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偏食
在当今社会,各个年龄层均有一部分人存在偏食或者挑食,偏爱肉类食品、高蛋白食品。酒店、餐馆或者路边大排挡,一眼望去,餐桌上荤菜远远超过素菜。有的人食物过分精细,样样菜都切碎煮烂。殊不知,现代都市生活的营养过剩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高蛋白和精细食物含膳食纤维成分极少,形成的食物残渣便少。而膳食纤维是刺激肠壁蠕动的重要因素,膳食纤维缺乏自然导致肠蠕动减慢,食物残渣在结肠停留时间过长必然引起粪便干结,最终导致便秘发生。
2.食物摄入过少
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生最大的享乐之一。没有一定的摄入量,何以形成足够的粪便、充盈刺激肠蠕动?吃得太少粪便自然少,排便次数相应也会减少。同样食物残渣少,难以形成较大的粪便团块,促使肠道运动,肠蠕动缓慢,就不能及时将食物残渣推向直肠,大便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份被过多吸收而使粪便干燥。进入直肠后的粪便残渣因为量少,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去刺激神经感受细胞,排便反射和便意缺乏,最终就会导致便秘发生。
3.水分摄入不足
正常情况下粪便中水分占70%左右,饮水不足本身就可以引起大便干结。与枯水舟难行的道理一样,水既可以滋润肠道,又能够促进大肠运动,每天饮用一定量的水对于大便形成、保持大便通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千万不能忽略每天喝水!
4.蔬菜与水果摄入的缺乏
膳食纤维是食物中不能被机体消化吸收的残留物,是粪质的主要固体成分,能够吸收水分、软化大便、刺激肠蠕动。膳食纤维的量对于大便通畅与否极其重要。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能够增加大便的形成,促进肠道把粪团推进直肠,产生便意和排便行为。反之,很容易引起便秘。
5.辛辣食物
火锅、串串香、麻辣烫、酸辣粉等在街头巷尾、酒楼、宾馆随处可见,空气中到处都散发着麻辣香味。如今川菜已经盛行大江南北,甚至漂洋过海,男女老幼人人喜欢。但是,往往饱了上面的口福,却苦了下面的肛门,第二天肛门灼热、大便排出费力费时。正如古人所曰:“平素喜食辛辣厚味,煎炒酒食者,多致胃肠积热而成实秘。”
6.与便秘有关的食物
精细米面精面粉做的馒头、面条,饼干等。
快餐食品洋快餐(麦当劳、肯特鸡)煎炸食品、烧烤食品等。
辛辣及刺激性食物:酒、浓茶、咖啡、辣椒、姜、蒜。
某些水果:柿子、石榴、梅子(含鞣酸或收敛作用)不宜过多食用。
不良习惯导致便秘
起居有常,是指生活有规律,一日三餐,按时起居。定时排便,也是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内容。排便习惯就是指一个人平时排便的规律性,如排便时间、排便次数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排便习惯,例如,有的人喜欢每天早晨起床后上厕所,也有的人在饭后解大便;也许有的人一天解两次,也有的人两天解1次大便。排便的时候应该耐心蹲距10分钟左右,时间不宜过长,不要过分用力,也不要烦躁,注意力集中;有便意时应该即刻排泄大便,没有便意时也应该按时去厕所解一下,如此才能保持生物钟建立起来的排便习惯。如果忽视便意,破坏排便规律,长此下去就会因此而便意消失,引起排便困难。
每个人都有各种习惯,大便也不例外,排便本身是在无意识地反射活动的同时,有意识地发挥很大作用的生理现象,故可以通过训练建立条件反射以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婴儿听到母亲的口哨会解小便就是通过训练建立的条件反射。因此从小培养良好的定时排便习惯非常重要。对于儿童,父母应该督促他们定时排解大便,养成每天早晨起床后或者自己认为合适的其他时间排便。一般在早晨或早餐后最容易产生便意,所以在早晨或早餐后排便是最科学的。
排便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排便上来,不做看报、听广播等分散排便精力的事情,避免心不在焉,久蹲排便。有的人全神贯注看书报,全然不知大便是否排出,排便感觉是否已经消失,入厕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肛肠淤血,痔疮形成。痔疮和便秘是一对孪生兄弟,常常同时并存,互为因果,恶性循环,使痔疮和便秘加重。
对经常产生便秘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把大便安排在合理的时间,养成一个良好的排便习惯。有便意时,一定及时寻找厕所方便,没有大便的感觉,也应该定时去厕所解一下,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实在没有大便解出,不必勉为其难,主要目的是形成生物钟。如果每日上厕仍然不能排解大便,也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每日定时重复排便动作,就能逐渐养成正常排便的条件反射,从而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改善生活方式,使其符合排便运动生理,增加膳食纤维摄取和饮水量,多活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从而有利于正常排便,预防便秘的发生。
工作紧张忙碌,或早晨时间紧迫,有了便意也不及时排便,常常忍着,直肠反应就会变得迟钝,难以产生便意,致使粪便停留在体内的时间过长,粪使中的水分减少,粪便变硬,排便变得困难,久之发生便秘,所以千万不要人为地抑制便意,抑制便意就意味着便秘的开始,失去便意,要想重新建立排便感觉,往往比较缓慢与困难。
