲假话、吹牛,孩子受此影响也会模仿、效法。
4. 虚荣心说谎
儿童由于自卑心理,或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有时也会编造谎言。这种说谎是为了使自己在与朋友、老师和家长的交往中,处于一种有利于自己的地位。比如,考试成绩不好却说考得好,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家庭的优越条件等。
5. 报复性说谎
儿童有时出于一种报复心理而说谎,并不是存心欺骗人。比如他们对老师或家长禁止他们干某种事不满而故意说他已经干了那件事情,使老师或家长生气,受批评时,又固执己见,对抗父母和老师,有意背道而驰;本来是他先动手打人,吃了亏,跑到老师或家长面前却谎说别人打了他,指望得到同情支持,去惩治对手等,都属于报复性说谎。
孩子们一方面受到“不可讲谎话”的教育,而另一方面又时常受到长辈讲谎话欺哄自己、欺骗别人的影响;有的长辈甚至还教唆、鼓励孩子说谎欺骗别人;有的孩子因向老师或家长如实地讲了自己的过错和想法而遭到过于严厉的责备或打骂,有时讲谎话欺骗了老师或家长反而得到赞扬或奖赏;孩子们时常也体验到别人讲谎话使自己吃亏的教训,这些,都使他们陷入极度的矛盾和痛苦之中。为了使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孩子从小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家长和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孩子的诚实教育。
要想孩子诚实,首先家长要给孩子做诚实的榜样。如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诚实守信教育?这是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困惑和难题。除了孩子自身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之外,社会多元化的思想意识,以及成人间的道德失范行为,也对以简单讲道理、提要求的家庭诚实教育模式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1. 家长要言教身传
在家庭中,做父母的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诚实、正直的人,父母本身就首先要做到诚实正直,并用诚实正直的态度去对待子女、对待他人,千万不要以为欺骗了别人,欺哄了孩子是件高兴的事情,要知道长辈的说谎行为就是在教孩子如何说谎,教孩子不诚实、不正直。
2. 加强养成教育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明确要求孩子要“诚实,不说谎”。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要有长辈的言传身教,还要有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也就是说,要把思想教育、老师或家长的示范跟行为习惯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孩子从小就接受诚实教育,按诚实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3. 掌握孩子生理、心理特点,正确施教
如前面分析,孩子说谎也有其生理、心理根源。对于孩子某些由生理、心理不成熟的特点而造成的说谎,教师、家长要正确对待。对孩子的无意性说谎,要注意从逐步提高孩子正确认识开始做起。
孩子的诚实其实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家长在其成长过程中要帮助其培养这种习惯,久而久之,这种良好的习惯自然会成为一种良好的品德。在教育孩子要诚实的时候,切记心躁,我们需要一颗耐心去读懂孩子的内心,我们需要一份真诚去宽恕孩子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