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吃对了就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智力
10878100000046

第46章 少盐“煮”义,孩子健康有保障

俗话说,百味盐为主。食盐可谓调味品中的老大,饭菜不放盐或太淡,吃起来总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所以很多妈妈也会想当然地在孩子的饮食里加些盐,认为能调节口味,促进孩子食欲。殊不知,盐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却不容小视。最近,保健专家就指出,无论是健康的孩子,还是体弱的孩子,均不宜摄入过多的盐,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

☆警惕盐的危害

1.上呼吸道感染

高盐饮食可抑制黏膜上皮细胞的繁殖,使其丧失抗病能力,还可使口腔唾液分泌和溶菌酶减少,致使各种细菌、病毒在呼吸道大量繁殖。同时由于盐的渗透作用,可杀死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群,造成菌群失调,引发疾病。以上这些因素都会使上呼吸道黏膜抵抗疾病侵袭的作用减弱,加上孩子的免疫能力比成人低,盐吃多了,就更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

2.影响体内对锌的吸收,导致孩子缺锌

高盐饮食会影响孩子对锌的吸收,导致孩子缺锌。锌是脑力发育的重要营养素,缺少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还会造成孩子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3.心血管疾病

摄入过量食盐会导致体内钠离子过多。孩子的肾功能还未发育完善,没有能力完全排出体内过多的钠,过多的钠会导致心脑负担加重,引起水肿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还会促使血量增加,导致血压增高,很可能引发高血压疾病。

因此,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徐秀博士提出,孩子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妈妈们给孩子的膳食调味品,应做到“四少一多”的原则,即少糖、少盐、少酱油、少味精、多醋。此外,味精、酱油、虾米等含钠也极高,但由于口味和营养,可限量进食。

☆讲究吃法,降低盐的危害

日常生活中的少盐“煮”义

1.全家总动员,多吃清淡饮食

孩子的口味与爸爸妈妈有关,爸爸妈妈的口味重,孩子饮食中的盐含量也会相对增多。据了解,目前我国家庭饮食中普遍含盐量超标。妈妈们在准备膳食时,一定要注意减少盐的成分,做个好榜样。

2.少吃腌制食品,巧用风味菜

南方喜欢吃梅干菜、咸鱼和腊肉等,这些食物含钠量普遍较高,孩子应尽量避免食用。此外,豆瓣酱、辣酱、榨菜、酸泡菜、酱黄瓜、黄酱、大酱、腐乳、咸鸭蛋等也不要多吃。

北方日常饮食多为咸香味,可适当改善口味,用甜、酸味代替咸味。比如灵活运用蔗糖烹制糖醋风味菜,或用醋拌凉菜,既能弥补咸味的不足,又可促进食欲。

3.不要以你的标准要判断孩子的口味

研究资料表明,对食盐的敏感度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的,使成人感到咸味的氯化钠的浓度为0.9%,而使孩子感到咸味的浓度为0.25%。若按成人的口味摄入食盐,就会使孩子体内的钠离子过多,长此以往,孩子就对这个咸度产生耐受,从主观上认可了这个咸淡度,如果妈妈们还不有意加以控制的话,孩子以后的食盐摄入量在大多数情况下还会逐渐增加。所以,千万不要拿你的标准来判断孩子的口味。

4.遵循“餐时加盐”的原则

“餐时加盐”,即烹调时或起锅时,少加盐或不加盐,等菜肴烹调好端到餐桌时再放盐,既可以照顾到口味,又可以减少用盐量。这是因为就餐时放的盐主要附着于食物和菜肴表面,来不及渗入内部,而人的口感主要来自菜肴表面,因此吃起来咸味已够。这样既控制了盐量,又可避免碘在高温烹饪中的损失。

5.用低钠盐取代普通盐

低钠盐的含钠量大幅减少,却增加了钾和镁,而钾与镁能“排挤”体内多余的钠,且具有降低血压的积极作用。

☆致妈妈们的小tips:

(1)妈妈借味小妙招:

①做汤用生抽调味。

做面片汤时,倘若担心没味道,可在汤中放入几滴生抽,这样面片汤就有滋有味了。

②蛋羹放虾皮。

蒸蛋羹时可在里面放一些切碎的虾皮,有了虾皮,蛋羹就会有种独特的风味,让孩子爱吃而不用加盐。

(2)营养学家建议,1~6岁的孩子每天食盐不应超过2克,1周岁以前以每日不超过1克,3个月后的孩子可适当吃些咸食。但对患有心脏病、肾炎和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就应严格控制饮食中盐分的摄入量。

(3)合理挑选零食。过量的盐分还来源于孩子吃的零食。多选择新鲜水果为零食,让孩子少接触果脯与炒货,也能有效减少盐分摄入。

(4)合理补足锌元素。给孩子供足含锌丰富的食物,有助味觉灵敏,增强孩子对咸味的敏感度。