对于长途汽车司机和长期坐办公室等容易发生便秘的人群应该养成良好的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到有便意的时候,应及时排便。由于工作性质,以及上班和上学时状况的差异,不能及时排便就容易造成大便无规律。这就要结合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定时解大便,如每天早晨早点起床,养成晨起或早餐后排便的良好习惯。
有些人平时解大便很有规律,但外出旅行时由于环境、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便秘。即人们常说的“水土不服”,尤以老人较为常见。防治旅游中发生便秘,首先应尽可能做到定时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要“例行公事”,让多年形成的“生物钟”照常运转。旅途中应尽量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若已出现轻度便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防治:①按摩法:仰卧屈胯,用右手平按腹,自右下腹向上横跨中上腹至左下腹部,呈顺时针方向轻柔,可促进肠蠕动。②每日早晨空腹喝1杯淡盐水有利排便。③自备一些具有通便功能的药品。如通便灵或开塞露等,使便秘得以及时缓解。
肝炎患者饭后不宜行走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但对于肝炎患者,尤其是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患者,这却很不适宜。肝炎至今无特效药,休息得合理从某种意义上讲胜过药物治疗。肝炎急性期及慢性肝炎活动期,特别是黄疸出现和转氨酶猛升的阶段,正是大量肝细胞肿胀坏死的关键时刻。此时休息原则以静养为主。每天除饮食、洗漱、二便外均应卧床休息。实验证明,人体在卧床与站立时肝脏中血流量有明显差别。卧床时出入肝脏的血比站立时至少多40%。此时平卧静养等于自我输血。只要早期卧床休息的时间足够,肝病后遗症就会减少。
从肝脏血流动力学看,肝脏的主要血液供应来自门静脉,正常门静脉提供肝血流量的65%~80%,肝动脉则提供20%~35%,这是因为门静脉直径要比肝动脉大7~10倍。但为肝脏提供氧的需要,则肝动、静脉供血各占一半。据估计,健康人肝脏的血流量在1500毫升/分钟左右,占心脏每分钟送出血量的25%~40%。肝动、静脉在一定情况下可相互调节以保证肝脏巨大的血流需要。例如,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仍能保持肝血流量在1350mL/min。在一般情况下,肝脏本身约可容纳800毫升液体,约为肝脏重量的25%~60%。在不同体位下肝脏血流量可有所改变,例如站立位时即比卧位时约降低25%;进行体力活动时,随着肌肉血流量的增加,肝脏的血流量进一步降低。有人观察到,肝炎患者在安静时其血液中乳酸(一种人体缺氧时体内糖酵解的产物)含量与健康人无差别,但运动后明显升高,且恢复缓慢。这些情况表明肝炎急性期时,减少体力活动、卧床休息对肝脏的恢复有利,是完全必要的。
所以静养容易给肝脏带来营养和氧气,促进新陈代谢,特别是食后充分休息,可使胃肠很好消化,给肝脏充足血液。因此,得了肝炎后,在肝炎活动期除积极进行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不适宜饭后马上行走,以使病情尽快消除。
实践证明,每餐饭后左侧卧半小时,中午保证1小时午睡的肝炎患者比饭后百步走的患者康复较快,住院时间短,原因即是餐后定时注意体位休息的方法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保证肝脏获取更多的血供和营养。
高血压患者不得不注意的7个生活细节
1.起床前准备
高血压患者要养成起居有时的良好习惯,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坚持早睡早起。高血压患者早晨睡醒后,不要急于起床,可在床上仰卧一会儿,然后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张力,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避免起床时引起头晕。随后再慢慢坐起,稍微活动一下上肢,再下床活动,这样可以避免血压的过大波动,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尤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更是如此。
午饭后小睡半小时至1小时,若无条件午睡,可在沙发上闭目养神或静坐,这样有助于机体放松,有利于降低血压。
2.睡前准备
晚饭不宜过饱,睡觉前半小时,停止工作、学习和思考问题,中止长时间看电视及听或看具有刺激性的音乐、书刊或影视片等。排净大小便,待刷牙、洗脸、洗脚(用温水)后(有条件时可按摩双足及双下肢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腰带,脱去紧束的内衣。然后,再上床闭目入睡。尽量不要养成依赖安眠药入睡的习惯。由于脱衣时血压容易上升,血压较高者应缓慢脱衣,动作不要过猛。室内要温暖。
3.睡觉的姿势与方向
以右侧卧位姿势为好。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往往使睡眠不实,而易打鼾、多噩梦和惊醒。芬兰学者报告说打鼾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有的高血压患者,可因噩梦引起血压骤升而发生脑卒中或猝死。如果你的床是东西方向的,而晚上又睡不好觉时,则可将床移成南北方向,使你的身体、血脉的方向与地球磁场的磁力线平行,这样会使你的睡眠更安稳。
