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置疑,许多人需要补钙。但当前广告宣传众说纷纭,存在夸大或误导,在此提醒人们,防止落入陷阱。
任何钙质到了肠道内,都须变成简单的钙离子才能被身体吸收。补充钙质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厂家和商家大力推崇,广为宣传的钙制品。这类东西琳琅满目,五花八门,既有口服的,也有含服的,甚至还有打针的……可谓应有尽有,层出不穷。可是,在华丽辞藻和精美包装后面,并非仙丹圣药,不过是人间凡品。所有钙制剂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经过煅烧、粉碎等处理的天然甲壳或动物骨骼;另一类纯为钙化合物,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醋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磷酸氢钙之类。第二是通过饮食补充。道理很简单:既然我们饮食中缺钙,何不改变一下饮食结构,多吃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呢!
含钙丰富的食物有鱼、虾、蚌、乳类、胡萝卜、芹菜、菠菜、白菜、卷心菜、甘蓝、海带、紫菜和各种豆制品。人们过去习惯丢弃的动物骨刺、甲壳,其实是很好的钙质来源。只要稍稍加工,便能食用吸收。如将猪、牛、家禽类的骨和鱼刺,加适量食醋及其他作料,文火慢炖数小时,即可变酥,味美可口。也可将这类骨、刺,放于高压锅中蒸煮,或将鱼、虾、蟹等的刺、壳油炸,均为美味佳肴。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牛奶含钙量丰富,每100mL牛奶中含钙120mg,且吸收利用率高,是最好的天然钙源。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应摄入钙量是:儿童800~1200mg,少年1000~1200mg,成人与老年人800mg,孕妇和乳母1500mg。而500mL鲜牛奶即可补充600mg钙,约60g豆腐干即可补充200mg钙。所以,从饮食补钙完全可以达到目的。
注意食物贮藏、加工和烹调方法,可防止或减少其中钙质丧失。吃蔬菜以新鲜为好,缩短贮存时间,减少枯萎,以保留含钙丰富的外皮。加工时,尽量保留含矿物质较多的外皮,不要轻易削皮。切菜时,应尽量切得大一些,减少暴露面。炒菜时,时间宜短,并加少量水。煮食水果或干菜时,要用原浸泡液。建议多用对钙质损失较少的高压锅和微波炉加热,或多用烘、烤方式做菜。多数罐头食品的罐头液中,含有较多钙质,不要随意废弃。给牛奶加热时,应不断搅拌,使钙盐渗入液体中,防止磷酸钙沉积于锅底。
另外要注意不要吃得过咸。食盐中的钠和钙离子都在肾脏重吸收后进入血流。若吃盐太多,大量钠离子在肾小管与钙进行重吸收竞争,钙离子重吸收受到影响,随尿液白白流出体外。深入研究表明,镁与锰也与骨质疏松有关。因而补钙同时,须顾及补充镁和锰。西红柿含镁丰富,奶、肉、菠菜等含锰较多。这些食物大多与补钙食物一致,可以一举两得。
此外,还应注意适当节食。饱食以后,身体就会促使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不但能阻止钙在骨骼沉积,还会动员骨骼内的钙向外迁徙,造成骨钙的“内流失”,而新补充入体内的钙则在体内周游一番后又排出体外,还有可能沉积于某些器官,形成结石。
嗜酒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诱因。长期吸烟、喝咖啡、饮可口可乐,可能引起人体维生素D缺乏,影响小肠对钙的吸收。因此,戒除不良嗜好,是加强钙质吸收,防止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
运动补钙,指的是适当锻炼身体以助钙吸收。骨骼系统的功能是负重和运动。活动越多,肌肉越发达,骨骼吸收钙也越多,愈加坚强。这一点,看看宇航员在太空的变化就知道了。宇航员的饮食配制是十分科学的,绝对不会缺钙,但在太空中“失重”生活一段时间后,也明显出现骨质疏松。因此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负重活动,可以减少骨质丢失,对预防骨质疏松会起到积极作用。锻炼方式可根据各人体质情况,选择散步、上下台阶(楼梯)做体操、游泳等运动,也可利用哑铃、自行车、划船器、股四头肌训练器及综合训练器等进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