4.洗澡
洗澡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也易升高,除注意室温及水温不宜过冷、过热外,洗澡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以30~40分钟为宜。
5.大便要缓
排大便时,由于用力过猛或站起时过急或强忍大、小便,均能引起血压骤升,甚至发生脑卒中或猝死,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常可见到。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品以防止或减轻便秘,如无糖尿病还可适当加用蜂蜜。严重便秘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或其他通便药物,不宜自行滥用泻药。高血压患者宜使用坐便器排便,这样即使排便时间较长也不会过于劳累,而蹲位排便易致疲劳。高血压患者排便时用力要缓,便后站立时不要过急,同时不要强忍二便,要养成定时排大、小便的好习惯。
6.夫妻生活
夫妻之间的性生活可引起血压升高,但只维持数分钟,故对健康人无任何影响。然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夫妻之间的性生活必须量力而行,否则就会有一定影响。对于1级低、中危组高血压患者,没有必要禁止性生活,频率以每1~2周进行一次性生活为宜。在性交时应避免过分激动,性交时间不宜过长,应避免在饱食、饱饮和酒后进行性生活。有节制的性生活,对于1级低、中危组高血压患者来说,一般不会发生危险。对于2级中、高危组高血压患者,在性交时血压可上升较多,如果不在药物保护下有节制地进行性生活,可诱发脑血管意外或高血压危象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于2级中、高危组高血压患者,性生活前最好提前2小时加服1次降压药。2级中、高危组高血压患者的性生活频率以每2~4周1次为宜,性交时更应避免过分激烈而长久的性交。在夫妻性生活过程中出现头痛、头晕、心悸、气促等症状时应暂停性生活,切莫勉强继续性交,应立即平卧休息,必要时再加服1次降压药。对于3级或1~2级极高危组高血压患者,伴有较明显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血压常持续在较高水平而控制不好时,应停止性生活,可用爱抚来代替。以上主要是针对男性高血压患者而言,在夫妻生活中,女性常处于被动一方,因而体力消耗也较男性少,性交时血压上升的幅度较低。所以对于女性高血压患者,1级低、中危组者可以与健康人一样过性生活,2级中、高危组者可以有节制地过性生活,3级或1~2级极高危组者可以在药物保护下有节制地过性生活,但应适时停止性交,不强求达到性高潮。
7.洗漱
高血压患者洗脸和漱口时,应选用30~35℃的温水,过冷、过热的水都会刺激皮肤感受器,引起周围血管收缩,从而影响血压。高血压患者每周至少洗澡1次,但洗澡时浸泡时间不能过长,同时也需注意水温不宜过冷或过热。洗头时,高血压患者自己可以用10个手指头从头顶、前额、四周到后枕来回轻轻旋转按摩,每次约20~30转(也可用梳子梳理)这样可刺激头皮神经末梢,通过大脑皮层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新陈代谢和调节神经功能,可松弛紧张状态,使头脑清醒,全身舒适,从而降低血压。
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是预防糖尿病的根本
1.吸烟、酗酒是预防糖尿病的大忌
吸烟与糖尿病的关系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酒与烟不同,酒既是健康之友,又是死神之剑。少量饮酒(每日摄取相当于15克酒精以下的酒类,尤其是红葡萄酒)有明确的减缓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小板聚集性作用,而饮酒对糖尿病是否有预防作用,这在目前尚无定论。但酗酒是绝对有害的,因为大量酒精可以造成酒精性肝炎,进而发展成肝硬化,影响糖代谢;酒精可以促进中性脂肪的增加,中性脂肪对血管内皮有损伤作用,这可能在发生糖尿病的同时伴发血管并发症;大量酒精还可能引起胰岛炎,或直接破坏胰岛β细胞,进而发生糖尿病。
2.无规律的生活习惯不利于糖尿病的预防
无规律的生活习惯是另一个不良的生活行为,比如晚餐后就伏案工作或久坐麻将桌前,容易发生腹形肥胖;贪黑熬夜也会打乱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规律(正常人体胰岛素有一定的分泌规律)长期如此,不利于糖尿病的预防。
脂肪肝酒精肝患者绝对节制饮酒
一些研究者认为安全饮酒的界限为每周不超过3瓶啤酒,并给肝一个休息日。但这种所谓安全饮酒也有不少弊病:①饮酒有个体差异性,对某些人来说饮酒量并没有减少;②少量饮酒者随着饮酒量的增加危险性也在增加;③女性即使较少量的饮酒,也可能会产生各种损害,妊娠时危险性更大;④饮酒的影响不仅是饮酒量,还有很多因素,如体重、个人体质、酒精扩散速度、饮酒类型、有无进食、酒的种类等,因而事情不是那么简单。所以许多学者提出最好不使用安全饮酒量这一名词,即尽可能不要饮酒。
每日饮多少酒较安全,国内外尚无定论。从有关的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每日饮酒量与疾病的发生及社会行为有直接的关系。有人在夏威夷对8000多个日系美国人进行了长达8年的追踪观察,提出饮酒量的多少与多种疾病的死亡率及意外事故之间有明显的关系。一日饮1瓶啤酒比不满1瓶的总死亡率高,也比完全不喝酒的人或少喝一点酒的人群明显的高。在美国,对以35岁以上的成人为中心的16个调查组追踪随访5~24年,也考虑到女性比男性对酒的耐受性较弱或体重较小的缘故,认为,每日男性1瓶半啤酒、女性1瓶啤酒为一个健康的饮酒量。日本对1万人14年追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即使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日饮酒量如果超过1瓶半啤酒,其病死率也明显上升。特别是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肝硬化、癌症等的患者,每日饮酒即使不到两瓶啤酒,其死亡的危险性也比不喝酒的人高出1倍,两瓶以上者要高出1.6倍。喉癌及食管癌将高出15倍。因此,在荷兰不仅不提倡所谓安全饮酒,而且提倡尽可能不喝酒。
为什么要劝高血脂症患者戒烟?
吸烟肯定会引起或加重血脂异常。吸烟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非吸烟者。吸烟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是所谓的“好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可以保护我们的血管。并且吸烟量越大,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水平越低。吸烟还可以使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暴露于烟雾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容易被氧化修饰,形成对血管危害更大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颗粒。
吸烟是冠状冠心病的最主要致病的原因。不过,及早戒烟可将其危害大为降低。医生认为戒烟一年,危害性降低一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可增加至非吸烟者的水平。需特别指出的是,长期受吸烟者影响的被动吸烟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水平也会下降,而总胆固醇水平则升高。所以说,吸烟不但害已,也殃及旁人。下定决心戒烟,于自己和别人都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
生活方式不良的人与肥胖有“缘。”
脑卒中和冠心病占我国总住院人数的58%,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人150万,由此所造成的残疾人口达350万。1984~1999年北京地区脑卒中患病率平均增长4%。由此推算,到2020年,每年至少增加100万由脑卒中造成的残疾人口。无论对家庭和社会,这都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1984~1997年,男性冠心病平均每年增加2.1%。
目前,最重要的心血管病致病的原因不超过10个,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吸烟、以静息为主的生活方式、精神紧张等。吸烟不仅引起肺癌,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也可以引起冠心病,最终导致冠心病。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东方传统的饮食习惯,去青睐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1983~1994年,有半数以上的人血清胆固醇上升。多余的脂质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加上一些有害成分共同损害血管内膜,久而久之,形成冠心病。如果冠心病发生在冠状动脉,就会发生冠心病。高脂血症的另一大罪状是导致肥胖,而肥胖也是冠心病的致病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肥胖人群已经突破7000万,城市中肥胖儿的比例已超过20%,成人由肥胖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已高达7%以上。在我国,糖尿病在未来几年也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糖尿病与冠心病是“等危症”,75%的糖尿病病人死于心血管病。
在人们已经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心脏合理的要求,还它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高蛋白、高纤维、低糖、低脂”的饮食结构,生活规律,保持健康的心态,坚持体育锻炼和定期体检等。这些保护心脏的方式都是我们能够掌握的,关键在于付诸实践。
医生们纷纷呼吁要重视肥胖所带来的危害,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致病的原因,减重治疗对此类脂肪肝具有逆转作用。如果体重快速、大幅度下降,可导致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会出现失代偿性肝硬化。要注意科学减肥。单基因紊乱可引起的肥胖症。基因突变是肥胖症形成的因素之一,为了防止体脂增加过多、过快,应该从营养、运动和教育等方面入手来预防由于肥胖引起的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病。运动与膳食减肥的联合应用,比单纯应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的减肥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